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规范性预习,笔者认为.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因为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避免了学生自学过程的盲目性。下面就如何抓好学生规范性预习谈谈一点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究固然重要,而抓好学生规范性的预习,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是尤为必要和迫切的。所谓规范性预习,笔者认为,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章法地自学课文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因为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避免了学生自学过程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最近听了一些语文课,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独立阅读课文时,也象讲读课文教学那样,先布置学生课外预习,然后进行课内阅读指导。还有一些独立阅读课文的参考教案,也有布置预习的要求。思之再三,觉得这种做法欠妥。诚然,预习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讲读课文之前,教师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对于接受教师的讲授,更好地理解课文,无疑是很有好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独  相似文献   

4.
课文预习是学生对教师尚未讲授的知识内容独立学习的活动过程,即学生运用旧知自学新知的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设计好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保证预习时间,检查预习情况,注重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入门阶段。小学时打好基础,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学法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要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环。教师在学习新课前要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如会读生字、大致了解课文内容等。对于不好理解的课文,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预习题,这样讲授新课时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学生也能学得轻松。所以预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二要学会听课。听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听课的好坏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可以增强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经过预习,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和预习中的收获听课,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并发现新的问题,进行新的思考,这样有利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当堂巩固知识。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他们能更高效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可以增强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经过预习,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和预习中的收获听课,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消化,并发现新的问题,进行新的思考,这样有利于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当堂巩固知识。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他们能更高效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8.
加强预习指导,让学生在课前按提纲自主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这是教师们的共识。没有指导的预习,学生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处下手。笔者乃至农村大部分教语文的同事,以往指导学生预习无非是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划出生字、词等,结果学生读了、画了,但没有很好地思考,这样的预习效果不大,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9.
针对初中一些语文教师忽视自读课文教学的现象,强调要抓好自读课文的学习指导,并从预习、设计问题、赏析、创新等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授新课前,总不忘叮嘱学生要利用课外时间预习课文,但一检查就会发现自觉性差的同学根本没看课文。导致教师讲授,学生不知所云,教师设问,学生无法应和的局面,教学目标的实施困难重重。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应该把课外预习转化为课堂自学,使之成为一种教师利用课堂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活动。怎样指导学生自学课文呢?第一步,疏通课文。这一步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一、指导预习,培养自学习惯课前预习,包括指导预习、征询疑难。“指导预习”是教师在熟悉了教材之后,把课文中有关重、难点的知识让学生预习,使学生初步感知教材,为课堂学习、讨论作准备。预习中,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内重点会通过自学大体弄懂,基础差的学生也会对这些知识重视起来并寻找理解的途径。指导预习,应着重把课文重、难点知识明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预先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写作目的和意图。如布置预习《珍贵的教科书》一文时要求:第一,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课内生字、新词。第二,了解课文整体布局,找出描写条件艰苦的…  相似文献   

12.
使用工具书,突破字、词关。对于生字新词多的课文,特别是文言文,可着重要求学生运用圈点勾划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使用工具书,查出并弄懂生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课前多动手,多翻字典与词典,摘记抄录,不仅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经过自己动手所积累的知识不易忘记。教给相关文体知识,把握主要内容。语文课本是按不同文体编排的,体例清晰,内容丰富。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每教学一个单元之前,教师可先对文体知识进行专题介绍,对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阅读要点指导,使学生预习课文有章可依,有法可循。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都是叙事文,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首先给学生讲授叙事文的六要素,然后提出阅读叙事文的要求:①了解课文叙述了什么人、什么事;②疏理出课文记叙人物事件的顺序;③圈划出课文中自己认为比较生动、形象的语句;④体会出课文字里行间所表现的是什么情感。按这些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悟出写叙事文的42基本方法。同样,指导学生预习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的课文,也可以这样做。指导捕捉重点语句,理清课文脉络。有些课文所叙之事,所写之景较多,表面上杂乱无章,但是,课文中有的语句就是文意的投影,指导学生抓住这些重...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预习指导》是根据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编写的,供中、高年级学生预习使用。目的在于加强教学中的预习指导,使预习工作正常化、规范化,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预习的良好习惯。为了便于教师指导学生用好这份《预习指导》,现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分清预习与练习的不同之处,引起学生探索兴趣 预习,是学生预先自学教师尚未讲授的新课内容。它与课后巩固性的练习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学生运用旧知自学新知的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学能力较差,这种探索有一定的限度,因此指导学生预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学课文,一方面又不要把预习当作练习,硬性规定学生完成。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对学生确已搞懂的问题,可以免去。这样,学生对预习内容有选择的余地,更有利于他们把精力用在抓预习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上,引起他们探索的兴趣,使旧知与新知产生迁移,起到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预习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预习做得好,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认真布置预习的内容,还要有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我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时,常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提问解答法。布置预习时,教师先按照课文的脉胳,设计一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这种方法,能引导学生较好地预习课文。设计的思考题,一要新颖,能体现课文的重点;二要符合作者的写作思路,有一定的顺序。不要出一些晦涩难理解的题目,免得学生在预习时走入迷途。我在指导学生预习第七册《十里长街送总理》时,设计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预习是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初步扫除阅读障碍,通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在教师指导下深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从中学会自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呢?一、要因文而异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预习方法。预习记叙文,写人的,应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写事的,主要通过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认识事物反映的重要意义;写景的,要把握景物的基本特征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预习…  相似文献   

16.
廖艳利 《广西教育》2014,(41):101-101
正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会给学生布置诸如背诵新课单词、试读新课文等预习任务,但往往没有给予学生有系统性的、针对性的预习指导,因此,预习的作用和优势难以得到发挥。那么,初中英语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见。一、科学设计预习内容教师可以根据趣味性、针对性、可接受性的原则,科学设计预习内容,避免预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课本中自读课文约占40%。如何处理这些课文的教与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确的做法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理解,让学生运用教师在平时授课时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方法来学习它,以达到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一、预习阶段预习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不理解的字词一定要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去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查字典、词典,一丝不苟的习惯,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布置的预习任务一定要用课堂检查来督促,否则只会做做样子,毫无用处。课堂检查可以采用朗读课文、黑板…  相似文献   

18.
为使40分钟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至关重要。 (一)教师巧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只要教师在学生预习课文之前,抓住文章趣处,进行巧妙点拨,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预习动机,学生就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初中一些语文教师忽视自读课文教学的现象 ,强调要抓好自读课文的学习指导 ,并从预习、设计问题、赏析、创新等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课文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0.
摘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告诉我们: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我们的语文学习也如此,预习是学习新课文的基础,学生只有充分地预习课文,才能更好地学好一篇新的课文,从而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知识.本文从激发预习兴趣、关注预习指导、关注预习反馈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中年级语文预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