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诵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诵读的核心是培养语感。学习文言文要立足于诵读,实质上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成自己的语言习惯。而语言习惯来源于听和说。  相似文献   

2.
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视诵读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诵读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能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时,要正确发挥诵读的作用,有效培养学生语感。笔者在多年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对诵读有了一点粗浅见解,认为文言文诵读应按照正确诵读、顺畅诵读、有感情地诵读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如此,学生自然就能抓住文言文的精髓,从而理解之、内化之。  相似文献   

4.
吕辞 《语文天地》2016,(4):78-79
学习文言文需要整体感知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蕴含的意思。因为只有整体感知后,了解了文言文所写的大致内容,才能知道主题是什么。理解词语、句子是理解文言文必不可少的一步,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然而不进行整体阅读感知,单独的字句理解也比较困难。所以,语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要注意诵读与感知、拓展与传承。一、加强诵读教学,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培养语文阅读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感就是语言感受力,即对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5.
吴思玲 《文教资料》2014,(13):47-49
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返璞归真,以诵读(大声朗读,读熟)为要,让学生积累诵读经验。初中学生文言文诵读经验的积累有利于激起兴趣,拉近距离;滋养语感,提升素养;理解内涵,传承文化。作者结合自己《岳阳楼记》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对培养初中学生文言文诵读经验积累方法的探索,即读准—读熟—读思—读品,逐层深入地进行文言文诵读经验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作为传承汉语言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起着促使学生汲取传统精髓、夯实国学功底的重要作用。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该立足课程标准,既要把文言文当文章教,又要体现文言文教学的个性,反复诵读,扎实文言词语的积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审美体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语感,提升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7.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脍炙人口,世代传诵。《小石潭记》属新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之一,其教学重点是诵读和体会抓住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景中之情,与作者对话。一、诵读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其间,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有文化的传承、智慧的汲取。诵读是走进文言文的第一步。客观规律表明,语言学习不是靠对语言的理性分析而是靠语感的培养来进行的。文言文的诵读就是对文言语感的培养。诵读就是要…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大多都有诵读文言文的经验,教师根据学生学力基础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通过示范诵读、梳理阅读、互动讨论、背诵展示等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文言文诵读学习的机会,传授一些诵读技巧和方法,能够促使学生顺利进入文言文阅读核心,在提升诵读水平的基础上建立文言语感,形成学科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当下文言文教学无效的现状,论述了文言文教学的三条有效性路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首先,通过一遍遍的诵读,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感知古人的智慧。其次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最后,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学会对文言进行分类、整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文言文教学在传承民族文化和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在教学中把文言文的教学价值传递给学生,是语文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高中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言""文"并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授必要的基础知识,也要帮助学生挖掘文字背后所传达的文化精髓和道德价值,并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有"言""文"合一,文言文教学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对语意和文字用法的感知能力。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增强学生对文言文字、词、句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语感,在诵读语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品味文字,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12.
初中文言文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串讲,不断地灌输给学生文言知识,结果是效率低下.如果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教师要充分地研究教材,重视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教学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教师一言堂的串讲,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也不利于其理解和吸收文章的思想精华。因为文言文须用吟诵的方法,即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只有诵读才是文言文入门的正确途径。受当代语感理论的启示,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做一些必要的诵读指导。本文就具体的文言文诵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剖析。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诵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散文,不但题材、体裁多样,而且从语言表达来说,大多凝练生动、句式整饬、音韵和谐,适宜诵读。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的要求,进而能准确背诵。因此,本文从教师、文言文文本、学生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文言文教学中诵读的有效指导方法,从而为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找到更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张海珍 《甘肃教育》2014,(21):99-99
正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注重诵读语文教学中,诵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通过诵读不但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积累了词汇,纠正了字音,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文言文教学更要重视诵读。诵读方式有:老师示范朗读,学生齐读,师生共同读,学生个别读,听多媒体朗读。诵读时要求:读准字音、句读,不加字,不减字,不回读,吐字要清晰,声音要洪亮。朱熹说:"学者观书,务必读得字  相似文献   

16.
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读放在重要位置,学习文言文不重视朗读决无真正的效果。本文从范读、通读、品读和诵读四方面入手,探讨了文言文教学的朗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但是,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备课时仔细研究每个字词的释义、用法,在课堂上逐字逐句讲给学生听,生怕遗漏哪个知识点,然而除了少数学生强打精神苦苦坚持外,多数学生思维停滞,昏昏欲睡,根本听不进老师在讲些什么,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一、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语文学科重视诵读已是老生常谈,但不可否认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方法。学习文言文,必须把"读"字放在首位,只有这  相似文献   

18.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文言文教学更加受到重视。高中阶段,应该使学生打下深厚扎实的文言文基础,必须高度重视语言知识教学。一方面要通过诵读训练,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直观感受能力,这是学生学好文言文的基本手段。另一方面,积累文言文词汇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和记忆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19.
探讨文言文复习,指出微课是一种有趣有效的文言文复习方式.以文言文微课《鹦鹉亦有情》为例,指出文言文微课要想上得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语感.开设文言文微课的目的是通过复习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积累文言词汇、句式,并运用所学知识和语感解决新语境中的文言现象.  相似文献   

20.
文言文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运用导语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重视诵读来培养语感,同时教会学生总结归纳、积累知识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