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包括关于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的理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高)和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于人的本质的不同理解,实际上是分别从哲学-人类学层面和哲学-社会学层面对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的理解,二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而科学的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而非正误对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的理论,在逻辑上对于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分为两个层次: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本质;“虚拟人”的本质是对现实人的类本质的虚拟化,即对现实人的目的性、意识性和创造性活动的提升和对现实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超越;人的现实本质是无法虚拟的,它规定和制约着“虚拟人”的虚拟本质,后者只是前者在网络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把人作为自己学说的出发点,并以此来建构自己的学说体系。人的本质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展开,马克思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揭示也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探索基础之上的。通过系统解析马克思文本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进一步理解其精神实质,进而走近马克思主义思想殿堂,同时,还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斯芬克斯之谜”的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哲学的主题,人的本质问题是其中的关键所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现了哲学的伟大变革,确立了其思考问题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逻辑,从实践理解人的本质,提出了探究人的本质的途径和方法,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形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和谐社会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人的本质思想的回顾和梳理,分析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做出双重规定的真正含义,并试图找出“类本质”与“现实本质”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直接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研究的合理因素,立足于现实的社会物质生活、社会实践和社会联系考察人,对人的本质作出了真正完整的科学规定。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命题,是哲学史上关于人的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异化"理论的同时,提出了重要的"复归"理论。事实证明,复归理论同异化理论一样,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成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阐述和解释人本质和共产主义学说的重要维度和视角。通过马克思对形形色色复归理论的批判,使我们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复归理论的深刻性、严谨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自由本质复归"的共产主义,其实不存在固定的路径范式,这就是马克思声称的"共产主义本身并不是人的发展目标,并不是人的社会的形式"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但“人的本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又是一个亟需厘清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人的本质分为“使用工具的劳动”的类本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个体本质,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对人的本质的论断为依据,对人的个体本质进行理论阐释,明确人的个体本质的逻辑起点、理论属性和价值旨归,即人的个体本质产生于社会实践的客观需要、形成于社会实践的总体结果、受制于社会实践的运作规律,实践是它的逻辑起点;人的个体本质是丰富的、现实的和历史的,具体是它的理论属性;人的个体本质可以解析过去的社会、批判当下的社会和指引未来的社会,现实是它的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人的本质"作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以及以后的诸多著作中都有论述,而且随着马克思思想的不断成熟,其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也不断完善。但《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可以说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萌芽和起点。在《手稿》中,马克思以实践为出发点,将人的本质界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并对人的本质属性做了具体阐述,最后论证了共产主义才是对人的本质的全面恢复和确证。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哲学脱离人的感性物质活动,把人理解为抽象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说明了人的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人的根本特性,这样马克思视野中的人才是现实的人;社会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特性,它制约着人的其它特性的形成和发展;人的实践本质的确立拒斥了对人的本质的“知识论”式的追求,展现了人的本质的超越式发展的根本特性,从而找寻到了哲学对人之“终极关怀”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不同时期的哲学这对人的本质有不同的认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与资本阶级关于人的理论是根本对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真正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只能是后天的,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导致人性的变化,因而永恒不变的是根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批判扬弃德国思想界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关于人的科学的思想,其内容包括人的自然本质,类本质,社会本质和个性特征四个层面,前三者构成人的本质结构,个性则是人的本质结构的具体存在方式,人的本质结构呈现为“双重存在”,包含着受动性和能动性,实然性和应然性,科学因素和价值因素的矛盾统一,其内在的张力是推动个人行动以至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3.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其中,关于辩证法的本质问题,人们都比较注意,并知道它的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然而,唯物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呢?许多人就不大注意了,甚至也很少提出来讨论这个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稍加思索,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重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对于人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学说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着极大的重要性。这里现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大师们的有关论述以及自己的理解,对此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先后提出了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两次论断的着眼点从“类”转变为“社会”,出发点由人自身转变为实践,这种嬗变体现了马克思由人本主义逻辑框架向历史唯物主义逻辑框架的深层转变.这一逻辑转换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本质问题是哲学上既古老又常青的永恒话题。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希腊德尔斐神庙前的石碑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的铭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哲学家们对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认识很不统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既克服了以往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人的本质问题)理解的片面性,又揭示了本质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即人是能动与受动相统一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两次论及的“自然界的人的本质”这个命题,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极其深刻的思考,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本体论和人本生态观中极其重要的观点。基于人与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对于这个命题的具体内涵可以从构成元素、结构动力和整体生态三个层面来理解。正确阐释这个命题的内涵和意义,不仅有助于回答一系列重要的相关问题,深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更有助于认识审美活动的生态本性、自然美的人性本原、自然界之所以是人的生命和精神家园以及自然性成为艺术美的最高境界的根本原因。这个命题实际上是人本生态美学的一块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7.
倪海宁 《华章》2008,(16):16-17
马克思从青年黑格尔派转向费尔巴哈哲学之后,在对现实社会的研究中形成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观点.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研究始终贯穿其中,并取得了质的突破.在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关节点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也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之点.在这里,马克思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阐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现实使人的本质异化,未来的共产主义将实现人真正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朱媛媛 《文教资料》2011,(31):90-91
马克思认为,人是一种类存在物,具有类本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阐述了关于人的类存在、类生活、类本质及类本质异化的观点。《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的思想对于我们至今仍有深刻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理论探索,阐发了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结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观三个方面:人的劳动即人的类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的个体本质(现实本质)以及人的需要.人的需要又是将人的类本质与人的个体本质联结起来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党的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的工作 ,其主体和客体都是人 ,因此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人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的基础上 ,才能收到实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人是什么” ,“人的本质是什么” ,这是古往今来人们不断探索和追求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由于离开了社会实践 ,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抽象的“类” ,理解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