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朋友 ,当你在课堂上提问题时 ,你的学生抢着举手回答吗 ?有的同学回答错了 ,有人敢举手纠正吗 ?你提的问题 ,有人回答后 ,你问谁还有不同意见时 ,还有人敢把他的不同说出来吗 ?如果是“不”的话 ,请把东邻日本的一位教师给我讲的下面这个故事告诉你的学生。周末 ,日本的一位家长 ,领着孩子去拜访他的教师 ,奉上见面的小礼品后 ,笑容可掬的请教老师 ,自己的孩子本周在学校有何不好的表现。老师先说可能没有 ,查看了教学日志后 ,肯定地说确实没有。这时家长刚才那副阳光灿烂的脸就晴转阴了。他便问老师 ,既然没有犯错 ,那么 ,为什么一周来所有…  相似文献   

2.
左手和右手     
一所小学里,老师每次提问,一个学生总是举手,可是当老师真正让他回答的时候,他却答不上来。老师问他为什么不会还要举手,他说,如果老师提问时他不举手,  相似文献   

3.
朱丽华 《广西教育》2013,(37):8-8,16
在听课或上课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低年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把小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我……”到了高年级,他们却不爱举手了。出现这种变化,除了学生年龄增长带来的害羞心理因素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笔者对此展开了调查,设计了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你平时爱举手发言吗?如果不爱,原因是什么?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举手?从反馈的情况看,高年级学生把举手当成一种负担的主要原因不是他们不会,而是因为害怕。  相似文献   

4.
向前,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力量。 说起来真是羞愧.我是一个胆小内向的人,上课从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有问题也不敢提问。可老爸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每天我放学回家。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今天上课举手了吗?”  相似文献   

5.
我上课憋尿,可不敢跟老师说。妈妈对我说,如果憋尿了,就举手,对老师说:“我要方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学生精神不集中;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不愿多做思考;提问题时只有少数学生举手或得到一问一答式的回答;题目讲了多遍,解题能力却仍得不到提高,成绩迟迟得不到提高等.面对这样的现实,笔者认为,课堂教  相似文献   

7.
那天,我们旁听一位老师的课。当 他刚问完问题,一名学生就“刷”的举 起了小手,他笑了。但随着那位学生丢 三落四的混乱回答,笑在他的脸上慢慢 消失,没等这位学生说完,他就不客气 地说道:“难道你不懂应完全想好了才 举手回答吗?”“难道我不能先举手才 去想怎么回答吗?”学生也为老师打断 他的话而懊恼, 嘴里喃喃的说道。 “妙!”我心里不禁暗暗为学生的回答 喝彩。“完全想好才举手回答”与“先举 手才去想怎么回答”这是多么奇妙的哲 理啊! 记得前不久从报上看到一则真实的 故事,说的是1973 年…  相似文献   

8.
暑假期间,有幸参加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的国家级培训,颇有收获。其间曾听了一节《认识线段》。老师讲的相当精彩,但其中一个细节让我颇有感触:老师教完新课,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其中有一条斜着的线段,生1积极举手回答:不是线段。而且坚持不是线段。老师:你为什么认为不是呢?谁来“帮帮”他。生2“勇敢”地站起来说:他认为那是斜的。我认为它有端点,也是直的,所以是线段……  相似文献   

9.
差距不是0.1     
老师在讲谭之前让学生做了一个数学游戏。老师说:1乘1,乘10次,答案是多少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1.  相似文献   

10.
张胜 《湖北教育》2006,(2):50-51
“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与这个数的个位没有关系,那么与什么有关系呢?”——课上到这里果然“卡壳”了,面对十几个听课的教师,没有一个学生敢举手回答这种没有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我去市里听课,课上得非常精彩,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所以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有一大半儿的孩子一边举手,一边喊着:“我说,我说……”有几个孩子还离开了自己的座位,“勇敢”地走向教师。当教师确定某位同学回答后,其他学生依然高举着手,叫着“我来我来”,甚至有些学生还大声自顾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案例:在听一位老师讲公开课《草船借箭》时,她在导入时为了让学生对文中人物产生兴趣,进行了提问:"同学们猜猜诸葛亮当年有多大?"这下子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一学生说:"23岁!"老师说低了。另一学生说:  相似文献   

13.
老师提出问题,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位学生,而其他学生则"稳如泰山".老师要求学生到讲台上发言,几乎没有人敢主动走上讲台,点到名的学生总是在老师的鼓励下,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上,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一般是答对了,做老师的点头赞许,叫坐下,答错了,或者由于过分紧张一时答不上来,总得站一阵子,等老师或其他同学把问题的答案说完整了,才让坐下去。我们也是这样做法。可是,这样做法时间一长,我们看到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问的人就渐渐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一直只是埋怨学生不动脑筋,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教改后,一次座谈会上,学生发言说:“我们回答老师的提问,总要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小学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因为害怕错答老师的提问,而不敢举手表现自己;或者是等老师已经抽到别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他才敢悄悄地举手;偶尔被老师点名作答时,也是一字未吐却已满脸通红,一些本该会答的问题,因为胆怯而把答案全吓飞了.  相似文献   

16.
夕阳 《师道》2004,(6):17
一次,笔者在参加某教学公开课时,发现上课老师神采飞扬,不时提问,而学生均举手频频。但能被老师提问到的学生不多,面不广。有部分学生被连连提问到,而大部分学生则没有那么幸运。课后,有几名学生连说没意思,笔者当即询问了几名学生,回答的是:“因为要上公开课,老师要求我们,提问时大家都要举手。能回答的举左手,不能回答的就举右手。不然的话,要被老师‘秋后算账’的。”那么举手情不情愿呢?不少学生回答说不愿意。再问其原因,回答说是不少老师平时很少或从不提问他们,举不举手都一样,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差,问了也白问。这一情况引起我的…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0,(A4):21-22
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导,掌握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害怕出错,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因此,要改变这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多说、敢说,即使出错也没关系,教师允许学生出错,这样的课堂才是精彩的。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教师们习惯于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可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举手的人数越来越少,有时甚至提出问题后,竟无一人举手。这一尴尬的局面,恐怕有不少教师都遇到过。出现这种现象,据我了解主要有如下原因:有人认为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手举得高高的,是幼稚的表现;有人认为一旦举了手,如果回答错误是很没面子的事;还有人认为举手是出风头;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此时,闵老师正绘声绘色地讲着课,我看似面无表情,心里却颇不平静,甚至还有点不服气:闵老师呀闵老师,为什么我每次积极举手您都不喊我?也许您要说:"老师知道这些问题你都懂,所以很放心你.而那些上课不积极举手的同学,如果不请他们回答问题,他们以后就没有积极性了"虽然我知道您讲得很对,但我是真的很想站起来发言啊!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倡导“对话”式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过程。因此,没有人再敢继续“满堂灌”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满堂问”,整个课堂都充满了“问答”:教师接连地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教师指名,学生短促地回答,教师补充讲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