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数学》和新加坡数学教科书New Syllabus Mathematics中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比较,发现:两种版本教科书中的"一元一次方程"内容侧重点不同,人教版《数学》"重应用",而New Syllabus Mathematics"重思维",分别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数学教育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得到对教科书编写的启示:厘清数学概念的逻辑关系;注重数学知识的实质;回顾并归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应用"与"思维"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由于勾股定理在数学及数学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它几乎是全世界的中学数学课程都要介绍的内容.从教科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来看,《中学数学》最难,《数学》次之,New Mathematics Counts最易;《中学数学》和New Mathematics Counts对勾股定理的发现和证明做了弱化处理;《数学》重视对勾股定理的证明,向学生展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数学内容;3种教科书对定理的应用都很重视,都给出了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  相似文献   

3.
学完了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以后,我们应当及时复习,并进行必要的延伸拓展,以提高学习效果.下面就来回顾一下我们在"一元一次方程"一章中所学到的知识.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1节第1课时.二、知识背景分析隶属"数与代数"领域,是建立在有理数运算、整式的加减、一次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也是学习理化等学科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教学内容.山东省滨州市学科带头人牛一兵老师在教学这节课时,由轻松的谈话揭开序幕,以开放的思维基调引动学生积极参与,打造了一堂灵动的"生本课堂",让师生的智慧之花在灵动的课堂上绽放.  相似文献   

6.
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二元一次方程解法”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表述进行研究,发现以“消元”思想的提法在实际教学中会产生两个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通过比较消元思想和化归思想的内涵以及三个版本“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思路路径,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思维模型,确定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应渗透的数学思想为“化归思想”,消元是化归思想指导下的转化方法;并给出了教材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7.
1内容解读本节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8.3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和方程组是第三学段"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它不仅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以及其他后续内容的基础.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当然也是解其他一切方程的基础),利用等式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3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学员满意度调查中天津师范大学荣获"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全国第一名.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顾沛先生在天津师范大学承办的2013年"国培"计划——教育部示范性项目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培训机构班)上,对某教师基于《电话计费问题》组织的数学探究活动进行了深度点评.该点评深受学员欢迎.《电话计费问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探究内容之一,意图在于在使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之后,进  相似文献   

9.
"数学探究"(Mathematical Investigation)是近年来西方国家数学课程改革中大力提倡的一种数学活动.如,英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把探究活动看作是GCSE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1996年颁布的<国家数学课程>(英格兰与威尔士)中,探究活动成为标准"运用和应用数学"(Using and Applying Mathematics)中的主要内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等几个州的高中数学大纲(Mathematics Years 9-10 Advanced Course Syllabus)中也都把"数学探究"列为第一条标准.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第1节第一课时.内容分析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初步了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20页数学活动.) 一、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再认二元一次方程.) (多媒体显示两个方程:①x-y=0;②x y=2.) 师:请看大屏幕,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各有多少个解?你能把它们的一个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表示出来吗?请动手画一画.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6-48页。[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初步体  相似文献   

13.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16.3节"分式方程"第一课时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约分、通分,以及分式的乘除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对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进行类比、对照,给学生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教学重点是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学难点是理解分式方程无解  相似文献   

14.
说明本文以青岛出版社和泰山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简称"教科书")展开讨论.教科书采用代数与几何混编的方式,共分六册34章.七年级上册共有八章内容,其中《一元一次方程》是第八章,笔者在本文中就这一章的教学研究问题,谈以下几点,以期与各位进行积极的探讨、交流,从而更好地教好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教学内容。山东省滨州市学科带头人牛一兵老师在教学这节课时,由轻松的谈话揭开序幕,以开放的思维基调引动学生积极参与,打造了一堂灵动的“生本课堂”,让师生的智慧之花在灵动的课堂上绽放。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必修)(人教版)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试验本)在江西、山西、天津三省市实验教学基础上,再经过试验修订本而形成和完善的.三个版本在体例上的共同特点就是:每章附有一至两篇不作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外阅读,借以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意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教科书应当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职责.“阅读材料”正是为贯彻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1页例7。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购买不同价格物品的情景中,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将"HL"定理安排在"勾股定理"后学习,证明方法是借助勾股定理,无可非议;《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教材将"HL"定理安排在"SAS、ASA、AAS、SSS"之后,没有给出证明,继而在八年级下册学完"勾股定理"后才得以证明,美中不足;《义务教育教科书》苏科版数学教材将"HL"定理安排在"SAS、ASA、AAS、SSS"之后,  相似文献   

19.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一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代入消元,有效简化;加减消元,厘清思路;代入加减,深化思维"三个步骤,指导学生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直线与方程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思想正好可以降低思维难度,提供简捷的解题途径.因此,就教科书编写而言,如何将几何与代数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如何处理数形结合的系统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之间的关系,是普遍受关注的话题.对此,本文就日本东京书籍株式会社2009年出版的日本教科书《新数学Ⅱ》[1](以下简称《新数学》)中的第二章中的第二节为"直线与方程"和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以下简称《数学》)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比较,希望对我国高中数学教科书"直线与方程"部分的编写与学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