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青 《云南教育》2001,(23):30-3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有一道思考题:“用绳子测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16分米;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4分米,求井深和绳长。”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想象、比较、推理的基础上多角度思考,进行合乎事理的推理,然后得出具有创造性的解答。分析一:引导学生对两次测量绳的数量关系(如图1)进行观察:由图1左图看出,第一次测量时,绳束(指每折绳长)是绳全长的13;由图1右图看出,第二次测量时,绳束长是绳全长的14。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第一次绳束比第二次绳束长绳全长的(13…  相似文献   

2.
井深与绳长     
这是我国一道古代的数学问题: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折成三折来量,则井外余绳4尺;把绳子折成四折来量,则井外余绳1尺。求井深和绳长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第58页有一道思考题: 用绳子测井深,把绳子三折来量,井外余4米;把绳子四折来量,井外余1米。求井深和绳长各是多少? 首先,利用投影让学生明确图示关系,结合板书,明确该题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4.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第58页第22题是一道思考题: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4尺;把绳4折来量,井外余1尺。求绳长和井深各  相似文献   

5.
六年制课本第十一册有一道思考题:用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三折,井外余4尺,把绳子四折,井外余1尺。求绳长和井深各是多少?“教参”里介绍的解法是:4×3-1×4=8尺……井深(8×3) (4×3)=36尺……绳长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常习惯于将总量设为单位“1”。在分数应用题分析和解法中,涉及到一系列的分数运算,而一个分数所含的分数单位的个数却是一个自然数。自然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算较之分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算,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因此,我们在处理分数应用题时,可用线段分析的手段,巧设总量为一个自然数,从而减轻学习理解和计算的难度,启迪学生思维,使计算简便、准确,下面略举几例说明。例1 用绳子量井深,把绳子四折来量,井外余6尺,把绳5折来量,井外余2尺,求绳长和井深各多少?分析:设绳长为20等分,四折,每折5份…  相似文献   

7.
题目:用一根绳子测量井深,第一次把绳子平均3折,去量则余4米,第二次把绳子平均4折,去量则余1米。问井有多深?绳有多长?解法1:用分数解。把绳子平均3折,就是把绳长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3份时去量井深,则每段有4米露在井外;把绳子平均4折,就是把绳长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时去量井深,则每段有1米露在井外。那么,两次露在井外的绳子总长的差刚好与它们的折数差相对应,即可列式为:绳长:(4-1)÷(1/3-1/4)=3÷1/12=36(米)井深:36×1/3-4=8(米)或36×1/4-1=8(米)答:井有8米深,绳长36米。解法2:用方程解。设井深为x米。根据绳长不变,可…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法 顾名思义,此法就是通过制做简易实验的办法,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解题的一种辅助教学法. 例1 我国古代算题:用绳测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4尺: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1尺,求井深.  相似文献   

9.
题目:用一根绳子测量井深,第一次把绳子平均3折,去量则余4米,第二次把绳子平均4折,去量则余1米。问井有多深?绳有多长?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学问题中,一题多解是激发和培养同学们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题目:用绳子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绳4尺;把绳4折来量井,外余绳1尺,求井深和绳长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问题中,一题多解是激发和培养同学们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题目:用绳子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绳4尺;把绳4折来量井,外余绳1尺,求井深和绳长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分数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简便算法的练习时,我出示了教材后的“练一练”,其中有一题是这样的:3247÷4,我随意让两位学生板演,却出现两种不同解法:学生甲:3247÷4=(32+47)÷4=(32+47)×14=32×14+47×14=817学生乙:3247÷4=(32+47)÷4=32÷4+47÷4=817勿庸置疑,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都运用了简便计算,可是第二种解法却令我感到很意外。因为,教材上的演算过程并不是像这样的,这样做的学生是否真的知道这样求解的依据?如果这种演算过程教师认可之后,…  相似文献   

13.
一些资料上要求学生解这样一类方程“32÷4x=4”。学生中往往出现两种解法,第一种是把原方程看成“32÷(4×x)=4”去解,得x=2;第二种则是将原方程看作“(32÷4)×x=4”去解,得x=0.5。教师要求学生检验方程的解。采用第一种解法的学生,先把4与x的值相乘,得如下检验式:左边=32÷(4×2)=4=右边采用第二种解法的学生,先将32÷4,再把所得的商与x的值相乘,得出的检验式是:左边=32÷4×0.5=8×0.5=4=右边结果,学生都能“自圆其说”,都认为自己的解法正确。究竟方程“32÷4x…  相似文献   

14.
数学竞赛刚结束,同学们就把我围得水泄不通,有一道题成了讨论的焦点:为了测量一口井的深度,同学们想用长绳吊一重物的方法,将绳子三折量,绳子比井深还长出6米,将绳子四折量,则绳子比井深长出2米,你能算出井深与绳子的长度吗?  相似文献   

15.
问题情境:五一假期,晓明与晓茜在宽阔的田野放风筝,忽然看见一只青蛙纵深一跃,跳进了枯井.晓明好奇地趴在井边看,晓茜吓得急忙呼喊,“别掉进去了.”晓明说:“井不深,我估计不超过10米.”晓茜说:“我们可以利用手中的风筝线来测量一下井的深度.”于是,他们把风筝线三折来量井深,井外余线四米;把风筝线四折来量井深,井外余线一米.亲爱的同学们你能根据晓茜的度量方案提供的数据计算出井深和风筝线的长度吗?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第一学期就要结束了,你不想测测自己的学习成绩吗?相信你的成绩一定不错。下面的题分两部分,一共用40分钟完成。第一部分(限制时间:4分钟)8+7=10-6=2+8=15-5=7-7=3+10=17-9=5+8=10+6=13-6=12+3=12-8=8-5=7+8=7-6=0+8=4+9=16-2=2+9=18-9=12-3=4+7=13-5=5+4=6+6=9-0=6+5=14-8=15-8=9+4=14-10=6+8=4+3=16-8=4+4=12-7=11-4=8+5=11-2=9+…  相似文献   

17.
谁最聪明     
贞福  艳红 《良师》2002,(17)
山羊老师给学生们出一道题:有一根绳子,长12米,做一根跳绳要用2米,这根绳子能做几根跳绳?同学们很快解答出来:12÷2=6(根)山羊老师说:“你们算得都对,如果用剪刀剪开,要剪几次?”梅花鹿说:“一刀能剪下一根,最后一刀能剪下两根,所以要剪6-1=5(次)”金丝猴说:“先从这根绳子的中间剪开,变成两根短绳子,再把两根短绳子并在一起,两刀就成6根。共剪1+2=3(次)(如图1)。”小松鼠说:“先把这根绳子按4米一根剪开,两刀剪3根;再把3根绳子并在一起,再从中间剪一刀就成6根了,共剪2+1=3(次…  相似文献   

18.
所谓法来数列,就是给定一个自然数n,把所有分母不超过n的一切既约分数(真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就得到一个法来数列,特别地称为n阶法来数列.(上海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六年级)眼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演)例如,当n=3时,有3阶法来数列:13,12,23.当n=4时,有4阶法来数列:14,13,12,23,34.当n=7时,有7阶法来数列:17,16,15,14,27,13,25,37,12,47,35,23,57,34,45,56,67.等等.这是1816年一位英国学者约翰·法来研究过的一个问…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整体思想解题,是指解题时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结构上,从而触及问题的本质,达到求解的目的.它是数学解题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策略,是提高解题速度及效率的有效途径.现和初一同学谈谈这一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例1计算(1+12+13+14)(12+13+14+15)-(1+12+13+14+15)(12+13+14).(1990年全国少年数学邀请赛初赛试题)解设1+12+13+14=a,12+13+14=b,则有a-b=1,将其代入原式,有原式=a(b+15)-(a+15)b=ab+15a-ab-15b=15…  相似文献   

20.
在“比和比例”的复习课上,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为学生出了一道题:如图,在一个梯形内有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12平方分米和25平方分米,已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比是3∶5。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在讲评时,一部分学生是这样解答的:根据梯形上底与下底的比是3∶5,可设梯形上底为3分米,则下底为5分米。那么三角形AED的高为12×2÷3=8(分米),三角形BCE的高为25×2÷5=10(分米)。梯形ABCD的面积为(3+5)×(8+10)÷2=72(平方分米)。阴影部分的面积是72-12-25=35(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