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这里介绍几种有趣的绘画游戏,既适合老师教学又适合家长辅导。一、添画法家长或老师先画出大概的形状,教幼儿观察,启发孩子画出具体细节,如画只小兔子的头,由孩子添眼睛、胡须、耳朵、嘴,给小兔子涂色。二、猜谜法画几个大小一样的图形,让孩子们猜猜画的是什么,然后添画。添的内容可以和孩子猜的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如画一个长方形,让孩子猜你要画什么,  相似文献   

2.
在超市、饭店、候车厅、候诊室等场合排队、等待是免不了的。当妈咪身边带着孩子的时候,常常看到不耐烦的孩子对妈咪叫着:“好了没有,我要回家!”事实上,教会孩子耐心地等待,也是在教他一种生活的艺术。下面教妈咪几个小游戏,再有与孩子一起排队等待的时候,你会发现时光不那么难挨了。●猜物让孩子闭上限睛,从钱包里拿出一样东西来,放到他手心里,让他猜猜是什么。●在孩子背上画画让孩子转过身,用手指在他背上画一样东西,让他猜猜画的是什么,可以画字母、数字或者写一个字。然后,同孩子交换角色。●猜猜我在看什么这个游戏可…  相似文献   

3.
手巧心更灵     
心灵则手巧。可从孩子成长的过程来看,若手巧则心会更灵。孩子的智慧在手指上,多给学龄前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有益于其智力的发展。家长应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 让幼儿画、折、剪、贴幼儿总喜欢到处涂涂画画,因此家长应及时为孩子提供纸张、笔墨、颜料等用品。此外,还可以教他们学折一些简单的模型,如小船、飞机、小兔子、小裤子等。  相似文献   

4.
今天的小班美术活动是画西瓜。只见老师先出示范画,然后讲解怎样先画一个大大的圆,再添画西瓜的花纹,最后涂色。老师讲解完毕,孩子们开始作画。有几个孩子很快就画出了一个大大的圆,老  相似文献   

5.
绘画是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介绍几种家庭中引发孩子绘画兴趣的方法,供家长参考。故事法儿童故事中的动人形象都是孩子入画的内容。如教孩子画小兔,家长可给孩子讲小兔子的故事:“兔妈妈有三个孩子:一个叫长耳朵,一个叫红眼睛,一个叫短尾巴……”兔子的基本特征通过三只小  相似文献   

6.
孩子说画:每当拿起画笔就是我最高兴的时候,因为可以画出我看到的有趣故事,还可以像孙悟空一样变出千奇百怪的东西。哈哈,我最喜欢画画了。家长感言:奚旺上幼儿园之前就喜欢乱涂乱画、剪剪贴贴,所以我让他上了美术班。在老师的引领下,他的作画兴趣越来越浓厚了,每张作品他都能讲出一个有趣动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答:曾有—位家长告诉我,她的孩子画什么都不像;还有一位家长对我说,她的孩子拿着她的口红在墙上画了许多看不懂的画,问我可否学画。对待提出这些问题的家长,我想用一个故事来回答:毕加索有一次在看过儿童画展后说:“我在他们这个年纪就能画得像拉斐尔一样好,但我用了终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画得像这些孩子一样。”我们并不一定要像歌唱家那样唱歌,但我们自己心里应该有歌;我们不一定要像画家那样画出传世之作,但我们心里一定有许多美好的图画。有时候我们也要对家长说:给孩子一方天,让他们去自由表现吧。  相似文献   

8.
当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家长的美术观,以成人画的标准来界定孩子的画。以“像不像”、“颜色合理不合理~构图饱满不饱满”来给孩子的画定位。造成许多美术培训学校和老师为了迎合家长要求“看得见”的心理。实施“模式化”教学.要求孩子用一样的形状.一样的线条.一样的颜色去完成同一幅作品。针对以上存在问题,引起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经常遇到家长的咨询:该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我认为给孩子选择兴趣班,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关键词。一、兴趣。假如您的孩子对某一特长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应尽量满足他。我相信只有这样,他才更有可能去学好它。二、特长。某些孩子在美术、舞蹈、音乐等方面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天赋和潜力,家长尽量不要让孩子半途而废,也许未来的画家、舞蹈家、音乐家就诞生在这里。三、性格。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太一样,有的好动,有的好静,家长一般可以选择适合孩子性情的兴趣班。对于一些表现比较特殊的孩子,可采取“互补共促”的…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老师真厉害!训家长就跟训小孩一样."一位妇女对过路人说,手里领着一个孩子.过路人大概是她的熟人.这位妇女没等她的熟人接话又激动地说起来:"站在老师的办公桌旁,什么'孩子又懒又滑'啦,什么'你的孩子没治'啦,什么'干脆领回家,别上啦!'孩子一无是处,家长也一无是处了!现在,孩子一出错老师就请家长到学校去.难道孩子不好好学,老师就没有责任?"这位家长越说越恼,居然失去了理智,接着脱口说出了几句脏话,站在她身边的孩子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些家长认为老师"管过界",孩子带手机去学校,竟然让家长写检讨,这让许多家长颇有微词。老师动辄"找家长"一些家长认为,夫妻双方上班较远,没办法接送孩子,带手机是为了及时掌握孩子放学后的动向。而孩子在学校有什么问题,老师可以直接问孩子,让孩子表达他们的思想,家长并不是老师检查的对象!他们感叹,学校的很多条条框框一点也不人性化,没有考虑到家  相似文献   

12.
张延伟 《新疆教育》2012,(9):178-178
为了让初如园的小班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采用了家长陪同幼儿入园适应的半日活动。该吃饭了,孩子们都坐在小椅子旁准备进餐了。看着香喷喷的饭菜,家长都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真香呀!刚吃了几口,一位孩子的姥姥大声对老师说:老师,再给我们的孩子盛点菜,孩子爱吃菜。话音刚落,一个爷爷也让老师再给孩子盛点菜……没几分钟,又有一些家长要求给孩子添菜,由于老师对孩子们的进食量不是很熟悉,转眼间孩子们的盘子里又都添上了不少的菜。老师,我吃不了。老师我不想吃了。有的幼儿索性在家长的带领下主动将剩下的倒进了垃圾箱。  相似文献   

13.
吕燕 《学前教育》2005,(1):20-20
在一次想像画活动中,我让幼儿根据半个西瓜皮进行添画。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我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材料,一种是用颜料刷画出半圆形的物品,一种是用半圆形纸拼贴,还有一种是合作画半圆形的物品。提供这些材料的意图是希望幼儿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但是,在选择的过程中,出乎我的预料.很多能力强的孩子选择了简单又省力的用颜料刷画。而剩下来的合作画则留给了能力弱的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用颜料刷画的孩子很快完成了作品.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在构图、添画活动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经过老师的指导。这些能力较弱的孩子才最终完成了作品。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2 ̄53页。教学过程一、猜:回忆观察方法师:(出示用布盖住的3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积木)这是老师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积木搭成的一个立体图形,谁能猜出这个立体图形是用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学生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作适当提示,如学生猜10个,教师说“:猜多了”,学生猜1个,教师说“猜少了”。)师:猜对了!你们能猜出老师搭出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吗?生:(片刻后)猜不出来。师:是啊,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样吧,老师提示一下,然后请你们根据提示,搭成一个与老师一样的图形,就算你们猜对了,应战吗?生:应战!师…  相似文献   

15.
我教小班幼儿画画,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教学形式注意游戏性。如教幼儿画斜线,我选择下雨天,让孩子观察下雨的情景后,和幼儿共同作画。我画撑伞穿雨披的小朋友上幼儿园,让孩子添画斜线,孩子画斜线时我念儿歌:大雨下,哗啦啦,嘀嘀嗒……当儿歌念完时,图画也画好了。孩子表现得  相似文献   

16.
正讨论情景(2015年第1期):升入中班了,有时候因为绘画比较难,会让孩子回家练习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画,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带给老师看一下。但第二天收到画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画,都是出自家长之手。我向家长询问,家长说:"他画的不好看,也不知道怎么画。"听了家长这样说,我知道家长是担心孩子画的不好看,老师会责备。我就向家长解释:"我们对待孩子交来的作品,哪怕是不好看,我们也会以鼓励为主。  相似文献   

17.
很多孩子都觉得家长太唠叨,比如对一件事情刨根问底,对同一件事情反复询问等。要让孩子耐心听你的话,就一定不要做一个唠叨的家长!家长朋友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家长操心,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作为家长,要能分清楚什么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去应付,什么事情家长需要帮孩子一把。在一些小事上,如果我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提醒孩子,他们当然会嫌我们唠叨。建议家长朋友们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如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未来志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4期刊登了倪岗老师的《〈窗〉教学实录》,其最大的亮点正如观察者胡根林老师所说,采用了猜读法,即先整体猜读,再给出一节内容,然后问作者写了什么,还会写什么,以此类推,逐片段进行。学生猜读的积极性很高,课堂上碰撞出不少思维火花。这篇小说倪老师通篇运用猜读法进行教学,确有示范意义。但也如胡老师所说,整堂课的猜读设计还不  相似文献   

19.
咨询台     
如何看待同一主题的儿童画,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答:上完美术课后,常有一些家长拿着孩子的绘画作业问老师:我的孩子为什么总不按老师的原画去画呢?甚至有的家长拿着孩子的画与老师的原画进行对照是否一模一样。这些家长的行为实在让授课老师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20.
讨论情景:升入中班了,有时候因为绘画比较难,会让孩子回家练习在幼儿园学习过的画,让他们第二天早上带给老师看一下。但第二天收到画的时候,发现有很多孩子的画,都是出自家长之手。我向家长询问,家长说:"他画得不好看,也不知道怎么画。"听了家长这样说,我知道家长是担心孩子画得不好看,老师会责备。我就向家长解释:"我们对待孩子交来的作品,哪怕是不好看,也会以鼓励为主。孩子有了自信,他对绘画就有了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