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育家办学是教育发展的福音与正道,可扭转多年来一些广受诟病的教育现象,使教育发展逐渐趋向于理想化.教育家办学,就是让最善于研究教育、最有话语权的人引领教育,让最喜欢教育的人谋划教育,让教育按照本身固有的规律运行,实现教育发展的独立性,使教育回归绿色,回到原生状态.这是国人期盼已久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校长专业成长的角度讲,教育家办学是教育的理性回归,是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建构办学理念,形成办学风格,是校长走向教育家,实现教育家办学的应然通道。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以"品质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理念,建设品质德育、品质课堂、品质教研、品质管理等实施载体,提升学生生命质态,并以此作为向优质学校迈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倡导教育家办学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教育家办学需要从身份定位、理念确立和行为选择上把握其现实态势与发展困境,以教育生态的视角,从主体性培养、制度性探索两个方面进行教育家办学的教育生态建构研究。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尝试建立内在的生态养成与外在的生态保障,充分发挥教育家办学的主体性,从而推动形成教育家办学的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倡导教育家办学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客观需要,也是教育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教育家办学需要从身份定位、理念确立和行为选择上把握其现实态势与发展困境,以教育生态的视角,从主体性培养、制度性探索两个方面进行教育家办学的教育生态建构研究。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尝试建立内在的生态养成与外在的生态保障,充分发挥教育家办学的主体性,从而推动形成教育家办学的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办学是以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作为价值导向的办学.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它对克服短视的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积极意义;它对教育的去行政化,确立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人地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亦具有积极意义.实现“教育家办学”的理想,就要使教育回归教育本质,实现教育对人的培养.教育工作者自身要以教育家的态度来对待教育工作,从引导人性向善、发掘人性潜能,形成完美人格的角度来指导教育教学的具体工作.教育行政要努力促成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使整个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和“教育家办学”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多次作出"教育家办学"的指示,"教育家办学"的话题也引起了教育界内外的热议,对"教育家校长"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何谓"教育家校长"?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若干观点,都有其见仁见智的道理.本文试图对"教育家校长"的若干优秀品质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关于"教育家办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教育现实中存在着不同的办学思维,不少教育现象的产生实际上是以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军事家的思维来办学的结果.而教育家应该是有教育理想、情怀和精神的人,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教育家办学的特点和性质.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办学"的核心,是办学时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尊重教育管理的专业特性。"教育家办学"为大学校长职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提高办学水平,办好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家办学"作为校长职业的追求,呼唤办学型教育家。办学型教育家既是教育家、学问家,也是管理专家、社会活动家。让教育家办学成为大学校长的职业追求,须从校长成长与遴选制度上进行设计。这要求放眼全球把握大学校长的资格要求,改革校长遴选机制;建立校长职业化的制度,确保校长在职位上发挥有效作用;构建大学校长职业追求及实现的制度,给予其充分而自由的办学空间,以期在办学中能将中国大学逐步办出特色,并带进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办学":应然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办学"是温家宝总理自2003年以来提出的重大教育命题[1],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和学校管理理念。实践这个重大教育命题,不仅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国家、社会和人  相似文献   

10.
今天,"教育家办学"引发热议,而要认识和把握好"教育家办学"的真谛,首先需要厘清"什么是教育家"。从客观视域看,教育家不只是几个在历史上有重大教育贡献的人;从大教育视域看,教育家是社会上对教育有较大影响力的名人;从历史演进视域看,教育家是趋于现代教育领域的杰出人物;从学校教育视域看,教育家是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专家;从行业特性视域看,教育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先知先觉。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