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一轮语文改革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就是"语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语文本体的回归。"语用"简单说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新版的课标把"语言文字的运用"定位为语文性质。因此,不少老师在课堂中实践"语用",往往聚焦在小练笔上,也就是机械的读写训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狭隘的"语用"观。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能为语用而语用。这引发了我对语用之"度"、语用之"效"的思考。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语用",再进行自我加工与创造,做到真正自己的"语用"才叫有效的语用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展示出语文学科"语用"教学的特点与魅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本文以《第一朵杏花》"两次对话"教学片段为例,聚焦对话、品味对话、实践对话。教师应该充分钻研文本,挖掘文本中独特的"语用"价值的内容,"让思于生""让学于生""学以致用",学生通过言语实践活动,实现语言与思维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突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学生"语用"的能力,首先就要切准本体性教学内容。语言文字的运用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识字、学词、读文,是语言文字运用,而且是最基础的运用。从实践性的角度厘清语言文字的运用价值,不仅能够创新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同时也能找到更加开放和生动的语文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4.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早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热点和重点。那么,在语用观照下的阅读教学该做出哪些努力,才能实现阅读教学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相匹配的转向呢?一是由读懂文本内容向读懂文本表达转向;二是由学习语文知识向学习语用知识转向;三是由研究语言向组织学生言语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的主要关注点都在课文内容、思想表达等,而缺乏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思考,缺乏对课文"深层知识"的运用。"语用"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语用"理念的教学运用,教师可有效指导学生掌握写作意图与言语形式,同时带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形象与情感进行整体把握,最终加以良好运用。  相似文献   

6.
林飞 《考试周刊》2015,(52):29-30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是母语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交际中轻松自如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者认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指向"语用",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作者根据《新课标》中年段教学目标,重组年段训练点,深入挖掘文本,选准语用训练内容进行教学,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小学语文中年段语用型课堂的教学策略,如:练习精巧生动的句式表达;仿写典型独特的段落结构;习得常见的谋篇布局方法;临摹常用经典的语言手法;巧用课文留白,训练学生语言,等等,实现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语文标准将语文定性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强调语言形式的运用。语文教学应该明确"语文"的性质,把准"语用"的尺度。  相似文献   

8.
"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中的"理解"和"运用"是两个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概念,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理解"是"运用"的基础,没有"理解","运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理解"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真正形成,离开了"运用","理解"就可能浅表化,甚至误入歧途。阅读教学可以从"理解意思和理解形式兼顾""语用方法和语言功能兼得""语用形式和语用品质兼具"这三个方面实现两者并重。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必须启动"语言"这艘承载思想的"船",注重语言训练,尤其要专注文本语言的特殊形式,达到磨炼语言敏感性、加强语用能力的目标。一、精选"例子",力求语言训练的长度,增加积累怎样选择语言训练点,这是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最难把握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教学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也就是所谓的语用教学。从"关注语言习得、找准训练点、仿写迁移、读写交融"等方面阐述小学语文教学拓展语用训练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11年版新课标将"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一时间,"语用"热潮席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但其中,很多教学因为方法不当,语用训练也逐步陷入了机械、虚浮的尴尬格局。语用教学必须从当下的虚浮逐步向理性的建构出发,才能更好地促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本文对"认知混乱,语言运用窄化为文字表达;纯粹机械,实践运用凌驾于语言感知;信息灌输,语言运用异化为知识积累"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相机提出了解决的策略,促进语用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2.
教材文本中所蕴藏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生长点",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密码。只有紧扣这些"生长点",语用训练才能有据可依。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把握特质,让独特之处奠定坚实的生长基础;对比辨析,让陌生之处展现多维的教学价值;深入感知,让平常之处绽放异样的独到光彩。  相似文献   

13.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这一表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为"语言文字的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教师既要让学生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平时课堂中,教师要咬定"语用"教学不放松,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读、写、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思维的必要工具”,“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在语言学习和运用中习得一种指向语言文字学习的思维,即语文学科思维。因此,语文教学中,在关注语用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学科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言语交流表达中激活思维,在词语概念的掌握中精确思维,在语法规则的习得中匡正思维,在逻辑形式的分析中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7.
语用理论需要接受各种现实语言资源的验证.基于"非典"的语用分析表明,语言和人类经验之间具有互动性,语用意义就产生于这一过程.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等传统的语用观忽略了这样的语用理据,因而有过度理想化之弊.经验现实主义的统一语用观克服了经典语用观中单一化、理想化的不足,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语用理论的发展与扬弃是个渐进过程,应避免以一盖全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学阅读教学的取向开始从"理解内容"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语用教育观已经成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方面。结合教学经验,从"课前预习,课内感知""理解感悟,认知写法""学以致用,读写结合"三方面来阐述基于语用观的阅读教学新策略,以期让学生学习表达,活用语言,打开语言学习的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定义了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想,阅读必定要基于增强课程意识,冲破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内容理解、思想感悟的藩篱的基础上,以"课文"为支点,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巧妙融合,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用它来教"语文",教"语言",学生的语用能力将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大力倡导"语用"的语境下,教师对如何有效落实"语用",促进"语用"增值,作了不同的思考与实践。找准训练点,是一条增值"语用"的有效途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捕捉和挖掘文章蕴含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有效地进行"语用训练",促进文本言语的"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