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师职称评定是对教师业务水平的一种认定。也就是说,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成果的大小是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但是,在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往往会出现偏科现象,即在一定条件下,语、数、外等“主课”教师职称评定较容易,而史、地、美、劳等“副课”教师却较困难。  相似文献   

2.
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原因 制度在制定与实施的可行性和效果之间总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制度改革也是与时俱进的。在新的问题出现的时候,当制度阻碍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使其顺应时代的发展。笔者在对现有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有关材料的分析中,得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存在以下问题。(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价值的偏离教师职称评定的价值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变味”了。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职称评定不光与其利益挂钩,更是教师在一所学校地位的体现。现实中,教师高级职称指标比较少,论资排辈熬年限、职称评定限指标、职评考核重材料造成了人们对职称评定激励作用的质疑。职称评定矛盾过于集中,部分教师一旦职称到手,再无进取心,工作也没有动力了。  相似文献   

3.
甘露 《早期教育》2021,(2):27-3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凸显,国家近年多次颁发政策文件对“办高质量学前教育、提升师资力量、建设教师队伍”等做出明确指引。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是教师队伍建设、人才选拔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深圳市龙华区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现状进行数据收集,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构建公、民办...  相似文献   

4.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华市中职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面临梯队结构不够合理、行业经历普遍不足、培养体系与相关配套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因此.应确立“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规划.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体系.并通过政策引导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地位与素质。  相似文献   

7.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向长征 《师道》2005,(7):13-13
教师职称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的一种鉴定,随着职称与对应的经济利益关系日益密切,本来很专业化、技术化、学术化的教师职称评定工作走了样,变了味,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各基层尤其是农村学校根据自身的体制因人设置条件,使“变味职称”越来越突出。笔认为主管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尽快让职称评定回到它的本位上来。  相似文献   

9.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金华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现状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华市中职学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面临梯队结构不够合理、行业经历普遍不足、培养体系与相关配套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因此.应确立“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规划.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体系.并通过政策引导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地位与素质。  相似文献   

11.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谈社会力量办学教师的职称评定王光迅社会力量办学教师在职称评定问题上,应与国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待遇.这是我们国家关于发展经济、改革教育等一系列政策中已经规定了的.虽然,目前在私人办学和社会其它力量办学中,教师的职称与工资没有直接关系,也真的不可能按职称...  相似文献   

1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引进教师的渠道单一、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简单化以及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等问题,影响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对此,通过拓宽教师引进渠道、加大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改革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等举措来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伟 《四川教育》2006,(5):16-16
关注理由:省教育厅的“不应以任何理由将外语作为晋升中小学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的规定把我们的视线聚焦、定格在教师职称评定上。职称评定的本真意义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反映,在其运行的20余年中,对教师队伍专业能力的准确度量与激励提升发挥出了积极的意义,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职称评定是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职称到手,什么都有,就是积极性没有”……教师的抱怨道出职评的“软肋”与无奈,“权力职评”、“关系职评”、“金钱职评”、“论文职评”、“证书职评”折射出职评的公平与公正受损。理应起促进作用的职评却在运行中变了形、走了样,偏离了设立职称的初衷,甚至造成了“职称腐败”。在不断的追问中,对职评本真的思考渐显清晰:职称不仅是一种资格、待遇,还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等绩效、水平的表征和鉴定,更是导引教师专业发展的风向标。引动职称变革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尚需政策的导向和各方的支持,但缺失教师自觉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任何手段都只会沦为形式。为此,摒弃职称评定中的不足,挤掉职称评审中的水分,不断引动职评制度的完善,职称评定就会真正成为撬动教师活力的杠杆,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激励政策、职称评定、自我实现等方面对一所学校28位教师的教科研活动情况进行个案分析,提出做好当前教师科研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让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意义有一个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进一步强化职称评定中的科研要求;制订符合各校实际的教科研激励政策;加强对教师教育科研的指导和帮助;积极引导教师对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期,许多媒体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是否搞论文一票否决以及论文是否算数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似乎论文成了教师职称评定办法改革的关键。其实不然,教师职称评定办法的改革应有更高的要求。首先,彻底否定论文的作用决非明智之举。在“科教兴国”战略下,“教科研兴教”、“教科研兴校”已是大势所趋,创新也将是今后教育界的一个永恒主题,彻底否定论文的作用,与时代要求不符。此外,论文是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研能力的重要反映,是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肯定论文的作用,对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具有积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靠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实行职称评定已经走过十几年了。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职称评定有着不容置疑的积极作用,打破了大锅饭,调动了广大教师的职业热情,它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努力工作、积极进取的内驱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主科优先、副科等待”的做法不可取虽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早已明文规定,不得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惟一指标,但落实到某个学校后,仍然是以升学率、学生考试分数为指挥棒,实行一票否决制。在主科(升学考试科目)教师中实行这样…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尽管已有不少人持有异议,但一项制度的实施有其历史根源,也自会形成某种历史惯性,这种惯性甚至会演化成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我们习惯于把凡是涉及到教师的学习考评都与职称“挂钩”,这就使教师的职称评定成了一个套子,在这个套子里装有教师的年龄、工作年限、工作态度、品格道德、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等等,也许有人觉得这个套子还不够大,所以还在往这个套子里塞进新东西。据报道,“为提高教师的整体法律素质”,“今年暑期,江西峡江县一千九百多名中小学教师背起书包,走进教室,进行普法‘充电’”,…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师资要求等方面有明显区别,高职教师的职称评定却与高校执行同一标准,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为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长足发展,优化高职教育内环境,必须改革现行的职称评定政策,在评审权的下放、过渡阶段单设评审系列、高职评审标准的明确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