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江南出了个神童,叫王汝玉,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饱读诗书,积累了不少知识,加上他聪颖伶俐,会吟诗作对,小小年纪就有名气了。一个雪后初晴的日  相似文献   

2.
孟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是说学习需要积累,积累如同源头活水,只有储量丰富,才能源源不断,清清如许;只有饱读诗书,学富五车,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神。积累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如何积累呢?有以下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明代,江南出了个神童,叫王汝玉,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饱读诗书,积累了不少知识,加上他聪颖伶俐,会吟诗作对,小小年纪就有名气了。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瓦楞上的积雪开始融化,雪水顺着檐头滴了下来。父子俩在家里望着眼前的情景,心情格外舒畅。父亲即景出了一个上联:  相似文献   

4.
玩笑也风雅     
饱读诗书的古今文人博闻强识,才思敏捷,往往于厚积薄发中随意挥洒才情,可谓嬉笑怒骂,尽显风雅。  相似文献   

5.
望向星空     
正中学时期,余老师是我三年的语文老师,他定格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便是饱读诗书的儒雅教师: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一面板书,一面对着台下的学生娓娓而谈;偶尔扶一下金边眼镜,腹中诗书以动听的声音充盈在教室之中。那时就常常会想,他是怎样掌握到如此多的语文知识的呢?而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我了解了上一辈那个年代的物质环境,对余老师的尊敬之情愈加浓厚。现在有幸阅读了余老师的这篇学生时代自述,确实还是令我感慨万千的。  相似文献   

6.
读中悟理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简单说,就是如果一个人饱读诗书之后,他的气质就能有所改变了。为什么他的气质会因读书而变呢?可能和他从书中读出了为人之道,读出了处世之法,读出了成功之秘这种种“理”有关吧!的确,当你能从文中悟出事理,并能和你自己的生活链接起来时,你所受到的心灵震撼就不再仅仅是表面的为文章外显的精彩而赞叹了。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很难想象,有哪个作家不是饱读诗书的。读些什么书好呢?总的来说,文学、历史、哲学、美术,等等,都要读,只要能坚持下去,那么离成为一个作家就很近了。关于读书,还可以有一个具体的办法,就是要多读诗。熟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我尤其建议大家多读现代诗,原因很简单,现代诗歌比古典诗歌更能传达现代人的感受。而阅读诗歌,最大的  相似文献   

8.
<正>在包头,提及小语界的权威人士,吴秀玲老师当首屈一指。她是大家公认的"幸福标杆":就其自身看,才貌双全、学艺双馨、气质高雅、见解深刻,课上课下、会中会后,常常口吐莲花,一语惊人。在她的带领下,包头市的小语教学风生水起。就其家庭看,夫妻琴瑟相和,丈夫事业有成;儿子饱读诗书,聪敏敦厚,求学于美国一所名牌大学。闲暇热议时,大家都会感慨:做这样一个幸福女人,此生足矣!  相似文献   

9.
付长芳 《新读写》2014,(5):54-54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审视古典诗歌,发现"愁"无处不在的现象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处境有关。中国的知识分子虽饱读诗书,却不能从诗书中学到生存的本领,找到修身的途径,掌握从政的技术,所以读书越多,越有一种心灵无所归依的苦痛,表现在诗歌里,就是愁情满纸。  相似文献   

11.
<正>技法导航"腹有诗书文自华",如果我们平时在读书过程中,多积累一些诗词名句,并且在作文中巧妙地引用或化用,就会使文章文辞优美、摇曳多姿,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巧妙运用:一、凤头靓丽,魅力无限——巧借诗词写开头  相似文献   

12.
“腹有诗书气自华”,九年寒窗,虽不敢说自己已饱读诗书,但细细算来,我们腹中的诗书还真不少。课内,我们学过许多诗歌、美文,背诵了不少古诗文名言与佳句;课外,我们也记诵过不少名言与警句,特别是大语文活动的开展,阅读课、收视课的设置,让我们走近“四大名著”,走近外国名著,这些都是我们展示自己才情的资本。只要我们在作文时能将其发酵,运用时灵活处理,不仅会使句子变得生动而富有灵气,而且也会给作文增添几分书卷气,让读者爱不释手。那么,在考场作文上如何展示你的才情呢?一、展示阅读的广度所谓阅读广度,就是采用引用、列举、排比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良师》2011,(1):55-55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著名的贤士颜斶,他不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才气纵横洋溢,且道德文章奇佳,最难能可贵的是他生活简朴,又不爱慕虚荣,是个典型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14.
<正>启蒙,是人生教育中基础上的基础,起步中的起步。万不可因其教与学的内容简单、浅薄而等闲视之。富兰克林说:"一个饱读诗书的蠢材比一个无知的蠢材更蠢";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这话乍听起来很荒谬,但有一定道理。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可见,好的启蒙或者坏的、不当的启蒙教育是会影响人的一生的。从这个角度讲,小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以及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15.
红线女     
正窗外下起蒙蒙细雨,如一道薄纱,温润细腻,丝丝韵韵,不禁让人思绪飘摇,想起那位如同这细雨般温润优雅、聪慧伶俐的女子。那是在大唐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在潞州节度使薛嵩家里,有一位饱读诗书的漂亮女子,擅长演奏音律,技艺超群,名叫红线。红线生在薛嵩家,自幼便显  相似文献   

16.
瞳人语     
正听人们说,若是闲步于长安某条小路上,远远地闻到阵阵浓郁的花香随着微风四处飘散时,不用问,这里一定离方府不远了。方府的主人方栋,是远近闻名的大才子。他的才气不光是饱读诗书,更是对一切美丽事物有着非常执着的追求,甚至执着得过了头。他不仅在自家院子里种满了花草,就是出了门,对大街小巷里遇到的美丽事物,也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不断的更替,工作中新人不断的涌现,一个个饱读诗书,满腔热血的大学生正不断跳入社会的大染缸里,经历着不同的历练。但往往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总会被扣上各式各样的帽子,如不积极主动,大事办不成,小事不愿干,眼高手低等。  相似文献   

18.
临水照花人     
Jane 《中文自修》2007,(9):11-13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女性——她饱读诗书,才气过人;她爱国恋家,情深似海。这一位南宋年间的临水照花人,她的风度与才情、胸襟与见识展现出不让须眉的巾帼风采,至今动人心怀……  相似文献   

19.
<正>年少有才却屡试不第明崇祯十三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一位商人蒲槃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他为这个儿子取名松龄。蒲槃本人自幼饱读诗书,却终身只是童生,弃儒从商后只得把出庠入泮的期望寄托在子侄一辈的身上。蒲松龄自小天性聪慧,阅读经史过目不忘,于是尤得父亲钟爱。  相似文献   

20.
无悔     
①首段“寂寥苍白”为全文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文蕈主旨定下基调。②第三自然段中“饱读诗书,含英咀华”为第七自然段及其后出现的“态度决定命运”找出了原因——提升文意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