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误区一:教学质量是中心,全面发展成边缘 每年高考结束之后,在各个高中学校上演的最典型的一幕就是,几乎每所学校门口都会打出本科上线率、以及某某考取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宣传标语,个别学校甚至动用了媒体、短信等手段,高调宣传高考喜讯.诚然,学校取得教学质量的成就值得宣传和庆贺,但透过这些举动我们又不难看出,除了这些数字之外还有什么值得向社会大张旗鼓进行宣扬的呢?一所学校的全部就是这几个数字吗?学生的全部就仅仅是这个数字吗?透过这些现象我们是否应该反思高中教育是不是走入了"质量为中心"的极端呢?  相似文献   

2.
吕星宇 《上海教育》2012,(10):38-39
建终身教育体系,必须清除存在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之间的隔阂,必须开放封闭的教育体系。因此,学习型社会的核心评价指标必须指向终身教育体系是否得以构建。我们已经走在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路上。我们走到哪儿了?方向对吗?离目的地还有多远?有没有可能已经到达目的地了?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个路标,以便于知道我们身在何处。这个路标就是——学习型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这一指标不仅要评价建设过程,也要评价建设结果是否已  相似文献   

3.
吕星宇 《上海教育》2012,(15):38-39
建终身教育体系,必须清除存在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之间的隔阂,必须开放封闭的教育体系。因此,学习型社会的核心评价指标必须指向终身教育体系是否得以构建。我们已经走在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路上。我们走到哪儿了?方向对吗?离目的地还有多远?有没有可能已经到达目的地了?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一个路标,以便于知道我们身在何处。这个路标就是——学习型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这一指标不仅要评价建设过程,也要评价建设结果是否已  相似文献   

4.
<正>读罢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让人不禁回眸,去审视我们的教育人生。三四十年的游历,我们会记录多少诸如此类的思考?我们是否也曾渴望要"做一个有胸襟的老师"?我们是否也曾自勉"不放弃理想"?我们是否也曾鞭策自己"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时代变迁,世事浮沉,岁月给我们烙下的底色里是否还有这些最初的缤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招生》2007,(2):77-79
恍然间,高三已过半,在忙碌的学习之余,你是否也会感叹高三易逝?是否会停下来,整理好自己的心情,再继续上路?正在经历着高三的你,也许没有空闲去思考现在的生活是否就是它.那么,让我们一起去品读下面几位高三"过来人"的心路历程吧,希望在你匆忙的路上,这些文字能让你感到一些豁然与温暖.  相似文献   

6.
<正>近来,网上屡有一些师生关系相倾的事件报道。来源不考,原因不明。单从这些事件表面,引起笔者的一些思考,师生关系为什么会恶化到如此地步?学生真心感受不到教师的关爱?笔者肤浅地认为,在这中间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程度是否足够?爱的教育在我们教师生涯中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我们是否全心地认识、实践"爱的教育"了?笔者认为,践行"爱的教育"在我们教师生涯中至少有以下几点意义:一、摆正心态——利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7.
张晓宁 《成人教育》2004,(11):28-30
随着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突破口"和"制高点"的教育技术,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育技术是否符合国情?是否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它们?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教育技术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我带领课题组成员到渝东南20多个乡镇中小学去调研,其中设计了这些问题:你如何理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内涵是什么?不均衡的主要表现在哪里?主要是让校长、副校长等管理层人员回答。从他们的回答看,只有少数校长基本把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多数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现将校长们的认识误区整理,并简要解答。误区1:将"教育均衡"等同于"教育目标"认为办好教育就是实现教育的"均衡"  相似文献   

9.
我常想,面对原本纯真的孩子,经过我们的小学、初中教育之后是否还依旧纯真?现在全社会都关注教育,可以说教育被重视的程度是空前的,然而我们不得不反思,是否我们的文化对孩子的培养有些误区。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往往先给孩子预设一个"教育目标",这当然是教育的需要,是必要的.但这些目标是否符合孩子现有的认知习惯和接受水平呢,我们是否教会孩子"跳起来摘桃子"了?这就是教育规律所要求的.  相似文献   

11.
亢小峰 《教育》2011,(28):31
私塾教育在公共教育面前,是否能占水一方?是否能补充公共教育的不足,是否能在主张个性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越走越远?并与之和谐相处?这些思考不论是私塾里的"先生"还是孩子们的家长都得面对。在鼓励多元化、均衡化、尊重个性、注重发展以及鼓励各种形式办教育的环境下,  相似文献   

12.
这些年在与教育的磕磕碰碰,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中,似乎对教育产生了审美疲劳,我们是否真有了疲于应付、消极对待的做法呢?曾经满怀职业理想的我们完全可以来一场属于我们教育人的"保卫战",重新点燃激情。1.将教材再一次梳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一个知识丰富的PPT,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  相似文献   

13.
<正>回顾从教的这些年,不免感慨万千。在这教育慢慢之路上,一个人走或许会有些寂寞和无助,但有"伙伴"的相伴,一路上会有许多事情发生,也许是烦恼,也许是幸福。一、与学生为伴,快乐成长每一天2000年,和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怀着美丽的梦想,我踏上了教师这一岗位。梦想都是美好的,也都是容易破碎的。"老师,我们班不如四班好吗?为什么老师家的小孩都在四班?……"面对学生的"逼问",我无言  相似文献   

14.
转眼间, "孩子王"已经当了二十年.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风风雨雨中,我感受着孩子们带给我的快乐、幸福、懊恼、沮丧……静下心来想一想,当孩子们为我们带来不悦时,我们是否想到:我们的教育是否偏离了孩子的内心轨道?是否使孩子在教育中感受到了快乐?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呼吁一种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杜郎口模式、生本课堂、主体多元教育等教育主张正在全国蔓延。这些新的教学主张与传统课堂有何不同之处?如何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虽是寒风袭人,漫漫长途,在河南参观学习的路上,我们一行10人带着满腹的疑问、满腔的热情走进了当地的四所学校。通过听推荐课、随堂听课、主题队会、专题讲座、分组讨论、专家点拨等方式,让我们从多角度领悟了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领悟一: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在安阳,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激情洋溢自信满满地展示小  相似文献   

16.
近期观点     
惊讶教育让学生自我实现传统教育中的灌输和控制现象,其实质就是一种代替,灌输代替了唤醒,控制代替了激发,"教"代替了"学"。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被损害扼杀,使得惊讶成了一种稀缺的精神资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反省,扪心自问:我们的这种做法虽然"高尚"但是否"高明"?我们的过度"关怀"是否已扭曲为一种"代替"?如果说携手是一种教育,那么放手是否也是一种教育?如果说教育需要关心,那么教育中的放心是否更逼近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17.
经常听到许多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说某某或某些学生"不行"之类的话(这里所说的"不行"非指暂时),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加起来将有多少"不行"的学生,不难想像.果真如此,我们将如何评价我们的教育?若总是在埋怨学生("不学"、"笨蛋"、"废物"等)而不去反省自己,是否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只能面对那些"行"的学生呢?所谓"不行"说明了什么呢?这些学生无可救药?  相似文献   

18.
"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不安分的心,为自尊的生存,为自我的证明.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做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每听到央视<赢在中国>节目的主题歌,心中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若说这是创业者的人生感悟,那么我们这些教师呢,每天行走于课堂,是否也应该"赢在课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职教育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几年来的高职教育与我们所希望的是否一致?有多大差距?培养的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适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如何进行不断地改革?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清晨,我们睁开双眼,有爸爸妈妈的嘘寒问暖和可口的饭菜;当我们走在路上被如潮的车流挡住去路,有陌生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细心引领;我们背着书包走进校园,迎来的是老师亲切的关怀和同学热情的问候……这无所不在的爱心关怀,你是否真心体会过?是否真诚地说过一声"谢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