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关关系是影响世界格局的大国关系之一,关系到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邓小平以坚定的原则性与高度的灵活性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关关系的精辟论述,并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21世纪的中关关系中,邓小平有关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策略对解决当前中关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关系史上,修昔底德陷阱几乎是无法破解的魔咒,多数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都未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近年来,中国综合实力快速增长,中国崛起给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带来巨大冲击。于是,如何走出中关关系的修昔底德陷阱,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中关两国关系发展中面临的修昔底德陷阱,即认识分歧、利益冲突、战略互信缺失等,从当今时代环境、中关两国互相依存及合作成效等方面探究走出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并从经贸合作、对话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建构中关新型大国关系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3.
小布什上台以来中关关系的发展跌宕起伏,但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保持了快速增长。由于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和相互依存加深,经贸关系成为中关关系合作和发展的重点和基础,因此也成为中关关系的稳压器和助推器。中国加入WTO为中关经贸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中美经济之间虽然仍存在摩擦,但中关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中关两国都是多民族、多族群的大国,处理好民族关系对于两国都十分重要。由于东西方的文明不同,两国的民族文化也存在差异。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政策各有差异,通过对这种差异的研究可以做到相互学习借鉴对方的长处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5.
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大国关系同样被放在关键性的位置上。中印两国的关系很受世界的关注,两国的关系起起伏伏。本文将概括性论述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进程,论述两国发展的障碍,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并阐明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珍宝岛事件之前,中关两国虽有恢复外交关系的意愿,但任何一方都不肯迈出第一步,珍宝岛事件导致中苏关系破裂,中国孤立无援,寻求改善中关关系,两国间的坚冰慢慢融化。因此,作者认为珍宝岛事件是中关两国建交的助推器,它促使中美两国迈出了走向和解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最富戏剧性的美国大选结束了,小布什已入主白宫。新总统原则上将沿续美国“单极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但将进行战略调整,把战略重点放在亚太地区。小布什将把中国作为竞争对手而不是克林顿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近期中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损害,但中关的共同利益必将使双方回到“对话与合作”的战略关系上来。中关关系未来走向将直接影响21世纪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自中美两国建交以来,中美关系一直是国际关系中比较重要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中关经济贸易关系也越发密切。两国间的联系日益具有多渠道的特征,安全问题已不再支配中美关系的走向,与经济利益相关的议题渗透进两国内部各个层面,就像纵横交错的钢筋混凝土构架一样,支撑着中关关系的稳定。本文试图应用新自由主义的相互依存理论分析中美关系的现状,并对中美关系进行反思,认为中关关系的大局在于双方加强合作,促进共赢。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的对外政策,将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外交政策发展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用新的对外政策指导中关关系的发展。他提出发展中关关系要遵循中关间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原则和妥善处理台湾问题。邓小平指导中关建交谈判,促成中关关系正常化。他应邀访问美国,开中国领导人出访美国先河。在1989年中关关系困难时期,打破美国对华制裁,推进了中美关系。他还积极推动中关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等领域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并会见许多美国政要和各种访华代表团成员。  相似文献   

10.
略论大国关系、大国格局与大国战略张运城后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仍然是以大国关系为主导的,多极格局也将是在大国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力量框架。大国战略旨在建立大国力量对比关系中的有利地位,达到其对外战略目标。大国关系及其发展趋势对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及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1.
美国迪斯尼版《花木兰》上映后在美国和中国的反响大不相同,是由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不同。中关两国文化价值观念在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取向、活动类型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美国版《花木兰》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木兰诗》在两种文化体系中产生的解读结果正好在同一题材上体现了中关文化中价值取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研究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的互动之间的关系。其中既要考察20世纪主要大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也要探讨大国之间的关系变化对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以及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国际格局对大国关系形成的反作用。之所以选择研究这个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其一,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密切相关。自近代民族国家产生以来,大国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和各民族国家的命运,都产生过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美国华裔妇女对中国的影响与中关关系和两国国情密切相关,尤其是在20世纪前期,美国华裔妇女包括长期留美的女学生在内,支持了中国革命,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实际终结,而由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等国家和集团形成边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对美国霸权主义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有利于大国关系的调整,促进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立足于中关两国专业学位教育不同的发展历程,从培养目标、招生考试、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实践实习、学位论文等分析了中关两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异同,从中得出了有利于中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的珍宝岛事件发生后,中关关系走向缓和。中美关系的缓和,既是两国领导人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做出的现实选择,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与尼克松和基辛格的伟大杰作,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珍宝岛事件在中关关系缓和进程中只是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鹤 《文教资料》2014,(8):29-31
本文用彭宣维提出的新及物系统理论分析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访华期间在中国知名学府北京大学为中关留学生所做的精彩演讲,并且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探索其演讲的主题和意义。同时揭示新及物系统如何帮助人们分析一篇演讲.进而加深对演讲语篇意义的认识。研究发现米歇尔·奥巴马在演讲中物质——关系过程经验表征使用的最多,心理——关系过程经验表征使用的最少。她利用物质——关系经验表征清晰地表达了此次演讲的主题,即中关两国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两国要携起手来共同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安全领域,大国关系决定着世界的战争与和平。冷战结束至今,在世界战略格局变化和共同利益增多的情况下,竞争性合作成为大国安全关系的主要的特征与走向,但战略目标的差异和冷战思维的残存又使得大国间战略防范突出。随着全球治理理念的发展和新兴大国的崛起,构建新型安全关系将成为大国的共识和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与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最大特点在于均势 ,均势通常指国家间权力分配大体均等的一种态势。均势有两种 ,大国竞争型均势格局和直接对抗型均势格局 ,分别以东南亚与南亚为代表。形成原因是两个地区在地理、历史、现实和各国自身政策选择这四点因素的不同。这两种均势格局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中国在这两类均势格局中 ,应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结合自身战略利益 ,积极扮演“参与者”与“旁观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欧债危机后,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大为增强,中、欧关系迅猛发展。中、欧关系在政治交往、贸易投资、人文交流、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中欧关系的迅猛发展有其特殊原因:政治互信和经济互补、中国的经济地位以及中国对欧债危机的态度是促进中欧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变化之中,大国关系是形成世界新格局的核心要素,中、欧关系的发展将会推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进程;同时,也将促使欧盟尽早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型中美欧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