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习者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是指语言交际者所能具备的语言和社会文化知识及能力的总和。俄语语言国情学是应用于对外俄语教学的外语教学法。在以培养外语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俄语教学中,溶入俄语语言国情知识可以使学习俄语的人在与俄罗斯人的交往中,避免或减少令人尴尬或不愉快的语言文化冲撞,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尹蓉 《内江科技》2009,30(11):60-60
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与社会对外语交际和运用能力的需求不符对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事实上.对目的语文化的熟悉程度影响学生对外语的全面掌握。文化因素对交际能力大小有着重要影响,外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相关文化知识的获得,采取适当方法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晶 《科教文汇》2009,(1):148-149
近年来,随着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和加入世贸组织,外语尤其是英语在当今社会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语言教学逐步由原来传统的、单一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向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以培养出跨文化交际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模式转变。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超越语言范围,解决不同领域及学科中与文化有关的一门学科,贯穿于每项语言技能的培养。为此,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及跨文化能力的内涵和组成因素,分析了实施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在外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做了一些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俄语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学生的俄语交际能力,我在俄语教学中注重教学的改革.首先,激发学生学习俄语的热情;其次,为注重语言实践,我做了以下三点工作:(一)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合理组织教学,保证学生的语言活动;(三)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语言知识教学的关系,贯彻交际性原则,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在俄语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学习俄语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提出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适应民族院校民族多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需要。而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不同课堂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目的语文化知识为目标,和以目的语为母语的群体范围交际行为为标准的单向文化教学的局限。在教学过程中刻意引导学生使用语言进行旨在培养语言使用能力的交际能力训练,建立相应的语境,在语境中传授文化知识、分析文化差异,让学生正确地把握语言的真正涵义,在交际时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为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交际法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坎德林等人在六十年代末期创立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交际法教学思想的词汇教学观是交际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交际和培养初步的交际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根本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语言交流中学会单词,并学会在语言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单词。  相似文献   

7.
吕林 《科教文汇》2008,(28):146-146
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因此英语教师要重视文化导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8.
侯玲 《今日科苑》2010,(10):122-122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本文通过对语言、交际和文化三者之间关系的阐述来说明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教学理论的迅速发展,教学方法也不断得到创新,交际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要想成功的用外语进行交际,仅仅掌握语言知识是不够的,学习者还需要了解外语的文化。  相似文献   

9.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之服务。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目的语文化,目的语文化的导入也会很明显促进外语学习。教师可以教育学生运用熟练的本土文化知识来促进英语学习内容的理解,或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加速英语文化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培养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给学习与正确使用英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着重谈了英汉两种交际文化的差异,并对此做了一定的分析,使学生在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与社会风俗习惯的同时,自觉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密不可分。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跨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及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语言的学习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忽视文化教学,就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文化休克"现象。高职英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使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相辅相成,最终达到语言为交际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唐亚梅 《科教文汇》2013,(22):114-114,116
随着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性的日益显现,外语教学的目的已不再是简单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而是要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新的教学目标的提出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本文从两个方面阐明了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并试图探讨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给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英语教育改革为大势所趋,旧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化教学工作,如何适应英语新教材特点之教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有过过分依赖知识讲授,教师讲了许多语法知识,学生背了语法规则,也能应付知识性的考试,以为讲知识很有用。可是,几年英语学下来,就是用英语与人打个招呼都成问题,于是,大家明白了,知识不等于能力。接受了教训,又吸取了现代语言教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强调了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础的语言知识和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增进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随着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性的日益显现,外语教学的目的已不再是简单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而是要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新的教学目标的提出要求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本文从两个方面阐明了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并试图探讨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非俄语语言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运用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成为当下俄语专业的教学重点和研究主题。一直以来以下问题使大学生们感到困惑:学完新单词、词组和句子后,不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以及如何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的对话是否可以直接用来和俄罗斯人交流,对方是否能明白我们想表达的意思等等。就这些困惑和问题,大学生长期以来受制于课本知识和语言环境的局限而无法得到解决,可以通过"情景交际法"模拟真实的俄语交际环境,提高大学生们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以商场购买衣服(покупкавторговомцентре)为例,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情景交际法进行拓展和研究,探讨了情景交际法对提高俄语语言交际能力的作用和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又存在于语言当中.英语教学应当包括英语文化教学.如果在英语教学中只重视语言知识的教育而忽视文化教育,其结果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可能真正掌握英语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无从谈起.阐述了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社会文化知识.因此要加强英语教师对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英语教学应通过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对文化意识的渗透,进而建立起学生跨文化的意识并培养学生跨文化的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是共同构成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的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策略,使学生正确理解文化现象中的非语言交际的行为和手段,以实现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19.
朱瑾 《科教文汇》2011,(29):150-150,173
英语是交际用语,用英语思维也是英语语言学习的目的之一。教师在进行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可以了解这种语言的文化与交际用途,进而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依据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对语感阅读法进行探索与实践,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并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学习外语的目的是为了交际的需要,交际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为了使跨文化交际圆满成功,外语学习者就必须学习一些与目的语相关的文化和语用方面的知识。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不在于语法和句子结构的正确与否,而在于语言使用的得体性与合适性。本文对外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变体——过渡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