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穿越地平线的创新——FedEx是名词也是动词,世界各国以各种语言说“FedExittome!” 一不小心成为中国新首富的施正荣,对这个所谓的光环不以为然。平凡,真实,超越,仿佛不经意间使得他旗下的无锡尚德成为创新中国的好榜样。 施的技术创新,在于和国际趋势同步进行;施的产品创新,在于选取最优的朝阳产业;施的经营创新,在于成为第一个迈进纽交所的中国民营企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日前,一条重磅新闻震惊资本市场——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破产法》裁定,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对于无锡尚德的创始人施正荣而言,有人形容一下子"从天堂到了地狱",2005年施正荣因为无锡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一跃成为中国首富,但2013年公司却面临着破产重整的命运。毫无疑问,无锡尚德的破产,对于整个光伏行业而言将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2007,(3)
他是做太阳能的,也是真正的"阳光首富"。他说他这一辈子只懂太阳能,只有回到中国才能完美地开发太阳能。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中,微软的比尔·盖茨雷打不动地连续12年稳坐世界首富交椅,而中国首富大旗却城头变幻,2006年甚至出现了黄光裕和张茵两大首富。中国之所以能出现这样的"奇迹",一方面显示了中国创业者的财富增长和创业空间极其诱人,经济快速增长正在将财富神话演绎到极致,隐形冠军不断涌现;另一方面,也在提出一个让决策者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当股改已成定局,面对小非解禁、中小板全流通发行、套现日益便利的全流通时代,我们的资本市场该以怎样的游戏规则,来生产或批发"阳光富豪"?富豪施正荣的出现正是"海归改变中国"的标杆事件。2007年,我们在期待……  相似文献   

4.
刘健 《神州学人》2006,(7):24-24
我认识施正荣的时候,他是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986年毕业的硕士生,毕业后留所工作,他是江苏扬中县人,个头不高,圆圆的脸,没有开口说话,先腼腆地笑笑,露出整齐的白牙。当时所里上百号研究生几乎都是外地人,他们从小在农村长大,吃得起苦,在他们眼里,读书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所以十分珍惜学习的大好时光,勤奋刻苦,常常学到晚上11点,施正荣就是其中的一个。我在单位从事出国留学派遣管理工作,1987年度中科院公费出国开始申报时,施正荣参加EPT考试得了全所第二名,经中科院批准,光机所得到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公派留学名额。施正荣来问我:…  相似文献   

5.
我们生活的品位因为他那颗创新的大脑而改变英格瓦·坎普拉德是宜家家居的创始人。瑞典《商业周刊》2005年4月曾经报道说,由于美元贬值,坎普拉德的个人财富已经超过比尔·盖茨,跃居全球首位。尽管宜家公司后来出面称,宜家所有资产并非坎普拉德一人所有,因此全球首富之说并不属实,但他富甲一方,是无可争辩的。  相似文献   

6.
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原北京市永丰中学)有位郑晓利老师,40年来,他始终扎根于农村教育第一线,把自己的青春挥洒在海淀区(西北旺镇六里屯村)山后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漫长的岁月中,有的人选择了离开,而他选择了坚守;更多人成就了自己,而他成就了更多人.郑晓利,一位坚守希望、成就他人的教师,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好教师. 18岁那年,郑晓利老师走上了工作岗位.初中毕业的他由于各方面表现优秀,被留在母校北京永丰学校校办厂当了工人,4年后学校领导选拔他为体育代课老师.郑老师一进入学校就被安排带高二年级,只有初中学历的他深知自己专业知识不够丰富,闲暇时就找来体育教材自学.  相似文献   

7.
1月20日,央视2006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感动之中抑制不住引发多重联想。犹如幼苗成长靠沃土催生和雨露滋养,经济年度人物从不同角度反映着中国经济向大而强的方向发展变化给不同的人们提供了发展的机遇。79岁的华人首富李嘉诚、中国证监会尚福林、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中国国航李家祥、玖龙纸业公司张茵、无锡尚德电力公司施正荣、  相似文献   

8.
2013年1月10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科技肩负重托,创新成就未来。他强调:把发挥人的创造力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核心。他号召:脚踏实地、大胆创新、勇于超越,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也是全球四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之一。本期我们要介绍的主人公就是尚德公司的创办人施正荣。施正荣出生于江苏扬中,初中、高中均就读于普通的农村中学。而成功之后的他并没有忘记家乡父老,2006年以来,他创办的施氏慈善基金已向家乡的慈善事业投入资金数千万元,用于帮助危房户翻建新房以及改善母校的硬件设施等。这个慈善记录还在不停地增长。  相似文献   

10.
李诚  周益 《学习之友》2010,(9):53-55
时光回到30年前,富士康不过是一家几十人的小工厂,而郭台铭也只是个为吃饭奔波的小老板。台湾首富,全球代工大王,他是如何一步步走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