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籍因不同时期的书写材料、图书制作方式以及对图书美化、保护的需要不同经历了卷轴装、卷轴装到册页装过渡的旋风装与经折装、册页装等几种形式。随着时代发展,册页装又演变为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几种渐趋完善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籍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形式的装帧形式,其中包括甲骨文、金文、简、牍、册、策、帛书、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纸书装式依次经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平装和精装的演进历程。每次新装式的出现,无不是对原装式缺点的改进,无不蕴含实践精神和创新思维。我国特色纸书装式的创新思维有“相邻可能”和“模式颠覆”两种,创新路径有两条:从内出发,拓展边界,推陈出新;吸收外来,结合国情,特色发展。当下中国特色纸书装式的创新性发展,既须兼顾两条路径,又要考虑实际用途和阅读对象的不同。根据用途和对象的不同,今后中国特色纸书装式创新有藏、创、研、推四个发展面向。  相似文献   

4.
书本的出现     
内容提要:在过去的一百年里,考古发现给我们提供了公元初期四百年中,卷轴装和手抄本这两种图书形式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在基督教著作中和在犹太教及异教徒著作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距(比例差)向我们表明,现在我们所采用的书本形式,最初可能是基督教传教士们为了将自己与其他教的著作区别出来的一个战略标志。这种读本形式的优势日趋明显时,它就自然被社会  相似文献   

5.
付旭 《华章》2013,(28)
作为原始文化载体的书籍,存在于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体。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图书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除了要继续对选题和文稿质量深入把握之外,对书籍设计的市场功能及设计要素进行研究,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然而在这个大环境下,图书设计领域也出现了让人难以回避的诸多问题,主要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古代“编辑”指编次简册或整理旧籍,形成一种固定版本形态的书籍。“出版”指以一定的载体形式和复制技术,使母本得以复制以便于传播的行为,可以分为简册编次本、卷轴抄写本、册页印刷本(雕版、活字、铅印)等。古代也有不少编辑而成的图书只是为了收藏以留存于后世,没有及时得到大规模的复制出版。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图书印后加工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购买图书不单要求图书的内容丰富多彩,主题鲜明,同时精美的图书装帧对人们的视觉冲击,激发人们的购买欲也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图书不但要具有可读性还要像工艺品一样具有欣赏性.因此作为图书印刷工作者也不可忽视图书的印后工序,我作为印刷工作者就此谈谈个人的一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书籍封面设计的创意方法与设计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分类图书的构思创意入手,通过几种形式构成的方法和印刷工艺及不同材料的运用,阐述如何设计出好的书籍封面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了书籍的形态是如何顺应人们阅读需求的变化而发展的。文章将书的装帧形态概括为卷筒装、折页装、册页装三大类,分析了由一类向另一类形态转变过程中,阅读需求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并且以此为思路,展望未来书籍形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每期一款     
册页式是以分页的形式书写,且装裱成册的作品形制,由唐以前的手卷演化而来。册页的页数为偶数,从八开到二十四开不等。册页根据字数可分为少字格和多字格,少字格多写正书,多字格多写行草。册页式以其易于收藏和书卷气十足而于近年多见于大展大赛。这样的作品,书写内容多为古  相似文献   

11.
古今多数史家都认为《国语》是我国古代记言体史书的代表。但这种判断一方面是源于对书名和内容的表面认识,另外也没有关注到《国语》编者对《国语》体例的精心安排和对前代史书的继承和发展。《国语》并不是先秦所谓的语体书,也与实质上的记言史书有较大的区别,其重心应在叙事而非记言。《国语》与《左传》一样,应该是先秦记事史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2.
《林兰香》的叙事体例属于编年体,对时间的精确很用心,不过还是出现了几处时间、年龄的错误,现试为纠正。  相似文献   

13.
曹丕给予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崇高地位,首次明确赋予文学观念以情感审美特征,开创性地辨析文体特征,提出与作家风格和文学风格相联系的“文气”说等,都具有开拓意义。因此,其系统论述文学思想的《典论·论文》,不仅是文学批评自学意识的体现,也是文学自觉时代的具体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培基译注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选材精当,译功扎实,译笔传神.该书52篇散文中几乎囊括了"五四"运动以来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译者从浅处力求做到语言自然流畅、准确细致、雅俗得当;从深处具备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神韵的再创造,使原文信息与风格得到完美再现.文章试从译名、选词、句式、篇章四个方面总结张先生的译笔特点,分析译者是如何使原语信息、风格得到再现的.  相似文献   

15.
古代每一种文体的出现,都呈现为一个由非体裁到体裁或此体裁到彼体裁的过程,这是一个原有样式逐渐丰满、完备甚至变形的过程,是一个开放而非封闭的过程。古代文体的萌芽和演进。与人类的思维及语言发展同步。各民族文体的差异,在思维成熟以后趋于明显。各民族考察文体的方法,也因此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6.
考察南朝文学,当然要从士入手。任昉是南朝士人的典型代表。将任昉的作品与相关史志的记载对照来细读,发掘任昉与各文士集团的关系,是《任昉与南朝士风》一书鲜明的特点。该书还从士风与文风的角度对任昉诗文的特点进行了概括,这种概括又是建立在对经典评价和阐释的基础上的,因而对研究南朝文学和士风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经世大典》是元代编纂而成的一部政书,由于原书早已散佚,学界对该书体例的分析探讨鲜有涉及。文章就现存佚文分析,该书在充分吸收前代政书体例精义的同时,注重创新,其结构严谨、序文凝练、记述完整、前后呼应,部分类目并不局限于典制记述,在中国政书体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明代后期朱荃宰所著的《文通》从文体研究的角度出发,对前人的文体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此书将文体研究和文学批评联系在一起,是一部系统比较周密的文体学著作。但长期以来,此书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加上作者朱荃宰本人名位不显,收集资料较为困难,至今几无关于该书的研究。本文以《文通》为研究中心,结合其他参考资料(相关史学、文献资料),把该书的整体概况梳理清楚,并在此基础上评价该书在文体研究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清章回小说往往以神奇怪异的故事开端,但其功能与作用是不同的。考查其模式,大体可分为宣扬神异型、因果报应型、表达主旨型三种情况。其成因亦较复杂,既有神话传说、史传文学、“讲史”话本的影响,又有作家作为一种叙事策略有意而为之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邢昺《论语疏》是《论语》汉学向宋学转型的过渡性著作,其注释包括篇指、章指、正文注释、注文注释等四部分,梳理各部分在体例上的特点,有助于对此书的解读。与此前注释《论语》的著作相比,《论语疏》更加注重典章制度的注释,对"疏不破注"的教条也有所突破,并加重了义理方面的内容,在训释风格上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