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雕侠侣》作为金庸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描写的是杨康的遗孤杨过与小龙女之间的爱情故事。金庸在此书中成功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杨过和小龙女历经重重阻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更是让读者感慨不已。但是,关于杨过和小龙女之间的爱情历来有很多争议,一些人认为,他们的感情不是爱情,本文着眼于小说,试图分析杨龙之间的情感真相。  相似文献   

2.
张洁慧 《教育艺术》2013,(11):5-7,11
一、导入:金庸、杨过与苏轼师:今天的课希望大家能在心中带一首词走,同时,更要在心中带一个人走,他就是苏轼。这是我生命中最为推崇的古代男性,所以今天我不仅是来上课的,更是来寻找知音的。我想让大家看的不单单是我们平时熟悉的那个豪迈率性的苏轼,更是一个深情的苏轼。向大家隆重介绍我的一位知音,他的名字叫"杨过"。读一读金庸先生《神雕侠侣》的第三十八回,杨过在十六年后等待小龙女而不得的一段场景描写。资料链接:……  相似文献   

3.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神雕侠侣》。不仅如此,我认为《神雕侠侣》是我所读过的小说中屈指可数的可圈可点的奇书之一。“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这两句古诗,是《神雕侠侣》一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诗句。杨过与小龙女,一个机智聪敏,略带几分狂傲,又不乏侠肝义胆;一个聪颖皎慧,清纯美丽,惊世绝俗。一部武侠,能得这二人中的一人,必值得用心一读。有人说《神雕侠侣》是金庸的“情书”,并非戏言。金庸曾说,他回首自己的作品时,有两处情节会令他感动得落泪,其中一处就在《神雕侠侣》中——分别16年后,杨过期待…  相似文献   

4.
何帆 《成长》2007,(10):19-21
才智平车的人却往往成就更大,金庸小说中的郭靖就是一个例子。 郭靖憨厚质朴,但懂得用功不辍,也把握得住善恶的界限,有这两条,就有了后来的郭大侠。像小龙女、周伯通之类的人物,智力固然卓异。但也有其木讷、天真的一面。像杨过这样飞扬洒脱、聪明外溢的,如果不是受尽挫折、性情大变,估计必然是泯然众人矣。[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金庸先生用他的十五部小说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丰满的武侠世界,在刀光剑影的大侠群体中有一个是另类的,另类的让人不敢去相信他出自金庸的笔下,但他却也许是最为精彩的,也是最为平民的,这便是《鹿鼎记》中韦小宝。  相似文献   

6.
金庸培训班     
某日,“金庸培训班”的学生杨过没交作业,班主任金庸温和地问他:过儿,别的“大虾”们都已经交了,你为什么没交? 杨过想了想,又阴又阳地回答说:作业为什么要交? 交了又不一定是自己写的(老是拿兄弟名号招摇撞骗的裘千丈开始不安起来)……写了又不一定会(不小心破了玲珑棋局的虚竹不好意思地看了逍遥子一眼,脸立  相似文献   

7.
《八小时以外》2011,(7):12-12
在《神雕侠侣》中,金庸先生笔下小龙女的独门绝技之一便是能够控制玉蜂,她也曾依靠这门绝技成功地脱离了很多次险境、在现实社会中,这项绝技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8.
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的.我敢说,在古往今来的小说结构上,金庸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序<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在对金庸小说的评价中,冯其庸先生的这句话说得并不过份.他还说:“金庸是当代第一流的小说家,他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奇峰突起,他的作品,将永远是我们民族的一场精神财富!”在同一篇文章中,冯先生总结了金庸小说的情节结构的五个特点,即第一是庞大;第二是紧张;第三是波澜壮阔,奇峰突起;第四前呼后应,细针密线,因果相连而又相隔,叙事无意实有意;第五是奇情壮采,瑰思幻想.”金庸的小说,正是由于有以上这许多结构上的特色,所以使你读他的洋洋数百万言的一部巨著,往往仍能手不释卷的读完而不觉其长”(《序<金庸笔下的一百零八将>》)  相似文献   

9.
才智平平的人往往成就更大。金庸小说中的郭靖就是一个例子。郭靖憨厚质朴,但懂得用功不辍,也把握得住善恶界限,有这两条。就有了后来的郭大侠。像杨过这样飞扬跳脱、聪明外溢的,如果不是受尽挫折、性情大变,估计最终一定是泯然众人矣。  相似文献   

10.
神鹦侠侣     
正我家有一对鹦鹉,它们是"杨过"和"小龙女"。这对神鹦侠侣长得可漂亮了。"杨过"的背上覆盖着翠绿色油亮的羽毛,黄色的脖子上有几个美丽的桃形黑点,嘴巴像鹰嘴一样。"小龙女"和"杨过"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杨过"的鼻子是深蓝色的,而"小龙女"的鼻子是浅蓝色的。它们不光长得漂亮,飞起来也很优雅。  相似文献   

11.
金庸小说——在传统文学与新文学的交汇点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绝非过誉之词.金庸小说的读者层面之广,覆盖面之大,确实令人咂嘴.《金庸传》中有一段评论的话,是对金庸小说的最高称赏:“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两位作家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真正做到了写尽中国人的人生:一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另一便是金庸的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12.
作家声音     
正徐怀中自称一直在孙犁的"豆荚"下流连忘返著名作家徐怀中日前做客羊城晚报,在谈起自己的写作时,徐怀中说:我对孙犁先生是有信仰的,他的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忠诚地记录了我们的革命生活。你看老舍先生写自己的生活写得多么好,但是你让他来写抗美援朝他不可能有那么深入的了解,当然写不过从小就参加革命的人,这就是熟悉和不熟悉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武侠世界于热闹中见孤独,于侠义中见感情。金庸的小说无论在情节的安排上,还是在人物的塑造上,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金庸先生的小说如此受欢迎,我认为最重要一点是,他的小说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情感理想,并且其情感把握,具有深刻的儒家思想内涵。《神雕侠侣》塑造了一个的侠情世界,对侠的张扬,对情的赞美,让人心驰神往。本文重点说说其中情感之美,对爱情理想的构想,对爱情追求的节制。  相似文献   

14.
赏析:人教版教材中选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我们在此选了先生另一篇散文《想北平》。老舍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被誉为“语言大师”的他却用最朴实的语言来描写他对北平的怀念,对青少年时期的追忆,于是就有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想北平》。这篇散文没有波澜壮阔的高潮、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是以一种如话家常的口吻,将故事娓娓道来,朴实无华的语言流露出浓郁的眷念之情。让我们一起步入老舍先生的情感之旅、追思之旅。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  相似文献   

15.
杨过是金庸笔下的人物。回顾他的成长历程,杨过有很多老师值得分析评点。第一位自然是他的母亲穆念慈,可是对杨过影响不大。第二位老师是谁呢?竟然是西毒欧阳锋老师。  相似文献   

16.
我看金庸     
金庸先生的14部武侠小说已被印成多国文字,全球畅销,更有外国朋友把读金庸先生的作品看作是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捷径。香港有两位作家写书发了大财,一位是倪匡,另一位就是“金大虾”了。看了这么多部金先生的作品,也算是一名大“虾”,所以我就侃侃对金先生作品的看法。一部好的武侠作品,一定要有令人神往的武功秘籍,相当鲜明的侠义精神,再加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这便是武侠小说的骨架。仔细分析金庸的小说,发现几条“真理”,我称它为“金氏定律”:一、男主角要么绝对聪明,要么绝对英俊,要么两者兼有。金大侠笔下的男主角…  相似文献   

17.
杨过交作业     
某日,金庸补习班的杨过没交作业,班导郭靖问他为什么不交。杨过答说:“作业为什么要交,交了又不一定是自己写的,(老是拿兄弟名号招摇撞骗的裘千丈开始  相似文献   

18.
一、金庸金庸的爱情故事是抚慰成年人疲惫灵魂的童话其实和琼瑶一样,金庸笔下的爱情都是不现实的,之所以在成年以后没有像抛弃琼瑶一样抛弃他,因为琼瑶式的爱情是为青春期无法实现的炙热的爱欲找到了燃烧的代替品,所以相信十几岁就可以恋爱的美国孩子是不会对琼瑶的小说感兴趣的。而金庸的爱情故事都是抚慰成年人疲惫灵魂的童话。不论讲武侠,还是讲爱情,金庸都是个童话作家。所以当万念俱灰的杨过在十六年后跳下碧水寒潭,走进别梦依稀的茅屋,对镜感叹时光易逝,华发易生的时候,一只纤纤玉手搭上他的肩头:“不是你老了,是我的过儿长大了。”读…  相似文献   

19.
浮世滔滔 /人情渺渺 /一剑飘飘 /一生笑傲   阔别央视版的《笑傲江湖》已久,可听到此歌,仍不禁想起它来。   金庸力作向来便是制片商的衷爱,他的《笑傲江湖》尤其受人喜爱。可其究竟有何玄妙,我也难道出三分,只得对此书中的人物作一番自己的见解,一一道来。   若有人问及最衷爱金庸小说中哪位主人公,我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令狐冲”,他那一笑歌罢大江南北;一剑舞遍神州大地;一生漂泊江湖险隘;一世纠结儿女情愁,无不让人羡煞。可是跳出对他盲目仰慕的怪圈,他却又成为作品中最悲哀的人物之一。   首先从“情”字入手。令…  相似文献   

20.
作为金庸的铁杆拥护者,时常被人问这个问题:“金庸小说中最喜欢的人物是谁?”我的回答常使他们大跌眼镜:“黄药师。”通常他们第一反应是:“你怎么会喜欢一个老头儿?”我觉得这句话真是没道理。黄药师刚出场的时候也就是四五十岁,何谈“老头儿”?再说我们心中的所谓“年龄”只是在小说中出现的那几年,倒退二三十年,连王重阳也是风华正茂的青年,黄药师自然是一翩翩少年.反过来说,后退二三十年,杨过等小辈不也成了老人家?“年龄”之说不攻自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