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有荣 《新高考》2011,(3):12-13
作文是所有高考学科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而"发展等级"又是拉开作文评分差距最大的一块阵地,为此,高考专家疾呼:"得作文者得语文,得发展分者得作文。"下面笔者就高考时考生写得最多的记叙文谈几种"发展等级"突破技法。记叙文在符合题意、结构完整、合乎情理的"基础等级"高原上,还应矗立起立意深刻、叙事厚实、构思精巧的"发展等级"高峰:一、立意要有深度记叙文的立意如果仅仅停留在以故事来演绎文题的浅层次上,那你的文章就只能在"基础等级"上徘徊了。要想搏击"发展等级",就必须向思想更"深"处"漫溯"。昭示出生活真谛、人性底色、世相内质的  相似文献   

2.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是"深刻",要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提升文章立意。古人说"意在笔先",换言之,也就是说写作文首先要考虑立意。但事实上,不少学生写起记叙文来,往往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见解,导致立意肤浅;或者就事叙事,不能挖掘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说,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做到立意正确,写得"有意思"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而要达到立意深刻,写得"有  相似文献   

3.
<正>时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写作中被广泛采用,高三学生对新材料作文也有了一些认识。新材料作文立意要围绕材料的内容或含义,又可以"自选角度"。行文要有对材料的引用或分析。所以,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必须是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的写作。要写好新材料作文除了读懂材料之外,也就是仔细分析题目的内容、含义及要求,还必须注意选好立意角度,行文中能紧扣材料、突出中心、写出自己的真实  相似文献   

4.
议论文一直是颇受考生青睐的文体,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来看,在考试I中选择议论文来写作的学生占1/3,而得高分的作文往往有一个共性就是论I理深刻透彻。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提醒:议论文的写作务必要在说理深刻上彰显特点。不过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一些说理不是那么深刻的文章,他们有论点,有论据,亦有论证过程,但是他们又不像是严格意义上的议论文。议论文写作有无"规矩"可依?如何对待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规矩"?福建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俞发亮老师搜集了近年来各种报刊发表的学生"争议作文"及其"争议",编辑成《中国学生作文惹是非》《中国学生作文怎么啦》两书(已于今年年初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下面这场"争议"也许能对你如何写好议论文有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5.
正"意在笔先",写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在写作上,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等。写作中对立意的一般要求为"思想健康""新颖""深刻"。然而,正是对于这三组关键词的狭隘或过度理解,导致很多学生作文沦为"假大空"。通俗地讲,所谓立意深刻,是写作时不就事论事,浮于表面,而应该在作文中表现为能揭示事件或事物所包含的深刻  相似文献   

6.
侯守斌 《学子》2014,(2):67-69
<正>"意在笔先",写作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在写作上,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等。写作中对立意的一般要求为"思想健康""新颖""深刻"。然而,正是对于这三组关键词的狭隘或过度理解,导致很多学生作文沦为"假大空"。通俗地讲,所谓立意深刻,是写作时不就事论事,浮于表面,而应该在作文中表现为能揭示事件或事物所包含的深刻  相似文献   

7.
学生面对作文话题,有立意,却苦于没有生活体验,没有写作素材。作文,处于一种"欲炊"而"无米"的状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积极活泼生动的写作氛围,激活学生已有之"米",给予学生确无之"米",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开阔学生写作思路,使学生身临其境,心临其境,做好"名无米、实有米"之炊。  相似文献   

8.
薛云平 《考试周刊》2014,(76):53-54
"意",文之先也。"意"是"文心",是"灵魂",也是作者内心意愿、精神的需求。作文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就在立意的优劣,但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注重立意。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在作文写作时三思而行,确保文章立意正确、集中、新颖、深刻。  相似文献   

9.
徐建勇 《考试周刊》2013,(94):41-42
学生作文一定要追求思想的深刻性,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深度的培养。在作文立意方面,教师应加强思想的深度训练。学生作文应体现时代的特征与风貌,内容和结构应讲究"深度"。学生写作语言的运用与表达应力求深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句谚语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为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能力指导和训练,也正如此谚语所言,教师们普遍重视学生的写作内容,致力于选材立意、谋篇布  相似文献   

11.
<正>"写作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一论述体现了学生自主写作的重要性。而自主写作中的立意是写作构思的核心,其要求是质疑和反思。学生要能在立意中有所发现,要自己提出观点,否则,自主写作往往是蜻蜓点水。中学生自主写作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具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他们的作文构思立意中经常会出现具象与抽象的"决斗",而双方之间的这种"决斗"会导致一种动态  相似文献   

12.
方明 《语文天地》2012,(9):36-37
高考作文题往往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立意多元性。这种多元性,虽然有助于展示考生的写作个性,但是也增加了作文立意方面的难度。那么如何在多元性的立意中有效地选取立意角度,使文章"立意准、寓意深、效果好"呢?一、同中求异,角度新颖在高考中,学生所写的作文是同题作文,大多考生的作文都是"众人一面,千人一腔",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过分强调文章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创造,从而使学生越来越被动地去作文,造成大部分学生的写作低能低效。作文从根本上来讲是要表情达意,不能过分考虑主题的深刻、立意的深远,更不能不顾学生个体的实际,去挖掘"深刻意义"以升华主题,造成虚假式写作。本文就发挥学生写作主体性的作文指导思路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4.
冯诚 《现代语文》2008,(12):121-121
成功作文的立意必须要有深度。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也提出,作文发展等级要求做到立意深刻。我们认为,写作中如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生活的表象,深悟其理,也便可以揭示出本质、意蕴,达到立意深刻,主题鲜明。  相似文献   

15.
所谓"最佳立意",是指文章所立之意与文章内容达到高度和谐统一,取得深刻、新颖效果的立意。从近年高、中考学生作文看,无立意或立意错误的学生并不多,较为普遍的是立意一般化,达不到深刻、新颖的高度,使其作文缺乏竞争力。究其因,是这些学生没有切实掌握作文立意的审美标准和基本方法,缺乏立出深刻、新颖之意的能力。怎样才能立出"最佳之意"呢?  相似文献   

16.
立意不准确、思路不清晰、内容空洞、言不达意、书写潦草是高考作文失分的普遍性原因。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指导,让学生学会审题立意、列作文提纲、理清写作思路,要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勤写作练笔,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相似文献   

17.
所谓立意,就是作者为文章确立主题。而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统帅文章的"纲",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是评判文章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所以,作文立意是非常重要的。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都明确地指出了对立意的要求,但是,学生在平时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却没能对立意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学生作文立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作文该如何立意"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地说明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深刻"是作文"发展等级"中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高考评价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标准。"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而言的,指文章"立意深远、见解深刻、说理透彻",这点在议论文体现得更明显。一篇好的议论文,往往是因为做到分析入木三分,见解高瞻远瞩,能见前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语文高考作文把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我"作为命题的追求和方向。大家都知道,要想写出好的作文,立意非常关键。由于新材料作文这种形式在语文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因此如何教学生快速筛选出新材料作文的最佳立意,值得广大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笔者认为,面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审题时,必须遵循以下步骤:首先,从材料事实出发,多种角度思考;其次,从中选择最佳角度立意进行写作。有了好的立意,再动笔才容易写出优秀的  相似文献   

20.
作为2010年海南普通高考作文评阅组的组长,作者通过自己评改作文的实践,发现学生作文写作中存在的"作文之风不‘真’"和"作文不‘实’"问题,进而指出基础教育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病。作者试图通过制定作文评分细则能给现实的弊病以有效的矫正,文章立意深刻,体现了作者作为教育工作者对教育问题的敏感和对教育责任的主动担当。联想起琼海市长坡中学语文组黄宁老师投给我刊的《由2010年的高考而引发的思考》一文,其中谈到:从2007年至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存在着似曾相识的"试卷结构稳定"、"试题类型稳定"的问题。该文作者认为这样的"超稳定"培养了教师的惰性,将使高中语文教学成为一潭死水,更重要的是如果这样的模式一旦固定下来,那它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将是灾难性的。作为编者,希望大家在读他们的文章时,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