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幼儿园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已成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区域活动里,幼儿对于规则有着不同的强弱意识,是否遵守活动规则会对活动的质量起关键作用。因此做好区域活动规则的培养工作,这是使区域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首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区域活动中,规则意识是活动的前提,没有规则活动就没有良好的活动结果。因此,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区域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陈钰 《早期教育》2008,(1):51-51
在区域活动中,大家关注更多的是开发幼儿的智力和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往往忽视它的规则养成功能,但良好的规则是一切区域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本文截取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规则行为的观察片段进行分析,以引起大家对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行为的关注与思考。案例一:在中班自选区域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幼儿制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社会的,从小班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小班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控制力相对比较差,自觉性和规则意识也比较弱,缺乏一定的规则加以约束是不行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运用信号机制,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是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通过以下三点来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幼儿的生活规则意识;在循序渐进中,强化幼儿的生活规则意识;在家园合作中,发展幼儿的生活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5.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本文从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规则的制定、教师的指导四个方面阐述幼儿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陆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1,(30):256+20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学模式也日趋丰富,在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分组活动、分区域活动等。在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探索能力上,区域活动具有明显优势。具体的区域活动是指在活动室内设置不同的区域,幼儿分别进入各区进行操作的活动模式。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进行探索来掌握技能、获得知识、发展各方面能力,因此,操作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强弱、遵守规则的情况将直接影响活动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社会的,从小班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小班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控制力相对比较差,自觉性和规则意识也比较弱,缺乏一定的规则加以约束是不行的.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运用信号机制,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培养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是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证,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通过以下三点来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幼儿的生活规则意识;在循序渐进中,强化幼儿的生活规则意识;在家园合作中,发展幼儿的生活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8.
在教育改革的影响之下,幼儿教学模式也正向着不断丰富、多样化的角度发展。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得到了创新,分组活动、分区域活动等教学模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区域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并提高幼儿的独立操作能力,而这一教学模式的特性决定了幼儿是否具有规则意识以及遵守规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本文中笔者对此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完善幼儿区域活动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区域游戏中的规则应该由儿童的活动情境而创生,应该自儿童活动的需要生发,是一种解决区域问题的环境支撑保障。我们力求通过隐性环境中的标记图、步骤图、音乐等明确区域游戏的规则;通过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区域游戏的规则;通过师幼互动看录像、照片等强化幼儿对规则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蔡璐焱 《考试周刊》2011,(6):232-233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儿童成长为社会人必须面临的众多规则适应中最初的适应。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文章主要阐述了培养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规则的几个方面:让孩子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发挥主人翁作用,促进规则的完整性;帮助幼儿学习自我约束,赋予幼儿权力制约违规,抓住机会进行规则训练:帮助幼儿认识到后果.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9,(80):167-168
"家规家训"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古代中国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工具,为了能够更好地探讨"家规家训"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作用,本文以幼儿园开展的"家规家训"活动为案例,分析如何在此次活动中树立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需要制定活动的具体规则,并且要求幼儿遵守活动规则服从管理,在教师的指导中有序地开展活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幼儿规则意识的必要性,为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本文首先说明幼儿在活动中规则意识培养的必要性,然后论述问题,并提出"家训家规"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区域活动是有助于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的一个活动形式,具有开放、宽松、自由等特征,能更多地体现幼儿个体的游戏愿望和自主行为。本文就区域活动的规则、材料投放的合理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幼儿期是幼儿规则意识萌发和初步建立的重要阶段。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把握教育契机,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和良好规则行为的养成,为幼儿的自主探索建构活动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4.
《纲要》指出:"幼儿园要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一直以来,区角活动都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角游戏是区角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区角游戏多样形式及丰富内容,更深得幼儿喜爱。然而在开展以区角游戏为主的区域活动时,幼儿规则意识淡薄、违规现象频发等情况层出不穷,影响区角活动质量和效果。为此有必要结合幼儿园区角活动,进一步探讨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以期为幼儿日后学习、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顾丽霞 《早期教育》2001,(17):32-32
该研究从隐性和显性两方面来制定户外区域话动目标:从显性方面来说,在户外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想象创造、亲近自然、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从隐性方面来看,户外区域活动的要求是“惜物、环保、友爱关心、卫生保健、合作交往、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6.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阅读区作为重要的学习性区域活动,还是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场所。阅读区的规则承载着独有的教育价值,它可以有机地将教师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组织、约束、调整幼儿的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阅读需要。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随意性强,没有规则意识。因此,抓好阅读区规则的建设,是保证阅读区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一、规则的制订
  1.规则在失误中形成。小班孩子具有霸道、任性、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刚入园,他们对自由选择区域活动这一规则没有经验,争抢现象屡屡发生。他们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我没有急着把解决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我主张让幼儿在失误中去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这不仅会让幼儿深刻地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正>一、以多媒体导入游戏,激发幼儿兴趣,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规则在集体教学中,导入方式的合理运用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质量,区域游戏也不例外。每次区域游戏前我们都会导入本次活动的新内容,孩子们不仅要知道新内容的玩法,还要了解每个区域中要遵守的规则。传统的区域游戏导入方式经常用这些模式来开场,即:展示新材料、示范玩法、问题讨论、讲解活动规则……,我们发现在讲解活动规则上,单纯通过语言上的  相似文献   

18.
积极的自我意象包括良好的自我感觉、坚定的自信心、崇高的自尊心等。如何提高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象呢?1、鼓励幼儿自己作出选择。这是促使幼儿参加一定活动的动因,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不仅能大胆地、果断地选择活动,对自己选择的行为作出解释,而且还能与别人合作,建立自己的行为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9.
聂红清 《甘肃教育》2011,(11):34-34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因为适当的规则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和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能力。规范幼儿行为除了用显性规则约束外,隐性规则作为教育的另一种手段,也可以起到引导幼儿行为、提高幼儿活动质量的作用。但是,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叶桂兰 《成才之路》2021,(15):26-27
将班级公约引入幼儿教育中,能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提升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文章分析依托班级公约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意义,指出教师要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模仿心理,在情境教育中鼓励幼儿自主制定规则,重视巩固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