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酒精中毒对心脏引起的损害。方法:选择36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对其行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动态观察。结果:368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有180例发生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包括心律失常、CK-MB增高、心电图呈ST-T改变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结论:急性酒精中毒造成的心肌损害是普遍且可逆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引发冠心病六大易患因素之一,而且更具有独立危险性。近年随着糖尿病治疗方法的改进,糖尿病酮症的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而急性心肌梗塞已成为中、老年糖尿病者的严重心血管并发病之一。本文对我院1992—1995年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伴糖尿病29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93例,比较临床表现与转归,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便死患者的临床与预后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共122例均经酶学心电图检查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自1982年至1992年10月间在我县医院住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塞53例,以期为农村基层医院对该病的诊治提供借鉴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以心电图上有典型透壁性梗塞的演变图形,结合典型临床表现作出诊断。 1.2 结果统计 10年间共收治典型急性心肌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严重类型。现将我院2006.1~2006.12月收治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们先后对30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4小时内盯段变化进行了分析观察,以其诊断心肌受损程度.资料与方法:心电图记录为例中10例发病在m分钟内,其余发生在数小时至1天内有心电图记录,均立即收入院.人院后马上给心电监护并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根据病情加作V,、\或Y。...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的防治●姜楠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致心肌细胞坏死。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其临床过程非常凶险且愈后较差,死亡率高。因此心肌梗塞的防治早已迫在眉睫。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因95%以上是...  相似文献   

7.
以新西兰大耳白兔为实验对象,研究cAMP类药物美心力(环磷酸腺苷葡甲胺)对缺血预适应心肌的保护性作用.通过典型心电图变化的分析和对比发现外源性cAMP类药物美心力对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心肌有类似缺血预适应性的心肌保护作用,并可增强对缺血预适应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典型心肌梗塞临床分析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塞的重要依据,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症状或心电图不典型,通过40例此例患者,旨在了解非典型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l 临床资料患者40例均具备以下特征:发病后6-12h以内至少做二次心肌酶及一次肌钙蛋白I,其中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成倍增高,肌钙蛋白I(+),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经典  相似文献   

9.
心肌内心电图在心脏移植术后的临床应用(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肌内心电图在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腔法行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中将电极植入所有病人的右室心肌内,连接永久起搏器,手术后动态监测患者心肌内心电图R波振幅的变化(6例).[结果]4例患者术后R波平均振幅较基数无降低,均长期存活,生活质量良好.1例患者术后第6 d R波振幅明显降低,第8 d死亡;另1例患者术后第11 d死于急性肾衰.[结论]心肌内心电图可以进行永久无创性监测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的发生,明显减少了心内膜活检的次数.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Acut myocordialinfarctionAMI)后的左室重构,系指左室梗塞区和非梗塞区的心肌结构和形态发生几何构型的改变,即在AMI早期梗塞膨展(Infarctexpansion,IE),梗塞区的心肌发生扩张和变薄,导致局部室壁  相似文献   

11.
以新西兰大耳白兔为实验对象,研究cAMP类药物美心力(环磷酸腺苷葡甲胺)对缺血预适应心的保护性作用。通过典型心电图变化的分析和对比发现外源性cAMP类药物美心力对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心肌有类似缺血预适应性的心肌保护作用,并可增强对缺血预适应心股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的原因。方法:对我院38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误诊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多样化,误诊时间2—24h,经完善相关检查(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并给予积极治疗,死亡4例,好转34例。为降低死亡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识,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室壁形态和运动的改变以及心电图和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症状发作后1-14天进行首次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个月内复查2-3次.出院后隔3-4个月复查一次.重点观察左室形态和大小、室壁厚度及运动协调性、室壁运动幅度及室壁增厚率、室壁膨出及心包渗出情况.结果 23例中,与心电图相对应部位的室壁异常21例(91.3%),室壁膨出3例(13.04%).心尖室壁瘤形成2例(8.69%).室壁膨出检出时间为2-14天,随访3例室壁膨出患者中2例形成室壁瘤,1例于发病2个月后室壁膨出消失.形成室壁瘤者梗塞面积大,心电图上坏死性Q波在3个或3个以上导联,且振幅深,多呈QR形或QS形,心功能多在Ⅲ-Ⅳ级,有严重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结论 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快速检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可鉴别心肌缺血、早期急性心肌梗塞和非缺血性胸痛,对临床上突发性杂音性质进行准确鉴别诊断,对急性心肌梗塞并乳头肌功能不全或穿孔有决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变异型心绞痛,系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心肌供氧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心电图综合征。其典型表现为周期性反复发作的静息性心绞痛,主要心电图改变为心绞痛发作时ST段呈一过性上抬伴有对应导联ST段压低,发作缓解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近年来,我院共收治几例变异性心绞痛,其中一例在发作时心电图上出现暂时性异常Q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与心肌损害、心肌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 6 6例小儿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 4 6例。结果 :近年来小儿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损害、心肌炎愈来愈多 ,其中暴发性心肌炎 4例 ,心包炎 3例 ,且暴发性心肌炎者无一存活。结论 :小儿病毒性脑炎容易合并心肌损害、心肌炎 ,呈正相关性 ,且多由柯萨奇病毒B组引起。  相似文献   

16.
宋淑怡 《考试周刊》2013,(1):196-196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也是威胁生命较重的疾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达20~30min以上,即可发生AMI。其主要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通、发热、WBC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因此,必须争分夺秒,全力抢救,诊断确立后密切监护和良好的护理甚为重要。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情能否转归。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非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我院1996.6~2001.6月收治的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非手术治疗情况结果42例非手术治疗中,发生并发症7例(14.3%),死亡3例(7.1%),平均住院天数32d.结论早期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不典型心电图的主要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AMI患者的不典型心电图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其表现及原因。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的主要表现包括:显著而持续性ST段压低及T波倒置、T波高耸、R波递增不良或逆递增、束支传导阻滞、U波倒置等。结论:对心电图表现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以动态的心电监测及心肌酶谱改变,结合临床症状及时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根据16例老年性急性凡肌梗塞的心电图首要改变,将其分为窦缓、窦停和房室传导阻滞(AVB)三组,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为依据,对其临床表现、心肌酶学检测和心电图的定位诊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结果显示三组病人的临床表现相似,均有不同程度高血压(93.7%)、冠心病(87.5%)、糖尿病(81.3%)、高血脂(62.5%)和长期吸烟史(68.7%),以晕厥为首发症状(100%),脉缓(93.8%)伴低血压(56.3%)心电图定位诊断显示窦缓织对应下壁,窦停组对应下壁和侧壁,房室传导组对应下壁、正后壁、右室和侧壁。心肌酶学检测以肌酸磷酸肌酶(CK—MB)的峰值为标准,CK-MB的高低与梗塞面积大小和AVB存在与否有正相关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AVB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和狭窄程度较窦缓组和窦停组严重(88.8%对57.1%,P<0.05),尤其是优势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突出。结论 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心电图常以窦缓、窦停或AVB为其突出改变,对应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三组病变与冠脉病变的支数和狭窄程度有关,尤其是优势型的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是AVB发生的重要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AMI)近年国内发病数渐趋增多我院自1979年9月至1984年5月收治 AMI100例(101例次),现将其心律失常检出情况及22例死亡病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探讨。资料与分析本组101例次 AMI 病例均为住院病人,主要为本市居民。诊断系按 WHO 公布的统一标准。根据临床表现,特异性心电图动态改变及血清酶测定等综合判断而确立的。于住院期间填写统一表格,然后汇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