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作为一种摹仿的艺术,按照柏拉图的理式论来说是不真实的,无益处的.本文结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从摹仿的本质和效果两方面论证柏拉图的文艺观的错误,阐述诗是一种真实、有价值的摹仿.  相似文献   

2.
诗作为一种摹仿的艺术,按照柏拉图的理式论来说是不真实的,无益处,本文结合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从摹仿的本质和效果两方面论证柏拉图的文艺观的错误,阐述诗是一种真实、有价值的摹仿。  相似文献   

3.
"摹仿"一直是西方文论和美学史的一条主线,它贯穿于文论和美学的始终。亚里士多德是"摹仿说"的最终总结者,其学说包含着关于艺术的起源、构成以及与现实的关系等问题。本文通过简要归纳摹仿的演变,引出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基本内容及特点,并将其和柏拉图建立在"理念论"的基础上的摹仿说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其自身带有的限制性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谜语和诗歌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可是,为了出奇动人,别开生面,诗人们在创作诗歌时,有时摹仿谜语的表现手法,汲取谜语的艺术技巧,使他们创作的诗歌新颖别致,耐人寻味。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秋》,是一首写景诗,诗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理想及其实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的艺术理想在于通过创造性的摹仿活动,引导人们达到至善的目的,亦即实现以善为核心的真善美的统一。他区分了艺术理想的两种不同实现方式即理想化摹仿和典型化摹仿,并尤其重视理想化摹仿。这种理想化的艺术摹仿既提升了希腊艺术理想,也表明了亚里士多德同柏拉图之间内在的深刻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启的诗歌理论完全有别于传统的诗教,他主张,诗歌不是政治的工具和附庸,而是一种独立的精神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启是中国文学史上首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家.有鉴于此,高启特别注重诗歌的内部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西方素描观念的嬗变1.古典主义绘画理念古典主义绘画是在欧洲复兴时期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古希腊时期“艺术摹仿自然”的理念,通过摹仿自然去创造“现实中可能有的”和“应该有的形象”。艺术摹仿论的创始者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摹仿本能,这是因为人的天生就有摹仿的本能,其二是人在摹仿中能体验快乐感。但艺术不仅摹仿了自然事物的形象,而且艺术作品还比现实世界更为真实,它摹仿的是现实世界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像画家和其他形象创造者一样,诗人既然是一种摹仿者,他就必然在三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去摹仿,照事…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谜语和诗歌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可是,为了出奇动人,别开生面,诗人们在创作诗歌时,有时摹仿谜语的表现手法,汲取谜语的艺术技巧,使他们创作的诗新颖别致,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柏拉图的文艺本质观是摹仿说,其实柏拉图明确地把诗分为两类:摹仿的诗和灵感的诗。他从文艺的本质、文艺的功用、文艺的接受角度三方面肯定灵感诗,否定摹仿诗。因此他把诗和艺术分开,认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是灵感诗,它是诗人代神立言的产物,具有神性;艺术是摹仿,有人工的痕迹,因此诗高于艺术。  相似文献   

10.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宣告要将摹仿诗人永远逐出城邦,与此同时,柏拉图推崇另一种非摹仿性的诗歌,其目的在于以一种在教育上有效的方式表达出他的信念与标准——这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诗歌——究竟该怎样看待其复杂重叠的相互关系?本论文论述并比较了历来的诸多学者的观点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柏拉图贬抑那作为摹仿的诗歌而向往一种理想城邦所需之诗的典型,后者属于柏氏哲学王国的一部分——如此方才产生出柏拉图的两种诗歌”:1.对摹仿诗人的批判只有在以哲学语言构造一新城邦的整个过程为背景时才能被理解;2.对一个现实城邦中的诗歌表示不满之际,柏拉图用语言构建了代理想之中的哲学城邦与诗,其只有在哲学中才具有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一、摹仿,作为艺术起源之一 很早的时候,人们就提出“艺术起源于摹仿”。古希腊的德谟克里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有艺术起源于摹仿及艺术如何摹仿的论述。时至今日,人们已不再以为艺术只是起源于哪一种事物或现象,而是倾向于艺术的发生乃是人类整个文化领域中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我们还是无法否认摹仿作为因素之一,在艺术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艺复兴时期的再现观吸收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的合理因素,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中进行创造性地摹仿,以求再现客观现实,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情感。创新的艺术规则使文艺复兴时期的再现观发展到鼎盛。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和中国古代“诗言志“学说,作为中西文论中两种奠基性学说,对文艺本质的认识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二者都对艺术起源有深刻的昭示.前者强调“再现“,后者侧重于“表现“.但二者对后世民族文学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摹仿说”是西方探究文学艺术起源最早的理论观点之一,这一观点曾雄踞西方近两千年。早在古希腊时期,先哲们就在对文学艺术产生的探索中,提出了“摹仿说”。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对这一理论的不断完善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柏拉图上承苏格拉底,下启亚里士多德,在“摹仿说”的研究进程中发挥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柏拉图的“摹仿说”从对理式的不断探索中开始,进而延伸到对文学艺术的摹仿研究以及对文学艺术摹仿的批判中来的。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柏拉图肯定了文学艺术创作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但否定了其真实性,并要求文学艺术创作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他的“摹仿说”是对文学艺术本质探索的一大重要进步。  相似文献   

15.
<正>西方艺术重在模仿自然,而中国艺术重在比兴之义,西方的模仿理论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国的比兴理论最早见于《周礼》的六诗说和《诗大序》的六艺说,而将六诗说和六艺说概括为"比兴"一词是六朝时期的刘勰。刘勰撰《文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诗教是在当时时代背景下对前人诗歌观念及其具体运用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诗教不但基于<诗>的情感内容,也基于<诗>情感艺术的动人魅力.孔子的诗教,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伦理化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7.
童媛华 《现代语文》2009,(7):121-122
诗歌是文学之母,是“一切艺术中最崇高、最完美的艺术形式”(亚里士多德语)。因此,诗歌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诗教是传统教育宝库中众多优秀教育值得借鉴发扬的方式之一。它历史悠久,最早创立“诗教”内容和方法的是孔子。他以自己的睿智最早认识到“诗”的多种作用,并把它作为教学内容。他说过:“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近之事父母,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由于这多种作用,孔子有“性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见解和主张,甚至于认为“不学《诗》,无以言”。他要求学生“诵诗三百”为此他完成整理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实际上也是我国最早的“诗教”课本。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了最具影响力的西方美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发展推进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艺术对彼此的影响不断加深。利用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可以分析2005年版《傲慢与偏见》电影与小说原著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究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六朝出现了许多新的诗型和诗歌母题,"赠答诗"是其中的重要类型.建安是赠答诗发展史上第一个高潮.建安赠答诗的艺术风貌中深切体现出"风骨"等许多特定的质素.建安诗人在题材内容与艺术表现等方面,对赠答诗多有开拓之功,为后世赠答诗的写作创立了典范.建安以后,中国赠答诗形成了一种类型,并盛兴起来,影响了整个中国诗学.  相似文献   

20.
诗是最讲究艺术形式的艺术,在诗歌这种特殊的体裁中,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地位--诗美的本质.诗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内容沉淀、内隐于艺术形式,使艺术形式成为诗美的本质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