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寿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梦想,寻找长寿良方的步伐从未停止。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FOXO3A"的基因能够助人长寿,此前一个美国研究小组也发现,这种"长寿基因"在95岁以上、具有日本血统的美国人体内也普遍存在。科学家据此认为,这个在不同血统人身上存在的"长寿基因"应该就是人类关键的"长寿基因"。这个发现意味着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渴望健康长寿。科学家发现,人体内的一些基因能够大大提高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这些基因内,隐藏着人类长寿的秘密。自古以来,人们就知道衰老是必然的,人体会随着年龄渐长,各种生理机制也会衰退,于是渐渐老去。然而,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不管人和其他生物体到了哪个年龄,有些基因始终能够保持活跃,当人遭遇严寒、酷热或者水和食物匮乏的环境时,这些基因会调动人体内的自我防御系统,让细胞修复能力变得强大。不难想到,人们希望这些基因能长时间保持活跃,这无疑会大大提高生物体的健康,延长生物体的寿命。因此,这些基因被科学家命名为…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一直很困惑:蝙蝠与老鼠同样是啮齿动物,为什么蝙蝠那么长寿,而老鼠却很短命呢?蝙蝠的平均寿命是30年,而老鼠的平均寿命也就是3年,这也相差太悬殊了吧。这种悬殊就像:我们现在的平均寿命约为70岁,而有一种人种却可以活到700岁!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就要把那种人看成神仙了。对此,科学家进行了很多研究。是蝙蝠的那套基因是长寿基因吗?说实话,也看不出蝙蝠的基因到底优越  相似文献   

4.
人类基因组宣告,通过调控基因,即抑制衰老基因、促进长寿基因,人类有可能活到150岁甚至更老.但这仅仅是推论,实际在现实生活中,基因并不能完全决定人类的衰老与长寿.这是因为人的寿命主要是通过内外两大因素实现的.内在因素是基因,外在因素是环境,包括自然的和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寿命究竟有多长?长生不老能否实现?这样的话题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近日,美国科学家的一个新的发现再次点燃了人们的希望,科学家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长寿基因,该基因不仅可以控制生命的衰老过程,还能够有效促进身体健康,使人们对长寿的奥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寿命究竟有多长?长生不老能否实现?这样的话题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近日,美国科学家的一个新的发现再次点燃了人们的希望,科学家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长寿基因,该基因不仅可以控制生命的衰老过程,还能够有效促进身体健康,使人们对长寿的奥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发现速读     
《科学生活》2007,(2):13-13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功成名就有助长寿社会地位对人类寿命影响有多大?这也许可以从诺贝尔奖得主身上找答案。英国学者研究显示,诺贝尔奖得主不但普遍长寿,而且平均寿命比仅获提名的科学家高1岁多。英国沃里克大学教授奥斯瓦尔德等研究人员选择了1901-1950年诺贝尔物理奖和化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19-I0020
转基因食物、转基因动物、基因工程药物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转基因”的背后,首先需要人们找到特定的基因,才能对基因组进行“改造”。但是,基因的数目实在太庞大的,人类身上就有3万多个基因,32亿个碱基对,面对这一天文数字,科学家该如何下手?如果有个“侦察兵”,手持“扫码器”,精准、快速地帮你找到特定基因,科学家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甚至事半N倍。  相似文献   

9.
艾晴 《今日科苑》2007,(3):55-55
社会地位对人类寿命影响有多大?这也许可以从诺贝尔奖得主身上找到答案。英国学者近日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诺贝尔奖得主不但普遍长寿,而且平均寿命比仅获提名的科学家高1岁多。“健康魔法”:寿命延长大约两年这项研究的题目为“死亡与永生”,由英国沃里克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安德鲁·奥斯瓦尔德等人主持。  相似文献   

10.
德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要比迄今已认识到的还要近,因为昆虫有不少基因与人类相同。 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分子生物学家乌尔里希特希瑙日前指出,在7亿年前,昆虫已经拥有与人类完全相似的基因演变潜力。德国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杂志上。2000年9月份,这所大学的科学家对一个7亿年前的淡水珊瑚虫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具有形成像今天脊椎动物某些器官类似的基因。 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他们认为脊椎动物,比如人类,与昆虫都拥有相同的形成肠道与肛门的基因。  相似文献   

11.
<正>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人类基因正被逐个揭开神秘面纱。除了传统的关于长寿、肥胖、癌症等的基因研究,单身概率有多大、和什么人交朋友、喝咖啡能否提神等看似"奇葩"的命题也被一些基因研究者不断探索着。虽然有人质疑这些研究的科学性,提出"不能让基因主宰我们的生活",但无论如何,正是这些对于生命本身的探索,让人类在了解自己的路上不断前行。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2014,(7):54-56
我国江苏如皋、湖北钟祥、广西巴马、新疆和田和四川乐山等地都是著名的长寿之乡,那里每10万人口中百岁老人有3位以上。关于长寿之乡百岁老人的养生之道,已经被各种媒体报道过。外国同样有不少城市堪称长寿之乡,科学家们同样不遗余力地研究他们的长寿之道以及研究其他影响人们寿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每种生物能活多少岁就是由这种规律决定的。人类一直希望自己能活得更长一些,因此,对自然界其他长寿生物的研究,可以为科学家揭示长寿之谜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最近发布新闻公告称,包括该校科学家在内的一国际研究小组发现,CDKN1C基因的特殊变异会导致IMAGe综合征,而该基因的变异还与贝威二氏综合征有关。同一基因的不同变异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病症,这一发现为科学家了解人类生长发育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影响人类行为和性格的基因。美国国家癌病中心基因小组的主管杰出的分子生物学家狄恩·哈默长期坚持进行的研究课题便是集中探索基因如何在塑造人类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1987年日本著名分子生物学家利根川进提出了人类疾病的新概念——基因病,他指出:“人类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受损有关”。1975年美国著名病毒学家杜尔贝科指出:“人类的DNA序列是人类的真谛,包括癌症在内的人类疾病的发生都与基因直接或间接相关。”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发明了在活细胞中基因重组技术,并用该技术在细菌中生产出人体生长激素。80年代,科学家们研制出  相似文献   

17.
正从黄金手指、神话蛋白到CRISPR,从人们努力理解自身到试图抗击病痛以及对基因科技的未来预测,这是一本逻辑脉络清晰、内容深浅兼备的生物学热门进展科普著作。作者王立铭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科学家,从孟德尔的"豌豆试验"入手,用跌宕起伏、起承转合的文字讲述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至今的一路高歌。人类怎么确定了DNA是遗传物质而不是蛋白质?基因疗法中,借病毒插入基因片究竟该如何操作?基因技术的前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测一颗明亮且长寿的超新星之后,科学家相信他们发现了恒星一种奇特的死亡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肢体断了,重新长出来,这似乎是科幻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情节。不过,也有一些动物能做到这一点,比如蝾螈等。除了蝾螈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动物的身体组织也可以重生,它们有着相同的基因机制。人类也继承了部分相同的基因,但其在人体内很不活跃。科学家相信,如果能打开这些基因"开关",也许就能加快人类受伤后的愈合速度,甚至  相似文献   

20.
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67.1厘米和女性平均身高为155.8厘米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甚至争议。由此也引发了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人类的理想身高是多少。科学家认为,人类的理想身高应当是168厘米,而且给出了基础代谢率和长寿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