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改革的重点是让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让思想教育充分融入生活,整合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并以学生的感受、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思想品德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打破应试教育局面下思想品德教学枯燥,乏味单一的窘迫局面,丰富教材内容,切合生活实际,施行交互式教学,情境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课程。探索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思想品德教学新思路,构筑全方位的思想品德教学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改革的重点是让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让思想教育充分融入生活,整合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并以学生的感受、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思想品德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打破应试教育局面下思想品德教学枯燥,乏味单一的窘迫局面,丰富教材内容,切合生活实际,施行交互式教学,情境教学的全新教学模式,降低教学难度,优化教学课程.探索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思想品德教学新思路,构筑全方位的思想品德教学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突出了课程学生生活的基础。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追求中,如何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正确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发挥思想品德课程育人的积极作用?凭着那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执著,笔者从热度、厚度、准度和效度四个方面探寻思想品德教学的真谛,得到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一  相似文献   

4.
<正>高中政治课程承担着知识传授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是对高中生进行思想道德培养的主要阵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要改变"重知识灌输,轻道德教育"的现象,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资源,向高中生渗透立德树人理念,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所谓"百育德为首""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只有学会做人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本文论述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  相似文献   

5.
<正>康德的道德教育理论认为:"道德教育为最高的教育,不以知识教育为满足。"而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除了通过思想品德课题这一主要教育途径外,还可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笔者就病理学特点及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对内蕴于病理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谈谈  相似文献   

6.
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课程思政"能够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课程与德育的有机融合。以微电子学概论课程为例,通过对课程文化背景和发展历史和教学目标的分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探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设计思想及实施原则,提出注重实效、创新思维,在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中进行合理的非体系化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7.
法律基础课程是学校实施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增强学生法制观念,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必要保障.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感到:要实现法律基础课程的育人功能,应当解决好课程设置的出发点、课程体系的切入点、教育教学的落脚点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品德教育是课程教育的核心,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都应将培养合格的人才作为最终目的。初中思品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塑造优秀个性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不渝的将学生的品德教育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山东省平阴县第二中学秉持"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器"的办学理念,始终把"育人"和"发展人"作为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起点和终点,并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以生为本,以发展为本,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  相似文献   

10.
一、法律教学挖掘道德价值是思想品德课程灵魂的彰显 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这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性质,也是本课程的灵魂。这一性质旗帜鲜明地体现在法律教学中。法律教学必须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如在进行生命健康权教学时,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珍惜他人的生命,助人为乐,避免小悦悦事件重演。  相似文献   

11.
学科渗透德育主要指将道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从而实现各学科与道德教育相融合的一种德育形式。文章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管理(中澳合作)专业课《国际市场营销》为例,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该课程课堂教学、营销实践和多元化评估的全过程教学中,充分践行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每时每刻都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学校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和坚守的原点。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思想品德素质在素质结构中是灵魂,居于首位。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传授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确保德育首位。通过六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独到的优势。现就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思想品德课程执教者,我们应该以全新的视角,重新研究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一、研究分析教材,挖掘情感因素中学的思想品德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在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学是推进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选择之一。进一步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案例教学实践,需要做到以提升案例教学理念为出发点、以激活课堂教学活动为切入点、以优化案例教学模式为着力点和以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正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学生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表现,是检验思想品德教学实效及学校德育工作成败的根本依据。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思想品德教师应在不放松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通过强化对学生的行为指导,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下面,笔者结合几年来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谈谈如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学校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和坚守的原点.为此,我校明确提出把"奠定学生发展的基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以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相似文献   

18.
郗保华 《文教资料》2010,(31):72-74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精神,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和谐统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始终贯穿道德教育。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广泛的人文熏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性主要表现在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四个方面。体现思想品德课程性质,是教育教学的准则,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要体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时事政治及其材料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作用不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在考试评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思想品德是学生必修科目之一,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三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思想品德主要是由四个不同模块构成,分别为道德、法律、心理以及国情,这四个模块的内容均不相同,但彼此渗透,将道德教育贯穿在日常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开展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渗透,把握课程目标与教学大纲,联系实际生活,充分探索法律模块中的道德价值,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思想品德法律板块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