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新闻采访的过程是记者与其采访对象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记者需要与采访对象之间建立平等、尊重以及信任的关系,从而引导采访对象能够真实全面说出自己的看法,完整表达自己的意见,确保整个新闻采访顺利有效完成。其中,人际互动心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内容。新闻记者要求复合型能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是新闻记者知识体系的重要一环,新闻记者只有把握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人际互动心理,才能引导采访对象积极表达。  相似文献   

2.
陈秋萍 《今传媒》2013,(11):128-129
新闻采访是一种以人际交往为基础的特殊调查研究活动,信息的获取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新闻采访中记者的心态,情感上的变化对新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基于新闻采访的大量资料扼要分析了新闻采访中记者所要秉持的心理素质,切记不可因个人心理状态的变化影响采访和采访对象的情感,以保证新闻报道和新闻稿件编辑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晁姝蝶 《青年记者》2012,(12):44-45
新闻采访在新闻报道写作全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一件极其复杂、极其困难、需要投入大量劳动的事情.采访具备的多变性、风险性昭示了记者在采访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新闻采访的难点表现在哪里呢?在笔者看来,难点主要在于两个矛盾:其一,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矛盾;其二,真实性、深刻性、生动性和时效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的主要对象是人。人的行动都受到心理的支配。记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采访活动中,必然会遇到不同采访对象的不同心理。记者怎样摸清人的心理规律来指导新闻采访呢?这是一个重要课题。有人说,我没有学过心理学,没有研究过采访对象心理,也采访到不少新闻素材,写出了较有分量的稿子。是的,有的人没有专门研究过采访心理学,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观察人物心理的经验,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应用,取得一些成功。在采访中,由于不了解采访对象心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也不乏其例。下面是一位记者采访一名有创造发明的科技人员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5.
蔡巍巍 《记者摇篮》2006,(11):19-19
心理学与新闻学的内在关联早在1918年,中国新闻学的祖师徐宝璜先生在其专著《新闻学大意》中有过深刻地论述,他认为“,新闻学常与心理学发生至深之关系。新闻之精彩,即吾心理上之产物也。”1923年,我国著名报人邵飘萍先生出版《实际应用新闻学》,也曾专门论述过此问题。由此可见,在我国新闻学研究一开始,一些学者就已经意识到新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正确将心理学运用在新闻采访中,将对新闻采访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产生新闻敏感的心理基础新闻敏感即记者能够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素质。从心理学的视角看新闻敏感,它是记…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互相感应的心理过程。一般而论,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感应是积极的、双向性的。即记者需要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新闻事实,同时,采访对象也需要向记者倾诉困惑、反映情况和宣扬主张。 不可否认,在新闻采访活动中,采访对象对记者的感应,有积极的、符合意愿的;也有消极的、不符合意愿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曾作过一次采访对象意  相似文献   

7.
在新闻采访工作中,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是采访获得成功的关键。本文阐述了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应掌握的与人沟通技巧,即做好准备工作、把握采访时机、因人而异地提问等。  相似文献   

8.
一般情况下,记者外出采访,面对的多是陌生的面孔。陌生人之间,不可避免地有一种天然的疏远和戒备心理。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必须调动自己全部社会知识和心理学常识,寻找两人的“接近点”。通过“接近点”的桥梁作用,迅速缩短两人间的心理距离,使采访对象如同见到老朋友那样配合记者的采访,并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笔者认为,记者可从以下十个方面寻找与采访对象的“接近点”: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新闻采访中除了记者本身具备的社会阅历、政治、文化水平和写作水平外,思维方式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经常运用的有下  相似文献   

10.
赵子为 《记者摇篮》2012,(10):15-16
心理互动是心理学名词。媒体人对此的解释就是沟通。这里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采访活动中心理互动功能。与人沟通是记者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心理互动是完成采访任务的保证,深层次心理互动是提高新闻质量的手段。我们在走基层采访实践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被采访对象。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我们的采访会有不同深度,那么,是什么影响着采访内容的深度挖掘呢?不是双方身份和文化差异,而在于你能否与对方在短时间内搭建一个良好的心理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1.
<正>新闻采访作为记者职业的首要任务,几乎是每个记者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 就要求记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信息量,同时,出于各方面的原因,越来越多的被采访者敢于向采访者说“不”。无论记者还是被采访者,在采访过程中都有着微妙多变的心理活动。记者如果懂得一些采访心理,善于运用心理技巧,不但能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也可以迅速找到打开采访对象心灵的钥匙,从而使采访成功。下面就来简单谈谈在采访过程中常用到的几项心理技巧。  相似文献   

12.
姜海 《新闻前哨》2010,(12):102-103
从心理学视角来看.新闻采访活动可以分为“采”与“访”两个方面。“采”,是指在采访活动时记者对新闻事实的认知过程及规律,主要表现在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观念、思考和采集上:“访”,是指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人际互动及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从事新闻报道而进行的收集新闻素材的专业工作,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同时也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心理交流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在新闻采访工作中,情感不仅构成了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交流的环境和氛围,而且还是双方思想、心灵碰撞的必要桥梁和润滑剂。  相似文献   

14.
幽默,是生活的艺术,交际的艺术。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幽默还是工作的艺术。记者要采访到新闻,就得深入到各种场合,与各种人打交道,掌握点幽默艺术,并适当地运用,可以促进采访的顺利进行,提高采访质量,收到好的采访效果。所以,新闻记者在具备各种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具备点幽默素质。幽默有益于记者身心健康。新闻工作要求记者脑勤、眼勤、耳勤、嘴勤、手勤、腿勤,不可有丝毫懈怠。长期如陀螺般旋转,特别是一些艰巨的采访任务,会给记者造成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就心理而盲,幽默可使人消除紧张情绪,驱除因紧张造成的心理阴云,使  相似文献   

15.
交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会活动,每个人既是交际的主体,又是交际的客体,他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别人,也受别人言行的左右,从而达到双向交流、双向影响的互动效果。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这种互相作用、互相感染的辩证关系就是互动。新闻采访的双向互动性是指新闻采访时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世界政坛采访之母、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把采访视为戏,  相似文献   

16.
宋兴明 《今传媒》2006,(12):43-45
准确地认知采访过程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调节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状态,运用恰当的态度、方法进行相应的采访。在民生新闻的采访中,记者对于自身、采访对象及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知和把握,不但符合这个普遍的规律,并且更为重要,因为民生新闻的采访内容涉及到多个领域,采访对象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常常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对其体制保护处于较边缘的状态,因此,深入认识和掌握民生新闻采访中人际互动的心理规律,对民生新闻的采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生新闻采访中记者对采访对象的认知(一)记者对采访对象…  相似文献   

17.
新闻采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而所有的新闻采访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以及记者的敏锐观察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细节的运用十分重要。只有掌握受众心理,善于捕捉细节,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用朴实生动的细节去撩拨读者的情感,用丰富的色彩和个性来反映主题,是新闻写作需要注意的重要方面。作为都市报的记者,在实际采访中,笔者对新闻细节在新闻中所起的作用有以下几方面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句俗话:打破沙锅问(纹)到底。意思是要弄清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应有一种穷追不舍的劲头。这正是记者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要具备的精神。美国著名记者约翰.布雷迪认为:新闻采访不要面面俱到,但需要追问挖掘。采访中,记者之所以要运用追问技巧,这是由于采访对象的多样性、心理的复杂性和表达能力受限而决定的。记者采访中的追问技巧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诱发引导思维,顺藤摸瓜追出细节  相似文献   

19.
如何让"非合作型"采访对象开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青年记者》2006,(14):41-42
近年来,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记者被打被骂的暴力纠纷也时常见诸报端。当然,在记者被拒事件中,新闻记者采访遭拒更多的是以非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说,这种新闻采访遭受软拒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普遍,对新闻活动的影响更大。“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新闻采访学把采访对象分为“合作型”和“非合作型”两种类型,“非合作型”的采访对象,即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记者采访明确持不欢迎、不合作态度的人。面对记者的采访,为什么有的采访对象积极协作,有的采访对象则消极对抗呢?采访对象这些形形色色的心理有无规律可寻,受…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采访是一种艺术,那么采访学应该是一门科学。采访活动最基本的特点是社会活动,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记者是信息传播的领导者,是主体;但是,当出现观众的反馈信息并影响记者意识的时候,记者也成为了一种客体。记者主客体角色的转变是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采访写作中,要观察并注意结合受众的心理变化,讲求报道的艺术和技巧。使他们在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