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新闻采访其实就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面对面深入交流的过程。面对采访对象时,“第一句话”(即开场白)至关重要。恰如其分的“第一句话”,有助于采访者与采访对象找到共同话题,在最短时间内缩短双方的距离,为采访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根基。那么,怎么才能设计好见面后的“第一句话”,激起采访对象说话的欲望呢?  相似文献   

2.
采访是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同时也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异向同构的信息交流过程。采访中,新闻工作者习惯地把视角盯在采访对象的情况和采访内容上,忽略被采访者对采访者的“采访”,常常产生采访活动的中断和内容的不清晰性,甚至导致采访的失败。 采访中,采访者是一个活生生的立体形象。心理学认为,这一活动着的立体形象常被采访对象认知为某种“符号”。这种“符号”具有丰富的内  相似文献   

3.
采访是记者搜集素材的重要活动,也是写作的基本前提.巧妙地掌握了采访中的技巧,不仅可以使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建立良好的采访关系,促进采访的顺利进行.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典型人物的采访技巧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也许,我们做记者最怕的,就是采访对象不在或拒绝采访。因为,一般认为,没有采访对象,意味着没有采访过程。但成熟的记者会在没有采访对象时,通过对采访者周边环境及人物的观察了解,同样能写出更为精彩的作品。这就是外围采访。  相似文献   

5.
论采访提问     
段娜 《记者摇篮》2004,(4):44-44
在采访活动中,被采访者是主体.采访者是客体。有人认为采访成功与否.主要在于采访对象这个主体谈得是否深刻。可是,如果没有采访者这个客体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提问作引导,又怎能得到精彩、深刻的回答呢?一个优秀的采访者从来不忽视提问。那么,如何采访提问呢?  相似文献   

6.
周红斌 《军事记者》2008,(10):39-39
采访当中,记者和通讯员都希望从采访对象处获得更多、更真实的素材与信息。但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大多数是陌生的,彼此不认识,这无形之中就加大了记者和通讯员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要想拉近采访双方的距离,就要寻找一个桥梁或媒介,这就是双方的心理接触点。如果找到了沟通双方的桥梁或媒介,即找到了双方的心理接触点,就会造成一种心理相融的气氛,从而使采访对象能够接纳采访者,采访者也可获得自己想要的材料和事实。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活动的主要对象是人物。在采访的过程中,采访者与被采访者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采访工作的成败与所写稿件的质量。对于采访者来说,在采访中如何调控好与被访者之间的情感关系,取得良好的采访效应,从而获得足够的资料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长期采访实践,笔者认为需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才可能与被访问者迅速沟通,达到令人满意的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8.
何伟森 《新闻传播》2010,(7):117-117
采访决定新闻报道的写作,新闻记者忽视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之变化情况而往往造成采访失败。采访者首先要以研究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为取得采访成功的前提.才能打开采访对象心灵的窗户,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9.
采访公众人物,通常是带着读者感兴趣的问题,与被采访对象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的。采访者希望通过采访了解什么东西,大都已打好腹稿甚至是拟好了提纲。这样的采访大都并不要求采访者具备专门的知识,只要了解情况具备常识,就能完成采访任务。读者希望了解的也是一般的面上的情况,大都只与生活、人生、事业等相关,牵涉到专业甚少。  相似文献   

10.
对法制节目中特殊对象的采访,直接关系到采访整个事件的成效及新闻素材的可信度和效度。这是我们新闻记者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的意义 1、使采访者更好地接近采访对象,创造良好的采访气氛,以便顺利地展开采访活动,以不变应万变,把握主动权。一般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