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她是个女人,但她不是个普通的女;她不会创作,但她却创造了艺术史上的一个标记;她的名字听来可能觉生,但跟她相关的太多人,都是耳熟能详的角色。——她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爱人与女先锋,Peggy Guggerheim(佩姬·古根海姆)。恰逢她115周年诞辰之际,ARTY带你一窥这位收藏女王的传奇一生。  相似文献   

2.
黎福清 《收藏》2007,(3):165-165
《收藏》杂志是我国大陆创刊最早的一份收藏类期刊,是我最喜欢的期刊之一,15年来,她给我喜,给我乐,给我知识,给我指点收藏中的疑难,给我文化艺术的养分。她助我成为一位收藏家,一位酒文化方面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3.
周建华 《收藏》2007,(4):165-165
屈指数来,我与《收藏》杂志的缘分,已有10年了。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收藏》杂志,一见钟情,从此每期必买,未有间断。当初真没有想到,《收藏》的世界是如此的浩瀚深邃,是《收藏》引领我走进了一个无比绮丽的收藏世界。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1,(12):I0010-I0011
出团时间:2012年3月18日~25日全程7天 《收藏》杂志成立20周年之际,中国收藏家俱乐部和《收藏》杂志社组团与中国藏家共赴欧洲,参加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25周年庆,体验丰富多彩的艺术之旅。  相似文献   

5.
守望     
《收藏》2021,(1):1-1
从现在向后回望28年,在1993年的元月,《收藏》杂志刚刚创刊,稚嫩的面孔尚有铅字印刷的温热,忐忑之中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有多少藏家从一开始就接纳并包容了《收藏》,就有多少责任和担当压在这本薄薄的杂志身上。风里雨里不离不弃,《收藏》和无数藏家读者一起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艺术市场的启蒙,又一起经历了21世纪头20年艺术市场的风起云涌。我们曾经一起为民间收藏鼓与呼,也一起投身到互联网艺术领域,接受流量时代的洗礼;我们一起见证了拍卖市场亿元时代的疯狂,也一起体会了自媒体时代的虚假繁荣和喧嚣。白驹过隙,披沙沥金,在信息时代,一个新兴的行业随时都会变成传统行业,《收藏》的节奏却显得不合时宜,坚守着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守着专家办刊的理念,坚守着与藏家一起成长的期望,固执如磐石。  相似文献   

6.
张鸿宾 《收藏》2016,(5):170-173
W 2015年,ARC国际具象艺术沙龙大奖赛首先在中国设立办事机构,同时首次接纳中国媒体《收藏》杂志作为其战略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7.
全国收藏类知名品牌杂志《收藏界》即将迎来她的创刊十周年。作为一个古陶瓷收藏者和陶瓷文化的研究者,我与她的不离不弃、情感深深,这使我不得不坐在电脑前敲起字盘,诉述我对她的感谢之情。我是一个自由撰稿人,从2003年起开始撰写四川古陶瓷学术性的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8.
桃之夭夭     
陶子 《收藏》2015,(6):75-77
三月。摘桃记。新年伊始霜霰雪融,春雷阵阵惊蛰初现。虽春景燕尔可此时言说摘桃,世人也皆当浑说。且先不说桃树上芽叶可全,春寒料峭未销尽也足以断绝了所有想象。可是就算现实光景如此,青年艺术家吴俊勇先生和国内先锋艺术杂志ARTY的合作还是独辟蹊径的带给我们不凡的"摘桃"经历。这场邂逅源自于吴俊勇与ARTY共同推出的"摘桃记"主题  相似文献   

9.
高阿申 《收藏》2013,(15):153-154
给《收藏》杂志投稿始于2003年。那年,笔者连续寄去《历代瓷器龙纹浅议》《明清瓷制笔筒鉴识》《浅谈瓷塑的流变与收藏》3篇稿子。先后刊登在同年《收藏》第7期、第11期和次年的第1期上。《历代瓷器龙纹浅议》一文还有幸获得《收藏》杂志2003年度好稿评选二等奖。2003年正值《收藏》创刊十周年,由于对《收藏》心仪已久,不知不觉中,以文章为她的庆典献上了一份薄礼。现在回想起来,这就是缘分。记忆《收藏》20世纪80年代,笔者便涉  相似文献   

10.
高阿申 《收藏》2013,(8):153-154
给《收藏》杂志投稿始于2003年。那年,笔者连续寄去《历代瓷器龙纹浅议》《明清瓷制笔筒鉴识》《浅谈瓷塑的流变与收藏》3篇稿子。先后刊登在同年《收藏》第7期、第11期和次年的第1期上。《历代瓷器龙纹浅议》一文还有幸获得《收藏》杂志2003年度好稿评选二等奖。2003年正值《收藏》创刊十周年,由于对《收藏》心仪已久,不知不觉中,以文章为她的庆典献上了一份薄礼。现在回想起来,这就是缘分。记忆《收藏》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8,(10)
正《收藏》杂志诞生于1993年,是中国内地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的收藏类专业期刊。《收藏》见证了从1993年到2018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最辉煌的25年,并在发展中促进了收藏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值此25周年之际,《收藏》杂志特举办"收藏杂志杯"最具收藏价值藏品全国海选活动。以期梳理收藏成果,了解收藏市场发展情况。1.本次活动分为书画、陶瓷、青铜器、钱币、佛像、红色收藏、玉器、古籍碑帖、紫砂、杂项等十大类。2.各类别藏品将分别入选前十名,获奖藏品将颁发"收藏杂志杯"纪念奖杯、证书。3.获奖藏品将在《收藏》杂志上公示,并由《收藏》杂志聘请专家撰文,在《收藏》杂志进行专题报道、著录。  相似文献   

12.
《收藏》2012,(24):2
从1993到2013,伴随着无数读者的支持与呵护,《收藏》杂志走过了20载春秋。这是《收藏》杂志从诞生走向成熟的20年,更是中国当代民间收藏从觉醒走向腾飞的20年。20年来,《收藏》杂志与您一起经历了中国当代民间收藏从艰辛到辉煌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收藏行为逐渐走入无数中国百姓文化生活的发展轨迹。20年的存在,既是《收藏》杂志的责任与坚持,更是投身于收藏的您的执著与守望。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12,(20):101
作为主办方,《收藏》杂志社社长、"2012西洋古董·艺术品博览会"总策划杨敏在接受各方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通过努力,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收藏时代,审美和生活将是这个时代的主流——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有更多机会认识世界,从经济到文化,有能力了解国外艺术和文化。视野扩大之后的中国人有能力欣赏西洋古董艺术品,也有能力消费和收藏世界顶级艺术品,西洋古董艺术也开始全新历程。设立西洋古董艺术品博览会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搭建一个连接西方古董商和中国消费者的平台,满足国内市场对于  相似文献   

14.
贾关法 《收藏》2007,(4):166-166
初识《收藏》,是1994年我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在翻阅报刊杂志征订目录时无意中发现有《收藏》这份杂志,她一下子唤起了我沉睡已久的收藏意识。  相似文献   

15.
开篇语     
敏行 《收藏》2008,(9):3-3
盛世收藏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日新月异.近十几年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置身这样的时代.《收藏》杂志是幸运的,作为国内最先面世的综合类收藏期刊.她和众多读者一道共同见证和经历着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从萌动到繁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收藏》2013,(10):146-149
由《收藏》杂志社策划、主编的《〈收藏〉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图册》,作为《收藏》杂志2013年增刊,于10月份正式出版发行。这本图册其收入精美图片248幅,大16开本、105页,全面反映了《收藏》杂志创刊2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非凡成就。20年来,《收藏》杂志在两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稳步发展,在收藏家、艺术家、艺术品拍卖行、古玩城、画廊等艺术品收藏领域机构和同仁的支持下,在传播收藏文化,推进中国民间收藏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7,(5)
正鲁本是世界公认的顶级粉彩画大师。法国著名艺术杂志出版的全球《40位粉彩大师》,鲁本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2016年,《收藏》杂志与全球最大的艺术机构美国"ARC艺术复兴中心"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并在"第12届ARC艺术沙龙大奖赛"上设立"《收藏》杂志奖",鲁本的参展作品《维纳斯的暮年》斩获此奖。近日,本刊采访了鲁本,就其艺术主张、学习历程与创作心得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7,(4)
正1993年,在陕西这片文化沃土,杨才玉先生凭借他对文史工作的一腔热血,创办了《收藏》杂志,填补了当时中国期刊界无一本收藏类专业期刊的空白,并在发展中促进了收藏知识和收藏经验的传播和普及、同时,这又反作用于中国的民间收藏,催发了收藏品市场的发育和成熟,推动了收藏理论的研讨和收藏学的建立,影响并带动了收藏类传媒的创办、出版热。《收藏》杂志至今已走过艰辛而灿烂的25年历程。在创刊10周年时,这本承载着厚重文化积淀的杂志走入人民大会堂举办座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9,(10)
正1993年,中国大陆第一家艺术收藏类期刊《收藏》杂志诞生,填补了当时中国期刊界无一本收藏类专业期刊的空白。见证了从1993~2019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最辉煌的26年,并在发展中促进了收藏知识和收藏经验的传播和普及,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的信赖。值喜逢建国70周年之际,为梳理建国后民间收藏成果,提供藏品交流的机会,了解收藏市场发展情况,特举办第二届"收藏杂志杯"最具收藏价值藏品全国海选活动。本次活动由匡时iCouncil美好生活拍卖行,"收藏军师策"鉴宝微信程序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3,(1):170-170
由文化出版界专家祝君波先生撰写的《祝君波谈收藏》一书,近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15万字30余篇文章,分成“收藏篇”和“市场篇”两部分,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总结了收藏活动的规律,提出了一些重要且独到的见解,重点篇目如《收藏的三种境界》《国家收藏和私家收藏应并行发展》《收藏家的创造性劳动》《收藏也是创意产业》《收藏行为的私人性和社会性》;二是总结了历史经验,对新形势下收藏的变化作出了理论解释,重点篇目如《收藏环境和观念的变化》《私家收藏的历史新阶段》《华人收藏事业的现状和展望》《廿载斗转呼唤回归》;三是研究收藏和市场的相互关系,对艺术市场的理论构建提出独到的论点,提供了珍贵的借鉴,重点篇目如《跨入亿元时代的中国收藏》《收藏家的条件和素质》《选择艺术品的三项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