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时期有一项集礼仪与娱乐为一身的运动——投壶。投壶源自周室射礼,其兴起与春秋的时代环境有着密切关系。投壶在射礼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在保留部分礼仪规则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随意性,使其轻松娱乐的成分突显。  相似文献   

2.
投壶是由西周一种古老的礼射仪式演变而来,遂成为中国古代一种主客之间的表现君子之风的娱乐活动。这种集娱乐和展现君子风范的活动,自古便是权贵、文人雅士进行修身养性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投壶"这项活动起源于春秋时期,一直流传到明清,长达两千多年.初期的投壶活动,有一定的等级和礼节.投壶礼用的"壶"是宴席间用的酒壶,箭用一种名叫"棘"的树木特制,不去皮,没有"镞",也没有"羽".  相似文献   

4.
关东少数民族先民的骑射习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悬弧习俗、射柳习俗等。此外,儒家思想和关东少数民族传统骑射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关东少数民族"大射之礼"",大射之礼"本身也演变成为关东少数民族的重要传统骑射文化之一。  相似文献   

5.
乡射之礼,始于远古,盛于先秦,原本是古代士大夫们的一种特殊"射交"活动,历经历史洗涤,逐渐成为受到社会各个阶层喜爱的体育活动。乡射礼不但考验"射艺",更考验"德行",其独特的教化功能对促进体育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正>一"、乡射礼"概述"乡射礼"盛行于先秦时期,各年春秋之际,士大夫都会组织举办乡射礼",邀请一名具有德行的处士做主持,称为"宾",在堂正南方丈三十之远处设置箭靶,称为"侯",于堂上设置射位,"侯"左前方会设置一皮质小屏,报靶者藏身于此,称为"乏"。将算筹、弓、箭等射具布置在西堂。射手间三轮比  相似文献   

7.
秦汉至明清,朝野"封建"评议此起彼伏,成为古代政论的重要一支.与此相并行,史家也记载封建故实,如<礼记·王制>多述封建之制;再如东汉班固(32-92年)撰<白虎通义>,涉及古代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等方面,"封建"是其考订的重要内容,所列"天子为爵称"、"制爵五等三等之异"、"天子诸侯爵称之异"、"封诸侯"、"封诸侯制土之等"、"封诸侯亲贤之义"、"夏封诸侯"、"建国"等目,皆关涉封建制度①;又如宋李昉等辑<太平御览>,设<封建部>五部,博引此前类书及<周礼>、<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诸古籍,列"(叙)封建"、"爵"、"异姓王封"、"公封"、"侯封"、"伯封"、"子封"、"男封"、"同姓封"、"外戚封"、"以公相封"、"功臣封"、"德行封"、"讨乱定策封"、"奉使封"、"尊贤继绝封"、"死王事子孙封"、"异域降封"、"杂恩泽封"、"杂名号封"、"宦者封"、"逊让"、"诛贬"等专目,陈述"封建"界说及历代各种"封建"状态②.而关于封建最为系统、翔实的记述,则见于典章制度的渊薮--<文献通考>及其几种续编的<封建考>.  相似文献   

8.
郭店楚墓出土竹简《语丛一》所言“宾客,清庙之文也”,是释礼的精言.清庙之文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静态的文饰,一是动态的文饰.静态的文饰指清庙的建筑形制,动态的文饰则指诸侯助祭及觐见天子在清庙内外的种种威仪.  相似文献   

9.
在唐代,马球一般是贵族阶级才开展的一项活动,通常存在于军中、内苑、宫廷里。所以,唐代的马球运动与西周时期的体育射礼可谓异曲同工,应当隶属于"礼"之范畴。  相似文献   

10.
礼射既是先秦礼乐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对于先秦时期礼射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礼射的种类进行探讨,对于先秦时期礼射所具有的军事功能、政治功能、教育功能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晶晶 《兰台世界》2012,(19):66-67
投壶,是中国古代一项由射礼发展来的体育运动,它出现于春秋时期,与当时礼崩乐坏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之后经历了历代发展而成为一种以游戏性、娱乐性为主,并具有一定形制、规模、参加人数及比赛规则和胜负奖惩方法的运动项目。它的发展贯穿我国整个封建社会,与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密切相关,是我国古代一项比较特别的体育类目,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和现代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周时期,人们非常重视体育的教化影响,由此开展了以射选士和以射行礼的各种射礼活动。周朝时,射礼主要用于军纪教育和体育教化中,后世有许多的作品中都有涉及周朝射礼制度的研究,其中有孔子家语等。  相似文献   

13.
弓箭体育文化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最初的弓箭发明阶段,弓箭主要应用于人类的狩猎活动当中.在夏商周及原始社会后期,弓箭逐渐开始从狩猎工具转变成战场远射兵器,并且弓箭在商周时期被赋予较为深刻的人文内涵,形成了射礼这种礼仪制度.商周贵族对射礼十分推崇,特别是乡射礼与大射礼在贵族生活当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杨玉霞 《兰台世界》2013,(23):156-157
本文将周代的射礼作为先秦射礼的代表,分析了先秦射礼的渊源、周代射礼前期准备程序、射前饮燕、三番射、射后饮燕,以期望能对先秦射礼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文军 《兰台世界》2012,(25):42-43
一、追根溯源投壶运动起源较早。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当诸侯宴请宾客时,其中的重要礼仪之一就是邀请客人射箭。对于主人邀请客人射箭的诚挚心意,客人是不能无故推辞的,以至于当时的成年男子如果不会拉弓射箭,往往会被认为是一种缺乏交往技能甚至自感耻辱之事。然而,毕竟由于个人体质和兴趣存在差异,有的客人确实缺乏射箭的本领和爱好,所  相似文献   

16.
<正>射礼是我国古代文化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代六艺当中就包含射礼。射礼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两周时期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因此,两周射礼文化是最具有研究意义的。为了更好地认识与了解两周射礼文化,我们将对两周射礼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一、射礼的概述  相似文献   

17.
简论先秦盟誓档案与诚信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先秦盟誓档案,主要是指商周时期国王约见诸侯和春秋旧战国时天子、诸侯、大夫间的约会及相互间的结盟而形成的档案。由于这些盟誓档案订立的目的是为了起到使与盟诚信的作用,并维护与盟的共同利益,因而形成了一种诚信约束机制,对于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逸礼》为西汉所发现之古文礼经,后亡逸,其篇目成为历代礼家所探讨之重要课题。利用《汉书·艺文志》经传分明与古文经学等体例得出:《天子巡狩礼》《朝贡礼》《鲁郊礼》《禘于太庙礼》为《逸礼》篇目;《明堂阴阳》《军礼》非《逸礼》篇目;《五帝德》《帝系姓》《聘礼志》为《逸记》篇目;《学礼》《弟子职》《弟子籍》《孔子三朝记》阙疑。  相似文献   

19.
<正>射礼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已经变成了文化的载体,我国古代射礼在商朝后期就已初现萌芽,发展到周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礼仪,主要用于当时周代的军纪教育和礼数教育,周代的射礼主要形式是大射礼和乡射礼两种,对此有史料记载,后代也有很多作品涉及周代射礼的研究,如著名的孔子家语等,周代的射礼同当时的环境融合,具有周礼的特点,同时其中也蕴含着与周代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张燕 《兰台世界》2012,(15):6-7
对于《周礼》女官群体的记载与讨论,学者们多以内官、内人、妇官等词汇代指女官,但通过与先秦其他文献的比较研究可知:内官可指天子、诸侯之御妻或近侍之臣;内人多指女御;妇官除指御妻之外,亦可指代与女事相关的男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