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的中国走向何处去,是成为一个新中国,还是一个旧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摆在全中国人民面前。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要从人民手中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要使中国仍旧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而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则力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蒋介石自恃有美帝国主义作后台,阴  相似文献   

2.
一九四五年八月中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抗日战争胜利声中恢复广播。这时候中国正面临着新的斗争形势。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著名讲演中指出的那样: “从整个形势看来,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蒋介石说要‘建国’,今后就是建什么国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  相似文献   

3.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我国民主革命阶段中革命与反革命决战的时期。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集团,企图篡夺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把全国内战强加在人民头上。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四年艰苦斗争,终于消灭了蒋介石的军队,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取得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这里介绍的几张照片,就是这个时期胜利斗争的伟大实录的一部  相似文献   

4.
《兰台世界》2014,(Z2):148-149
<正>从1935年10到1948年3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陕北生活了近13年时间,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的总后方、万众瞩目的革命圣地。这一时期,政治形势错综复杂,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极端恶劣,物质生活极其匮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政权面临着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项建设的艰巨任务,也面临被封建主义、资产阶级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以及贪污腐化、奢侈浪费、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腐蚀,进而丧失群  相似文献   

5.
《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在新闻宣传战线进行了广泛的各种形式的斗争,文艺斗争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种斗争,和当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汪伪亲日投降派诱降的活动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分裂、倒退的政治阴谋活动是密切相连系的,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6.
1927年4至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与共产党决裂,公开叛变了革命.面对国民党的步步紧逼与倒行逆施,中共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一方面,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认为,"中国革命在现时这一阶段之中,还是资产阶级的民权革命,不但反对封建制度的余孽,并且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对于中国的统治"[1]283,共产党所代表的工农大众与国民党所代表的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目标,本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抗最主要敌人的原则,应当尽可能地挽留资产阶级于革命阵营.另一方面,国共两党在政治目标上的矛盾不可调和,在斗争策略方面分歧越来越大,终将导致两党分道扬镳,而帝国主义、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为了各自利益对国民党进行利诱、拉拢与分化,使得国民党上层主要领袖逐渐成了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代表,最终走上了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妥协,与革命派决裂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有益的借鉴     
中国无产阶级进步的新闻工作者汲取了资产阶级进步的新闻工作者写作通讯的有益经验,“五四”运动前,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无产阶级革命和进步报刊上,开始发表通讯作品.这些作品与资产阶级进步的新闻工作者所写通讯的区别就在于:作品流露出鲜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倾向性,笔调明快,具有较强的战斗性.下面看看《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是怎样运用通讯这一体裁的. 《新青年》月刊,一九一五年九月创刊,一九二二年七月停刊,共出刊九卷.自第八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曾经一度为党中央的机关刊物.它虽然是期刊,不是报纸,但也十分注意运用新闻  相似文献   

8.
穆欣 《新闻爱好者》2002,3(1):35-36
《大公报》依附国民党,对蒋介石集团“小骂大帮忙”的政治态度,是由其本身资产阶级的阶级性所决定的。曾在这家报纸长期担任负责职务的王芸生、曹谷冰在其所著《1926-1949的旧大公报》中说:《大公报》“是根植于大资产阶级的土壤中的。它属于大资产阶级,必然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在这个历史时期,一张中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性报纸,同这一时期的中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蒋介石搭上关系,乃是逻辑的必然。一般人说这一时期的大公报是政学系机关报,其实它已超过了这种境界,而是直接为蒋介石的利益服务的了。”这篇长文谈到…  相似文献   

9.
一九四五年八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領导下經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終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結束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不顧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坚持实行卖国、独裁、內战的反动政策,妄图在中国建立起大地主大資产阶級专政的法西斯統治,中国共产党及时地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結的建国方針,領导全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一場釺鋒相对的斗争。从此。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第三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統治区的广播事业,在“接收”日伪广播电台的基础上又有了发展和扩大。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垄断和独占广播事业,为其反共反人民的統治服务,一方面极力强化官办广播电台,一方面压制和迫害民营广播电  相似文献   

10.
从晚清算起,出版立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期间主要经历了封建地主阶级立法、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法和无产阶级立法三个阶段,法律性质也逐步跃升为先进的社会主义法律。不同历史时期的出版立法都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也为今后的出版立法提供了借鉴。新中国出版立法是在批判继承以往立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1977,(2)
在我国的重要藏书单位上海图书馆里,保存有大量三十年代的图书报刊和资料。在这些图书资料中,记载着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张春桥、江青一伙攻击共产党,仇视革命人民,美化人民公敌蒋介石的种种反共反人民的罪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四人帮”为了掩盖其罪恶历史,竟然在上海图书馆大搞白色恐怖,对接触过三十年代下达了一道黑指令,悍然查封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的全部三十年  相似文献   

12.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核心对新时期党的新闻工作的光荣任务。它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与本质要求,又体现了新闻工作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努力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毛主席曾经说过:“无产阶级的新闻政策和资产阶级的新闻政策,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有阶级性、党派性。资产阶级报纸只登对他们有利的东西,不登对他们不利的东西。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报纸也不登对我们有害的东西,这都是阶级利益关系,是普遍规律。”(吴冷西新著《忆毛主席》)这一论断在今天仍有其现实意义,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传播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理论同中国无产阶级传播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于传播事业性质、作用、地位、功能等的系统看法和理论概括。一个世纪以来,它像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对现代无产阶级传播事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传播思想,必须抓住一条纵线,即三代领导人传播思想的延续性。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构建了社会主义传播思想的基本框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真诚地希望全国各党各派团结一致和平建国,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以其反动阶级的利益出发,企图通过内战篡夺抗战胜利果实,消灭人民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也是著名抗日将领孙蔚如将军诞辰111周年.   一段时间以来,笔者查阅了陕西省档案馆藏革命历史档案史料,从大量丰富的馆藏史料中,笔者又一次感知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中国共产党人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拯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中,所付出的具大努力.……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企图全面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重庆谈判,则是其为调兵遣将争取时间而组织的一次预谋会议。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当人们还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一直在保存实力、准备内战的蒋介石,迫不及待地动手争夺抗战胜利的果实,把刀锋指向中国共产党。可是国  相似文献   

17.
8月,酷暑渐渐退去,秋爽应时而来。今年的8月份是中国人民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最难忘的一个月,也是国家经济建设和人们辛勤劳作最为紧张的一个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推进经济建设、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这个月的两大宣传重点。60年前,经过中华儿女的英勇斗争,无数人的  相似文献   

18.
安排毛泽东访问美国,邀请蒋介石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延安的两件异想天开的事情。虽然这两件事都没有实现,并被后来的历史教科书忽略不计,但是,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下,它们充分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开创历史局面的超凡想象力。其中拟请蒋介石担任延安鲁艺院长,就是一个持续数年、深谋远虑的政治策划。  相似文献   

19.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东方红》是抗日战争期间人民用以表达对领袖毛泽东主席、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而创作的颂歌,多少年来,这一颂歌随着新中国的建立、逐步繁荣、富强愈加普及。  相似文献   

20.
传媒     
4月6日出版的《亚洲周刊》封面文章称,军事历史专家越来越相信,伊军正在借用中国的毛泽东与蒋介石在抗日战争时期运用过的军事思想。 特别明显的是毛泽东化整为零、前线后方不分的“人民战争”策略,以及蒋介石“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思想。这两种军事策略均以消耗敌方有生力量,形成持久战局面,让速战速决成为幻影为目标。 从萨达姆的战略部署可见其中端倪——他把全国分为4个军区,放权给地方指挥官,把武器都派给人民,并且声称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