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一座大厦里多树几个支柱本没有问题,树对了会更有利于大厦的稳固;但如果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用错误的方式树了一根支柱,那便会成了问题。不幸的是,眼下的房地产业似乎成了“问题支柱”。面对目前价格高危的房市,人们不能不思考:对于一个产业的定位,仅仅从纯经济的角度去考量,够吗?要不要兼顾社会实情?房价高危谁之过?房地产业正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在当前房价飞涨、普通市民大呼买不起房而对房地产业大加挞伐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造成房价高危的根本原因?房地产市场上的各种偏差、出轨行为的源头究竟在哪儿?上海、杭州、南…  相似文献   

2.
国家7部门出台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被业界称为“八条铁规”。政府部门针对目前房市投资过旺、涨幅过快等“病症”,打出了一套精确的“组合拳”。在政策调整及市场低迷的双重压力下,狂飚突进的长三角房价终现疲软。然而,在长三角的房价泡沫尚未挤尽之前,老百姓  相似文献   

3.
《出版参考》2009,(21):20-20
本刊讯房地产、房价、房市,一直是近年中国人所关心的热点话题,因为它和所有人息息相关,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会被它的震荡拨动心弦。而政府、房地产商与消费者,也是三足鼎立各有河山,因此政府有关房地产行业、房市、房价的每项政策和每个新出台法规,以及相关部门哪怕一点点新动向,都会引起一轮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风暴,而街头巷尾的百姓们则更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4.
到了重庆嫌自己结婚太早,到了上海就知道楼有多高."建筑的整体高度与房价的均价成正比的定理在上海是绝好的印证.重庆的美女虽美却过于"麻辣",一般人难以接受,而上海高楼虽壮观,房价之高却也让人咋舌.在全国各城市房价都在上涨的同时,上海房市的均价则在下降,然而,买房子的人却不以为然:"都说上海房价降了,为什么我们没感觉到.  相似文献   

5.
吴晓波 《报林求索》2012,(4):186-186
<正>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泡沫化生存将是未来的常态,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视泡沫为洪水猛兽,而应学会与泡沫共舞。什么是泡沫?老奸巨猾的格林斯潘说:泡沫不破灭就没法知道那是泡沫。比如上海的房价,从2000年前后的5000元一平方米,涨到3万多一平方米,够夸张的了。你如果每月有2万元收入,想买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恐怕每天只靠呼吸空气生活,也得存15年的钱。一般的人,都说那是相当的泡沫了。  相似文献   

6.
《安徽史学》1984年第4期刊载徐修宜文章《曹操是三国时期人吗?》,文章指出: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在介绍曹操时,说他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此说值得商榷。确切地说,曹操应为东汉末期人。其一,曹操生于东汉末年。他生前虽然掌握了东汉末期政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市场学?它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在经济学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这是每一个从事市场理论研究的经济学的同仁们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冰的新著《现代市场理论》(以下简称《理论》)对此做了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星岛 《青年记者》2007,(9):65-66
在全球平面媒体一片低迷中,过去10年,《经济学人》的发行量,每年都以7%到9%间的速度上升。目前,《经济学人》的发行量为113万多份,比10年前上升了87%。一本在伦敦编辑的周刊,凭什么可以在全球平面媒体低迷中,独树一帜,屹立不摇?《中国时报》的文章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9.
1.知识分子:在公共与个人之间——读韩石山《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梁展刊载于2006年01期2.经济学的悲喜剧秋风刊载于2006年02期3.精英和大众的“二人传”模式王晓渔刊载于2006年12期【我们的话】在《中国图书评论》近二十年的思索、实践历程中,我们始终坚信,在纸墨小书和社会文化大书,乃至人类精神的无字天书之间一定款曲暗通,只不过它曲折幽深,踽踽难行,而书评媒体就是最忠实的烛照人!所以,我们执着人生却并不纠缠琐屑,探求本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近日,安妮宝贝主编《大方》的消息引起各界极大关注,媒体、读者通过微博、论坛表示了强烈好奇和兴趣。《大方》是怎样的一本杂志书?创刊号将刊载哪些重量级作家的精彩作品?安妮宝贝是只出任《大方》主编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学人》和《纽约客》发行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谜团也接踵而来:综合性的多主题时政杂志今后能否继续主导时政杂志领域?是否该杂志市场自身正在分化?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谁将最终坐稳时政杂志的前三甲呢?  相似文献   

12.
《出版工作》编辑部: 贵刊1987年第6期刊载李建南的文章,对我社出版的《消费经济学概论》的一些段落存在语病提出了批评。我社作了认真查对,认为批评是正确的,我们诚恳接受,并向李建南表示感谢。《消费经济学概论》是一本内容较为充实的专题著作,我们在初审、复审、终审过程中,较为注意对观点、结构的审查,忽视了对文字的精心推敲和加工,同时对校样亦未进行认真审读。这说明  相似文献   

13.
梁捷 《中国图书评论》2011,(3):16-19,26
幸福指数的变化,恐怕不能准确刻画房价飞涨对人们幸福观的影响。与五年前相比较,也许今天我们真地需要另一种全新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4.
异想天开:“诺贝尔大追寻”毛浩1994年底,北京的高级领导层和经济界圈子里传看着一份在四川成都出版的小报《经济学消息报》,在这份报纸上连续刊载了该报特派记者对12名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采访。世界经济学大师们对中国经济改革的见解引起了中央领导、国务...  相似文献   

15.
免费报纸对我国读者来说还属新鲜事物。免费报纸任人取阅 ,会不会被人拿光去当废报纸卖?不少人有此疑问。经济学者、香港《信报》创始人林行止在今年第7期《财经》杂志发表文章《吃角子机不同设计的经济学原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了无人售报形式的可能性 ,其观点对免费报纸的发行难题不无启发。为开扩读者视野、启发读者思考 ,我们特将林先生的文章摘选如下。———编者  相似文献   

16.
买房PK租房     
《新闻世界》2008,(4):48-48
随着房价的飞涨,买房已经成为很多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很多人为了拥有一套真正属于自己的住房而不惜从城区搬到郊县,在每日上下班的长途跋涉中,居住新房的好心情被拥挤的交通慢慢地消耗掉。租房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中国人似乎更愿意担负这个压力也不愿轻闲租房度日。  相似文献   

17.
2008年,中国的证券市场和楼市都正在痛苦地“挤泡泡”。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则似乎已经看到泡沫破裂的景象。蔡林海博士的新著《美国楼市泡沫的故事:次贷危机与股市震荡》,通过对“楼市打折、房价下跌、房贷‘断供’、股市震荡、通货膨胀……”等关键词的分析,为我们描述和分析了美国经济现状中的众多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月1日,新的《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如今4个月过去了,从现实情况来看,新《劳动合同法》的施行,除了让部分敏感敬业的编辑及时策划了一批"新劳动合同法解读"之类的应景畅销书外,对出版业带来的冲击远没有飞涨的纸价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1986年第一期《新闻记者》刊登的《边缘新闻学有哪几门?》一文中,提到有门边缘新闻学叫“新闻经济学”。“新闻经济学”是研究什么规律的学问?包含那些内容? 南京读者金惠风新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业经营方式、经济活动、企业管理特点及规律的边缘学科。研究的领域,从宏观上来说,包括新闻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新闻业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方式。从微观上说,着重研究新  相似文献   

20.
《工人日报》9月8日刊载贾建林、李根成的文章说,同其他许多读过《西行漫记》这本书的人一样对封面和扉页上的那位高大雄伟、气宇轩昂的号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这位代表红军形象的“号手”是谁呢?前些日子,他们在和南京军区干休所的一位老同志谈话中,意外地了解到了“红色中国的象征”原来是海军指挥学院的第三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