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兼具犹太教拉比和犹太教法典评论学者身份的哈依姆·波托克是一位深受西方大众读者欢迎和赞誉的"犹太味"最浓、最独特的犹太作家,他以传统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表现了相对封闭的美国犹太社区生活。他的作品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文学批评界所忽视,却能够在美国主流文化语境中赢得大量读者,这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历史等文化语境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哈斯卡拉是欧洲启蒙运动的犹太表现形式,受到了欧洲启蒙基本价值观的影响。门德尔松、威斯利等服膺于哈斯卡拉的犹太思想家坚持以理性原则否定传统拉比的宗教权威,并据以指导犹太教和证明犹太教真理.力图将犹太教改造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理性宗教。哈斯卡拉所倡导的政教分离、宗教宽容、普世主义、人的意志自由、真理神圣性以及通过理性获得幸福生活等观念,为犹太社区融入主流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氛围,也使得后来犹太教在神学、教义、律法、仪式等方面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E·L·多克特罗是美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上帝之城》是他在新千年世纪之交发表的长篇小说,全书由纽约一个基督教堂的十字架神秘被盗却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一个进化派犹太教堂而展开,讲述了一个改宗的基督教神父佩姆伯顿与丧夫的进化派犹太教女拉比莎拉相吸引然后结合的故事。《上帝之城》打破了历史与虚构、通俗与严肃、小说与其他体栽的界限,将后现代派的艺术技巧与现实主义的细节描写融为一体,在美国现代文学史谱写了新的篇章。从新历史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两个角度来解读它,共同捕捉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及对现实出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遭遇犹太启蒙运动(哈斯卡拉运动)所一直倡导的犹太启蒙、改革与同化的压力,这导致犹太人问题日益突兀和严重。赫斯全面批判了犹太启蒙派、犹太改革派和犹太同化派的主张。赫斯认为,一旦开启了犹太启蒙,犹太人接下来就必然走向犹太改革和犹太同化。犹太人问题不是一个宗教问题,进而也不是解放问题,而是一个民族问题。赫斯将前人所认为的宗教范畴问题转换成了民族范畴问题,由此实现了范式的转换。因此,赫斯认为,犹太人只有建立一个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才有可能彻底解决犹太人问题。  相似文献   

5.
保罗·策兰(Paul Celan,1920-1970),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重要最后影响的德语诗人.生于东欧一个犹太血统家庭,1942年父母相继惨死于纳粹集中营.1952年,流亡、定居在巴黎的策兰在西德出版诗集,其中<死亡赋格>一诗引起广泛反响.  相似文献   

6.
拉比的眼泪     
多年前,有位受人尊敬的犹太智者,名叫拉比&#183;苏西亚,是闻名世界的学者、老师和医生。弥留之际,他的学生聚集在他的床前,不久,拉比掉下眼泪。  相似文献   

7.
艾萨克·辛格 (190 4———1991)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波兰拉齐米恩镇一个犹太拉比家庭。后随父母迁往华沙 ,住在贫民区。1935年移居美国。他的大多数作品是用意第绪语写成的。代表作有《莫斯卡林特一家》、《魔术师》、《原野王》 ,短篇《傻瓜佩尔金的故事》、《市场街的斯宾诺莎》、《大喜之日》等。“因为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 ,这种艺术既扎根于波兰犹太人的文化传统 ,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而获 197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辛格并不是一个虔诚的犹太教徒 ,他的书却充满了浓郁的宗教色彩。他父亲是一个坚定地维护传统的拉比 ,曾为儿子青…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犹太人,弗洛姆的思想深深植根于犹太教文化传统。他自小深受犹太教.尤其是哈西德主义的浸染。他思想的框架和主要原则都是根源于犹太教传统,突出的表现在人性论和重“是”的价值取向上。在他的三大思想来源中,犹太教居于最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E.L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创作与其文化背景紧密相关。他早期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受难的犹太女性.另一类是美艳的美国WASP女性。在其后期作品中,作家对女性道德评判的意味逐渐减少,侧重描写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互相交流和逐渐融合的过程,苦难的犹太女性逐渐摆脱了暗沉的生活,美艳的美国WASP女性也逐渐体现出了独立自信的新式女性风采,《上帝之城》中犹太女拉比的形象尤其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完美融合。女性人物在多克托罗小说中成为犹太文化和美国文化的载体,她们之间从对立疏离到碰撞交流,再到融合超越的关系表现了作家逐渐融入美国社会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0.
《异教徒拉比》体现了辛西娅·欧芝克对美国犹太人身份焦虑的思考。坚守犹太法律是犹太人身份的象征,就像一道围墙。围墙之内的人缺乏想象力,围墙之外的人为犹太民族不容,围墙之上的人以失败告终。辛西娅·欧芝克早期关于犹太性的思索形成了其日后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1.
拉比·约书亚是一位博学而朴实的犹太学者。一天,罗马皇帝哈德良的女儿对约书亚说道:"在你这么丑陋的人的脑袋里,怎么可能有了不起的智慧呢?"  相似文献   

12.
本期主角:伊沙克·伊沙德·拉比神秘咒语:我的成功,来自于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时,母亲问我的那句话。行动故事:1.妈妈的激励伊沙克·伊沙德·拉比出生于1898年。小时候他每天放学回家,妈妈通常问他的第一句话是:“伊沙克,今天你提什么好问题了吗?”他把自己在学校里提的问题告诉  相似文献   

13.
代丽春 《考试周刊》2010,(26):34-35
《银冠》是马拉默德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本文旨在通过阐释阿尔伯特和拉比的犹太身份和独特的犹太式的精神变化历程进一步分析小说中隐含的犹太主题和犹太身份的特点,并揭示了新时期的犹太移民在回归民族精神时所面临的怀疑和困惑。  相似文献   

14.
论索尔·贝娄小说创作中的存在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索尔·贝娄作为一个犹太后裔作家 ,他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犹太传统文化的影响 ,具有较强的“犹太性”。同时 ,贝娄又是一个受西方现代哲学思想影响较深的作家 ,他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他的小说充满着存在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5.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是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奥地利作家。他的中短篇小说,虽然没有反映社会巨大历史事件,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却表现出巨大的艺术独创性,有着深沉的艺术魅力,受到世界广大读者的赞誉。茨威格跻身于世界名作家之林,被高尔基称为“第一流的艺术家”。茨威格出身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血统的资产阶级家庭。维也纳曾是欧洲灿烂古典文化的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辛西娅·欧芝克早期短篇小说《异教徒拉比》为研究对象,分析小说中体现的"犹太信仰"和"偶像崇拜"、"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犹太信仰"和"文学想象力"之间的矛盾,指出欧芝克借助小说表达了对当代犹太人信仰危机的担忧,并在作品中对这些矛盾给予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一) 祖农·哈迪尔是我国维吾尔族的著名老作家。他的富有民族特色的戏剧创作,特别是短篇小说创作,在维吾尔现代文学史上居于开拓性的地位。 祖农·哈迪尔生于1915年,出身在旧中国新疆额敏县一个贫农的家庭里。他的童年是在阶级剥削惨重、经济文化落后的维吾尔农村度过的。少年时代,曾在当地宗教学校接受启蒙教  相似文献   

18.
犹太人的读书传统是犹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太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一种宗教崇智主义读书传统,其实质是为上帝而读书,而宗教律法中对于教育义务的规定以及犹太教社会采取的其他种种措施保证了该读书传统得以形成和延续。在启蒙运动后,他们的读书由为上帝读书变成了为个人自己、为民族而读书,宗教崇智主义传统变成世俗崇智主义传统,在精神上读书成为一种世俗意义上的信仰,在实际中成为“走出去”“融入主流”“往上走”的途径。从犹太民族发展史来看,大体而言,犹太人的读书、教育热情与他们所在地的城镇化、产业转型以及他们自身职业的转变构成一种正向促进的互动关系。分析犹太崇智主义读书传统的形成与演变,能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是奥地利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曾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父亲艰苦创业成功,形成粗暴刚愎性格,从小对卡夫卡实行"专横有如暴君"的家长式管教。卡夫卡一方面自幼十分崇拜、敬畏父亲,另一方面,一生都生活在强大的"父亲的  相似文献   

20.
赫茨尔(1860·5·2-1904·7·3)忧郁而崇高的形象仿佛自己民族的化身,他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创世人,现代以色列之父”。赫茨尔出身布达佩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法律系。因为思想观点得不到妻子的理解、支持,婚姻不幸。他在死亡的预感中加紧工作直至死亡。他系父母所钟爱的独生子,按遗嘱,先安葬于父亲墓边。赫茨尔身后萧条,子女命运悲惨。大女儿自杀身亡,儿子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