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综合课。大纲规定:社会课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识。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为此,笔在小学社会课教学中进行一些探索,形成了立足基础性、渗透教育性、着眼主体性、发展性的教育思路,使课堂教学渗透素质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
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综合课。大纲规定:“社会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可见小学社会课不仅要完成知识教学的任务,而且要完成对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那么,在社会课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呢?  相似文献   

3.
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搞好社会课教学,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  相似文献   

4.
黄琳 《四川教育》2001,(2):82-83
社会课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儿童的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第一阶段,小学阶段则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转折点。社会课的功能就是正确引导学生去观察社会现象、认识社会规律、明确社会职责、规范社会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相似文献   

5.
社会课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如何教好学好这门学科,使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常识,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和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我认为,在社会课的教学中应当把握好“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极富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新学科,开设其是为了使小学生形成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品德与社会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品德观念与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养成良好品德与社会生活基本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品德与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7.
社会课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其课程任务决定了《社会》教学应尽量“社会化”。  相似文献   

8.
1、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求知需求。社会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进行爱国主义以及法律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课要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社会课与语文课、思品课、劳动课的任务虽然各自侧重点不同,但其教学内容联系密切,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达到教学目的。首先要弄清楚社会课的教学任务。社会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初步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雷军 《青海教育》2011,(9):54-54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识内容,开设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现代生活对小学生的要求,培养他们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好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社会课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综合性课程,它同其它学科一样都肩负着为2l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重任。但是,从目前的现状看,社会课只是一门可上可不上的副科。笔者在数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在广泛地吸收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社会课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感知——再现——理解),通过教学试验和实践的检查,感知效果良好,可供一试。  相似文献   

12.
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它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按照认识周围社会、认识祖国、认识世界的顺序,使小学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扩大对社会的认识范围,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其获得初步的历史、地理、科学、法律等社会常识,受到爱国主义、自然科学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因此,将社会课教学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是教育的需要,是每个小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是教师上好社会课、确实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一、与家庭生活相结合由于农…  相似文献   

13.
小学社会课教学大纲关于社会课的教学目的阐述了三层意思:一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二是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其中,了解社会常识和培养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4.
『认识社会』:小学社会课教学的主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讲授小学社会课应紧紧抓住“认识社会”这条主线,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一、抓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生活能力   社会课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全面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有关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如:“家庭生活”这部分内容,在学习一些家庭生活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些家庭生活能力。如做家务、防煤毒、处理烫伤,正确判断发生在家庭内部或邻居间对错、…  相似文献   

15.
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新的综合课 ,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离开社会实践谈社会课教学是不可能收到良好教学效益的 ,只有以社会实践为基础 ,让学生走向社会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在社会实践中学社会 ,才能增强可信度 ,提高教学实效性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 ,社会课教学一定要重视社会实践。一、社会实践是小学社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教学大纲明确指出 :“要注意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社会课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应安排一定时间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必要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指导学生认识社会事物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尹济小学社会课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新外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要求指导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了解一些社会常识;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7.
社会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涉及的面很广,小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少,对他们来说,很多事情都是闻所未闻的、生疏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常识,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进行社会课教学时,要以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以全面育人活动为载体,以全面发展的人生观评价学生,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提高,笔者以为社会课教学应注重“四性”。一、明确综合性1、内容上的综合性社会课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常识等知识。以社会常识为线索,通过认识周围社会———认识祖国———认识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逐步扩大认识范围。2、教学目标的综合性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  相似文献   

19.
陈宏 《教师》2012,(18):107-107
小学社会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一门较新的学科。近几年来,我们对社会学科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的综台性基础知识课程,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各能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