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宛的天马     
远古时期,在中国民间传说有一种马叫“天马”,又叫“汗血马”。这种马日行千里,汗流似血,耳尖如竹,驰骋于刀光剑影的疆场上,能克敌制胜。此马产于大宛国,即今苏联境内位于中亚细亚的费尔干纳地区。  相似文献   

2.
周作人在《鲁迅的故家》中写鲁迅在东京的饮茶习惯时说:“鲁迅在写作时,习惯随时喝茶,又要开水。所以他的房间里,与别人不同,就是三伏天,也还要火炉:这是一个炭钵,外有方形木匣,炭中放着铁三脚架,以便安放开水壶。茶壶照例只是急须,与潮人喝工夫茶相仿,泡一壶茶只可二三人各为一杯罢了。因此屡次加水,不久淡了,便须更换新茶叶。”  相似文献   

3.
云南素以民间歌舞名扬海内外.在村寨里,劳动、节庆、婚丧嫁娶、送往迎来无不载歌载舞.这些歌舞生动展现了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民俗与风情,令人心醉.红土地的劳动风俗画在密密的丛林里,幽幽的峡谷中,一个英武强壮的哈尼族青年,身背猎枪,纵马挥鞭,他那矫健的身影,透露出灵巧与睿智.一会儿工夫,他便与同伴们捕获了几只岩羊、麂子.满载而归的路上,青年忽然发现,前方树丛中似有一个在袋中蠕动的“猎物”,便一个箭步跃上去将它擒获.这具“猎物”又是什么呢?正在大家猜疑时,一个美丽的哈尼姑娘钻出布袋,跃现在人们面前,她正是青年猎手的意中人.他喜出望外,与恋人双双起舞,同伴们也一道欢歌纵舞.原来,这个狩猎小插曲是猎伴们谋划好的一场风趣游戏.  相似文献   

4.
剃头记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什么事难办,就说这个头难剃.自己有难办的事,就说自己的头还得别人来剃.那时,乡间俗语,理发不叫理发,叫剃头.理发匠就叫“剃头匠”.乡村里没有专门的剃头匠,县城里才有.县城里的理发匠还有个古怪的名字,叫“待诏”(直到今天我也没有弄明白“待诏”这个称谓的由来),理发铺就叫“待诏铺”.村里一般没有谁会为剃个头跑一趟县城.进待诏铺花钱不说舍不得,这一去一来大半天,耽搁了田里的庄稼活计.反正一两个月,你就得剃一次头,是家庭生活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大多都是邻里互相帮助解决,或是自家一个给一个剃.小孩子头发太长,就会有人嘲笑说“像个小毛贼”,说得很难听的.  相似文献   

5.
我叫杨清峰,这个名字是爷爷取的,小的时候我问爷爷“清峰”的意思,他很耐心地解释,可我还是云里雾里。我不怎么喜欢这个名字,有时候我问自己“为什么我会叫杨清峰?而不是别的名字?”我的爷  相似文献   

6.
王蕾 《华夏文化》2006,(3):18-20
花朝节,是我国民间岁时八节之一,也叫花神节,又称百花生日。自春秋起源,袭至明清,一直绵延不衰,其重要程度可与中秋相媲,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之一。因其经常与中秋节并举,中秋古时又称“月夕”,进而形成“花朝月夕”、“花朝月夜”等成语,流传至今,用来形容良辰美景。然时至今  相似文献   

7.
富裕的国家——海地距今大约一百七十年前,世界上唯一的黑人王国诞生了。不幸的是这个王国仅存在一代就崩溃了。这个王国位于西印度群岛中仅次于古巴岛的大岛——海地岛。濒临该岛的西北部沿岸,有一条蜿蜒的山脉叫北部山脉,它由第三纪地层构成,海拔一千米左右。在起伏的群山中,最高的一座叫“卢·班内·塔·勒贝克”山,意思是神甫的帽子。在巍峨  相似文献   

8.
亲戚朋友互相串门与送礼,是历久弥新的浙中习俗。伴随着这一习俗共生共荣的礼篮,是浙中民间竹篾编制的提篮,用于盛装礼物,因提梁高耸,笼竹篮身,故东阳、义乌又叫“梁笼篮”,武义叫“洋篮”,永康叫“凉笼”,至今仍在农村流行。礼篮做工精细,美观实用,造型优美,别具一格。通常新购置礼篮经髹漆后,会请民间号字先生书上吉祥语及物主姓名。  相似文献   

9.
饮茶是一种文化,我国各族人民都喜欢饮茶,在悠久的饮茶历史中也渐渐形成了一种茶文化以及形形色色的饮茶风俗。茶与婚俗也有不解之缘,古时男女订婚男方大多要向女方馈赠茶叶及其他礼品,至今我国许多地方仍保持类似的礼仪。1.送茶长江三峡之东的鄂西土家族、苗族,按照古朴风习,男家向女家订亲求婚,即“求喜”行聘,要用猪肉、羊肉、牛肉、茶叶等贵重礼物。求婚要选定良辰吉日,到了日子,男方家要将聘礼准备齐全,亲朋好友则前呼后拥,跟随准新郎一起赶往女家。因一路山道崎岖,准新郎身背盛满“茶礼”的大背笼走在最前面,身后的贺喜“送茶”的人则…  相似文献   

10.
我又看见它了.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在这个春日沉沉的睡梦里,我看见祥云县城那条陈旧的小巷,又像水波一样在我心里不停地来回荡漾…… 涟漪轻轻拍打心房.是的,已经很多年过去了,我曾经走过无数条街,繁华的,躁动的;经过无数条巷道,偏僻的,古朴的,但都不及“九峰路”——一条仄长的小巷,能给我一种心灵的归属感. 我的整个学生时代都是在“九峰路”度过的.  相似文献   

11.
蝴蝶窗     
在德国一个小镇,微雨中徜徉.忽然眼睛被一扇窗照亮,那所红砖老宅外观无甚特点,但它临街的窗却是中国古典式样,木制窗框四角有四个对称的如意头,当中呢,是用细木料拼镶的四面连环图案。我兴奋地指着那图案对福斯特说:“呀,这叫冰竹纹.中国江南园林建筑里的阁楼窗常用这个花样,怎么它飞到了你们这个地方)”福斯特苦攻汉学多年,也颇翻译了些中国当代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李晓彬 《寻根》2007,(2):29-33
辜鸿铭,这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的语言天才,这个英译儒经、“中学西传”的“东方文化代言人”,这个平生嫉恨“歧华”、最是反对“崇洋”的可敬老人,这个性情偏激、顽固保守的“封建遗老”,这个偏爱缠足、认为纳妾合理、蓄着一条灰白小辫的“京城一景”,敬之为怪杰也好,骂之为怪物也罢,委实是近代中国一道奇特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3.
“诺水之阳,产邓井“(雍正&;lt;云龙州志&;gt;).诺邓是云龙县澜沧江以东开发最早的一个白族村寨.&;lt;新纂云南通志&;gt;载:汉代云南有二井,安宁井、云龙井.唐&;#183;樊绰&;lt;蛮书&;gt;戴:剑川有细诺邓井(当时属剑川节度地,这里的细诺邓井,即现在的诺邓村).云龙五井(诺邓井、石门井、天井、大井、宝丰井)中,诺邓井是开发最早的一个盐并,云龙五井盛产食盐,曾远销至保山、腾冲,直达缅甸边境,因而闻名全滇.明朝至清雍正年间曾设有诺邓井盐课司,并派任盐课大使.诺邓这个白族小山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云龙,人们称诺邓不叫村或镇,而一直称为“诺邓井“.……  相似文献   

14.
天狼箐探幽     
听说易门县绿汁镇拉村委会位于绿汁江西岸的崇山峻岭中有一片茂密翠绿的原始森林.林中有一条集溪流、沟壑、瀑布、岩洞、野林为一体的大山箐,面积18000余亩.景色秀丽.是城里人亲近自然的好去处。这个似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名叫天狼箐.正好在小绿汁至小棚苴公路右边的大罗苴村.很有些神秘色彩.早想去寻古探幽一番.  相似文献   

15.
也门东南部的马希拉和恰达拉毛省,包括塞科特拉岛在内,自古以来盛产乳香、没药、龙涎香、卡泽香和麝香,因此被称为“香料国”.古代的哈达拉毛国王被誉为“香料国国王”.乳香,阿拉伯语叫“鲁板”,是一种生长在潮热的大山坡上带刺的小树,高不过两米,叶子尖而长,叶质薄软.花朵较小,清香沁人,由白色渐变为粉红色.树干呈乳白色如碗口粗.根部宛如大胎盘,紧紧  相似文献   

16.
周末,和同事们约好带孩子们到江边玩.   这条江叫黑漶江,是澜沧江上游的一个支流,其中的一段就离我居住的这个小镇不远.从小我就在这条江不息的流淌中长大,在她的怀抱里度过了游戏的童年,还有懵懂少年,直到我外出求学,最终我还是回到它的身边工作.……  相似文献   

17.
傅憎享 《寻根》2003,(3):87-88
古代食品分类不细,凡是面食都叫饼,汽蒸的叫蒸饼、笼饼、炊饼,汤煮的叫汤饼。三国时,破“笼”生出馒头。诸葛亮征孟获,部下议用蛮人头作祭品,亮不从。以羊、豕(猪)肉为馅,包上面皮儿,塑成头形,代蛮人之头。取“蛮头”之音,遂叫馒头。原初的馒头是有馅的“肉心馒头”。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据正史《三国志》的演义,有“七实三虚”的保真度。不独小说,宋高承《事物纪原》也载馒头事,当为史实。高祖名牢丸牢丸出于西晋文学家束的《饼赋》,束字广微,河北大名人。《饼赋》全篇300余字,字字赞扬牢丸。赋言牢丸之皮儿,“重罗之面,尘飞雪白”。馅肉…  相似文献   

18.
回到花村     
一 我是家中的老二,我的名字叫国香.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坐在茶场的办公桌上回忆起当年的生活时,我爹死后的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依然清晰如昨.我爹生前一直想着把家里那十几亩的老树茶变成发财树,把那上百年的茶树上摘下的茶叶好好地包装起来,在花街弄个门店销售,但这个想法对他来说,是再也无法实现了.如今,当年父亲想做的事,都在我手中实现了,可父亲却看不到了.  相似文献   

19.
2017年春节后的一天,我从大理沿竣工不久的“上鹤高速”一路北上,驱车前往龙珠村委会一个叫“军南”的小村子,采访鹤庆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手工造纸传承人尹旺松. 龙珠村的第一个私营纸坊 沿着松桂镇东北部前行,在一条云雾缭绕的乡村小道尽头,我很快就找到了尹旺松家. “老尹,看来找你也不难嘛……”一见到院子,我就对迎上前来的尹旺松说.  相似文献   

20.
亚马孙河是南美洲的一条大河。1500年,西班牙人发现了该河的河口部分,起名“圣母马利亚河”,也叫“格朗德河”(大河)。1515年,西班牙探险家维森特·平松给这条河起名“马拉纳”(密林)。直到今天,它作为亚马孙河上游的名称在秘鲁仍广为流传。 1541年,比萨洛占领了秘鲁的印加帝国。为了挖掘黄金,他组织了一支探险队,派队员向安第斯山脉方向出发。探险队遭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