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我发现他们的学者不太逛书店,至少不像我们中国学者那样逛书店。在中国,逛书店几乎成了一个研究文史哲,特别是研究中国传统学问的人的一种习惯。如果别人觉得你不逛书店或者不会逛书店,那就好像是说你没学问。  相似文献   

2.
从1998年开始原本两年一次的台北书展改成了每年举行,而且书展总在春节过后,于是参加书展就成了出版人的"团拜"活动。互道恭喜之后同逛书展,话  相似文献   

3.
版本琐记     
逛书摊寻旧书余生已晚,在不知世事的时候,苏州旧书业已经消歇,但观前街上还有一家,或许是新华书店的旧书门市部,也说不准。记得大人带我去逛观前街,到黄天源吃了一碗虾肉馄饨后,就到对过采芝斋东面的一家旧书店,那是民国时的建筑,有几级台阶,店堂里暗暗的,满是书的味道和灰尘,大人让我在一张堆满书的大桌上挑书,我就挑了一本《动脑筋的爷爷》,因为我识这几个字,彩印封面上的画,至今还有印象。当"文革"将近结束,怡园对面的古旧书店重新开张,既有新印的"二十四史"、"法家"著作,更多的是碑帖和线装书。自此以后,拿出来卖的书越来越多,至八十年代初竟有铺天盖地之势。如今想来,书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14日,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南京气象"发布了一条有关"PM2.5细微颗粒物浓度"的微博,不过这条微博很快就被删除,此事一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争议。2011年12月1日,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专门就"南京气象局官方微博公布PM2.5数据后又删除"作了回应:"气象部门有很严格的业务规范,官方微博也做了严  相似文献   

5.
练出来了     
老婆是个购物狂,每周必逛两次街,每次不把兜里的钱花完决不回家。半个月前,老婆一次逛街就花了两千多元,又刷新了逛街记录。我对老婆说:"你就不能少去逛街,在家呆着。"老婆反驳  相似文献   

6.
樊勇 《新闻爱好者》2011,(17):100-101
如今,电视节目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并越来越受到业界同仁的关注。一个节目类型火了,全国很快就会"一片红"。比如《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被看好,立即就有《阿六头说新闻》、《兰州零距离》、《成都全接触650播报》、《民生大参考》、《郑州大民生》、《都市报  相似文献   

7.
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土壤以及密布的江河湖泊等都非常适宜蚕桑的生长。六朝时期就有了"斗场锦署"。尤其是到了明、清两代,南京丝织业到了"极盛时期",在当时已发展成南京的"支柱产业"。除官办织局外,民间散户更是星罗棋布,江南江北、淮水两岸真可谓"万户机杼声"。直接从业者十万余人,而依靠丝织为生的市场多达20余万人,年产值达白银1200万两以上。南京的特殊地理环境形成了"冬冷夏热"的气候,丝织工人们常年累月地在机房中劳作,寒冬不准生火,双手常被冻裂;酷暑不准乘凉,酷暑难熬。明代陈大声在  相似文献   

8.
过年读书     
正似乎小时候都有过"过年不读书"的观念,记得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刚认字不久,就会流畅地背一首童谣,歌词至今依然记得一清二楚: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等到秋凉冬已到,收拾书包过新年。"收拾书包过新年"正是宣布过年可以不读书的明证。于是就束书不读,忙乎着吃喝玩乐,走亲戚,逛集市等年事。过了几年,已有十来岁的时候,家长开始约束,要求用些时间读点书。  相似文献   

9.
八月的北京,空气中都散发着奥运的味道,笔者在逛书店时发现"奥运图书"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蓦然发现"符号中国"系列图书,很是让人惊艳。情不自禁打开翻阅,下意识地看了策划人一栏,"蒋一谈"三字翩然入眼,原来是他的大手笔,接下来,就在最短的时间,到读图时代公司,就图文出版相关问题采访了公司董事长蒋一谈先生。  相似文献   

10.
秋天书     
桂苓 《出版广角》2006,(2):24-25
逛地坛书市的最佳状态是如同逛地坛的正月庙会,不抱任何目的,就当是遛弯,闲逛,信马由缰,如有收获,就是大喜悦。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时代,文艺作品尤其是影视剧作品的传播对于城市形象宣传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本文主要就如何抓住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的机遇,更好地向外传播"文学南京"这一城市形象的问题,从南京的文学资源储量、文学资源的开发现状、影像与文学联动传播的机遇这三个方面浅析了文学南京与影像南京联动传播这一传播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省钱又方便""现在有了动车组列车真方便,我早晨8点24分从合肥站上的车,仅59分钟就到南京了。"近日,合肥的刘先生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和侄子乘坐合肥开往上海方向的D477次列车到南京旅游,他打算带他们到商业街转转,下午到中山陵玩玩,再乘17点30分的南京开往合肥的D496次列车返回合肥,"这样18点半我们就可以到家,还省了住宿费,省钱又方便"。  相似文献   

13.
神保町书蟲     
东京的神保町,就像伦敦的查令十字街、巴黎的塞纳河畔、北京的琉璃厂,是古旧书收藏者的圣地。作者池谷伊佐夫集30年以上的"书虫"经验,更加上本身的漫画专业,写就这本有图、有文、有事实、有掌故的行家随笔,娓娓道出神保町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自己逛书店、买古书的独门秘诀,更为有志投身古旧书店经营的人,提供最全面的咨询与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慰安妇"制度是二战时期日军实施的一项性奴隶制度,而慰安所则是实施"慰安妇"制度的场所.战时南京日军很多,日军在南京建立了很多慰安所.在南京调查得知的40多所慰安所中,有一个叫"人民慰安所"的较为特殊,虽然以"慰安所"冠名,但是也有普通妓院的嫌疑.对此作初步的考证,以确定"人民慰安所"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江元丽 《青年记者》2008,(12):94-95
存在的问题 2002年1月1日,以"我们就在你身边,我们与南京没有距离"为口号的一档新闻节目--<南京零距离>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隆重推出,这对历来只强调"上情下达"而忽视"下情上达"的中国新闻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南京零距离>栏目在招标中得到了1.0088亿元的广告代理费,成为了中国身价最高的电视新闻栏目,创造了中国电视新闻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6.
淘书人说     
淘书人有些像那些爱逛商店的女人,她们逛之前往往并没有什么事先确定的具体目标,只是逛一下,有可买的便买,无中意的也不沮丧,其间的快乐便在于“逛”本身。  相似文献   

17.
<南京!南京!>里出现的人物很多,有中国军人,有普通市民,有妓女,也有拉贝这样值得尊重的外国人,但真正贯穿始终的,却是屠城队伍当中的一员:日本小军官角川.在导演陆川的镜头里,角川接近"完美":洁身自好、对慰安妇百合子的爱情纯真执著,就连枪杀姜淑云,也是为了使她免遭凌辱,影片的结尾,他更是毅然放走两个中国人,然后以自杀来完成了灵魂的救赎……  相似文献   

18.
"南有南京,北有北京"。中国学术南北之异,由来已久。近代以来,上海经济地位提升而南京退出首都位置后,上海逐渐取代南京成为南方的代言城市。南北方学术文化名人也多汇集京沪两地,最具代表性的当  相似文献   

19.
我到南京以后买的第一本书,大概就是黄裳先生的<金陵五记>,在他那别具风味的笔下,南京愈显出其与众不同之处.书中有两篇关于南京书文化的文章,即<关于"泽存书库">和<访"盋山精舍">,引起了我访游南京书文化遗迹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闫峰  王兆辉 《云南档案》2008,(12):16-18
<正>一、追求进步真理,投身西南服务团1943年,我考进中山大学。次年,国民党军队"豫湘桂大溃退",被日本鬼子赶出"火城"桂林,到了重庆,就进入中央大学借读。1946年初,在重庆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学生导报社。6月,中央大学由重庆搬回南京,我也跟着到了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