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一、了解诗人,解读诗题,理解诗句,勾画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诗人不同,诗风也不同,例如李白和杜甫,一个浪漫主义,一个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20,(2):94-98
林逋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意象和自然意象,透过这些意象可以窥探到林逋诗歌是纯粹的表现自我、吟咏性情,是儒佛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与统一。林逋诗歌,以自适为归宿。  相似文献   

3.
林逋的隐逸是内心的归隐,是心灵的自由和淡泊,而不是割断与世事的一切联系。他的酬唱赠答诗和送别诗数量颇多,几占其诗作总量的一半。这些诗歌反映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悠然自得的生命本真状态、待人的热情与真诚,以及对历史、现实的思考和评论。  相似文献   

4.
吴澄要求诗歌创作应表现"情性之真"、"自然而然",因而他的诗自然典雅,又因其是著名理学家,所作之诗又讲究情性,具有诗人之诗的特点。本文试从学者之诗和诗人之诗两个侧面来考察吴澄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诗眼也应该是透视诗人情感的窗户。扣住诗眼分析作者所表现的情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有效方法。一、诗眼在诗题中,直接表露出作者的情感。《春夜喜雨》是唐朝诗圣杜甫的七律名作。欣赏此诗,扣住诗题中的"喜"字,便可把握诗人的情感。因为此"喜"是诗眼,是诗人喜爱、兴奋、愉悦之情的  相似文献   

6.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之作。整首诗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借助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把诗人对康桥的热爱,对眼前无奈的离别,表现得真挚、浓郁,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本文带领学生深度的走进文本,走进诗人的内心,从三个层面分析了这首诗的诗意。  相似文献   

7.
论魏野之诗     
魏野是宋初隐逸诗人, 诗宗晚唐,其诗歌题材比较狭窄,思想内容相对贫弱,大多描写清苦幽静的隐逸生活,抒发孤高傲世的隐逸情怀,在诗歌的艺术风格上,构思精巧,幽峭清丽.同时他早年学习白体,因此他也有许多平易浅切的"白体"诗作,使其诗歌呈现出平朴闲远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林逋是北宋初期晚唐体诗人,晚年隐居西湖孤山二十年。分析前人的论述和他的诗歌,可以发现林逋的隐逸思想是决绝的,他的隐逸原因是无奈的——理想不能实现、学不应时和身体多病。  相似文献   

9.
英国诗歌大家托马斯·格雷属于感伤主义诗人,具有古典主义的特点,被视为浪漫派的先驱。其代表作《墓园哀歌》一诗流传深远,堪称英国18世纪感伤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该诗以意象深远,结构精巧,感情真挚,风格高雅等特点闻名于世。在措辞、韵律、意象等方面展现出无穷的诗美。  相似文献   

10.
最早提出宋初"晚唐体"一说,并对其成员进行勾勒的是宋元之际的方回《送罗寿可诗序》,今人多从此说,然学界也有异议。笔者将现有文献史料和诗人诗歌创作实践等结合起来考察,认为将"九僧"、寇准、林逋、魏野、潘阆、赵湘归属于"晚唐体"应属无疑。宋初还有很多诗人受"晚唐体"影响,其诗具有"晚唐"风味,但这些诗人作品大多散佚,仅凭几首佚诗残句以及古人的评论,难以考征其诗风归属。  相似文献   

11.
代言体诗歌是诗歌创作中颇具个性和特色的诗歌体式和类别.所谓代言体是指诗人代人设辞,假托他人(多为女子)的身份、心理、口吻、语气来创作构思,表面上是诗人代诗中抒情主人公言而实质上是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诗人言的一种诗歌体式、创作模式与表现方式."代言体"诗在标题、人称、形式、内容、表现角度、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征,代言体诗的形成也有其政治、艺术、审美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将前人之旧语陈言稍加改造,化为自己的诗句,这是古代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点化”手法。点,微触也;化,变化也。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为古代诗歌推陈出新之法。宋代诗人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咏梅诗最为奇丽,而这两句诗是袭用了江为的诗歌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相似文献   

13.
缘情解诗     
古典诗歌是古代诗人心灵世界的凝聚物,是诗人情感外化的产物。陆机《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是说诗缘情而发,精妙无比。读懂诗歌的关键,便是读懂诗人的情感,而诗人情感的复杂性决定了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含蓄性、曲折性、模糊性,了解诗歌情感的这些特点,对于我们读懂诗歌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表现诗人审美理想和激情的艺术形式,是激情奔涌的产儿。诗歌中的一切景物形象,都是感情的产物、感情的载体,是诗人感情的艺术表现。诗歌教学就是要把诗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触摸诗的情怀、品尝诗的情味、领悟诗的情感。“情”,可谓诗的气脉,泱泱华夏的诗歌历史,就是盛开“情”之花的历史。因此,把准诗的“情”脉,也就成了阅读鉴赏诗歌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把准诗的“情”脉来传递诗情呢?  相似文献   

15.
梁南是"归来"诗歌群落中的重要代表,他在黑龙江写下了很多诗歌作品。时代给予梁南的精神创伤和心灵之痛十分深刻,而诗人梁南用生活的矿藏将苦难玉成了诗,将个体之痛升华为精神财富。梁南的经历与诗歌,反映了极左时代中的一代知识分子悲剧命运与理想、道德追求,他无疑是用诗歌表现忠贞理想悲剧诗人中最淋漓尽致的一位。  相似文献   

16.
杨林燕 《海外英语》2014,(15):190-192,209
《乌鸦》是埃德加·艾伦·坡的著名诗篇,爱伦坡以他独特的视角创作了这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美女之死"表现了美的极致,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审美。哥特式是这首诗的另一主题,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背景和形象中。《乌鸦》的魅力还体现在朗朗上口的诗句上,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这首诗歌简单易读。埃德加·艾伦·坡的种种努力促成了这首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7.
"诗贵言境,以境表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是把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引导学生揣摩意境,既要把握诗人抒发的感情,又要理解这种感情是通过什么事物来表现的。我们以欣赏的角度去读诗歌,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揣摩诗歌的意象,就能领悟到作者所创造的美。一、感受其整体一首诗是完整的。诗人在创作时,其思维是前后呼应、紧密联系的,这就是在学习诗歌时要感受其完  相似文献   

18.
王质是宋代诗人,在诗歌的创造中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构思和恰当的生活剪裁,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将情感的表达、景物的描写和议论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9.
作为民族诗人的海子,其诗歌虽是以汉语的形式存在的,但却与丰富博大的西方诗学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宏大的"大诗"追求也是力图要调和诗与哲学的千年之争,完成维柯式的"诗与真理的合一"。海子的诗歌确实深受德国浪漫派等西方文学的影响,然而海子诗中所体现出的天才般的创造性、强烈的"陌生化"的美学效果、和复杂深刻的人类性内容也是不可否认的。海子不仅是民族诗人,还是"世界诗人",其诗歌也是"世界诗歌",其《太阳·七部书》具有一种无可辩驳的"世界性价值"。  相似文献   

20.
林逋的复远古思想与文学创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认为林逋的复古与柳开、石介的复古不同,他具有复远古的味道。林通的隐逸走的是儒家内圣之路。林逋的诗歌既有白体之平淡,又有贾姚锻句工警的特点,其为人、为诗皆为宋人所追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