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虎妞 《知识窗》2010,(8):39-39
老师叫大家画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个小朋友实在不知道画什么.就偷看同桌。只见同桌用黑蜡笔在白纸上狂涂.涂完一面再涂另一面.最后两面全都涂满了黑色。小朋友忍不住问:“你画的是什么啊?”同桌答:“紫菜。”  相似文献   

2.
魏晓萍 《科教文汇》2014,(17):202-203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生命个体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以及社会产生各种关系,幼儿也不例外。幼儿期是一个“社会人”的起步阶段,幼儿从一个“人人为我”的家庭小环境,进入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对于幼儿来说是新奇、陌生的,只有通过自主的交往才能帮助孩子积累认知经验,逐渐融入大环境,逐步成为“社会人”,促使其社会性得到发展。然而幼儿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其认知、心理尚不成熟,且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幼儿保护过度,因此幼儿缺乏自立能力,缺少与他人以及社会交往的经验。在幼儿园常会发现孩子因交往能力差不愿上幼儿园:“妈妈,我们班小朋友不跟我玩。”还有小朋友说:“我们班某某小朋友欺负我。”孩子之间因争抢玩具发生打斗现象,受害一方家长不是手足无措就是找老师、家长理论。幼儿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每一班就是一个小团体。  相似文献   

3.
陈凤爱 《知识窗》2013,(3):66-6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句话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对教师的情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就能形成反馈.使爱在师生之间流淌.即“动情效应”.它能使师生的人格得到升华.激发出巨大的能量和潜能。  相似文献   

4.
林清玄出生于台湾高雄旗山一个普通农家,父母都是乡下平凡的农夫,他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从小就有很多美好的梦想。有一天,林清玄在地里干活时,对正在劳作的父亲说:“我长大了,要到台北去,还要坐飞机。”父亲一巴掌打在他的身上:“孩子,别幻想了,我保证你一辈子都不可能办到。”  相似文献   

5.
伊莎 《发明与创新》2010,(10):59-59
有这么一个孩子,因经常“说谎”,在同学中人缘并不好。例如,他在拾到一块形状古怪的石头时,会对同学们说:“大家看,这可是一块很值钱的宝石。”结果只能引起大家的哄堂大笑。然而这个孩子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改变,依然我行我素,对周围的东西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开心剧场     
《发明与创新》2009,(7):64-64
只错一个字 王小明对同桌说:“昨天我在作文里只写错了一个字,就被老爸狠狠揍了一顿!”同桌很惊讶地问:“哪一个字?”王小明说:“不就是把‘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嘛。”  相似文献   

7.
取名     
易教授70多岁才抱上孙子,全家对这小东西异常疼爱,越是这样,取名就越难,所以直到周岁还没取上名字。易教授是个文学家,他认为孩子应成为一个诗人,所以应该叫易东坡;孩子的父亲是个京剧演员,自然认为孩子应叫易兰芳;小姨是个歌迷,希望孩子将来成为歌星,应叫易学友。大家各抒己见,互不相让。易教授发话了:“这样吧,在地上放上苏东坡文集、梅兰芳剧照、张学友唱片,让孩子自己来选,选什么叫什么。”放好东西之后,把孩子放在地上。只见孩子瞧瞧这个,摸摸那个,但都没拿,只见他爬向墙角,抱起那里的一个空汽水罐,大家惊呼:“莫非这孩子想叫易拉罐!”…  相似文献   

8.
姜海霞 《知识窗》2010,(10):58-58
鲁迅自幼就喜爱猜谜。他在《自言自语》一文中深情回忆:“水村的夏夜.摇着大芭蕉扇,在大树下乘凉,是一件极舒服的事。男女都谈些闲天,说些故事。孩子是唱歌的唱歌,猜谜语的猜谜语。”事隔30年后,他在《长命灯》里留下了他儿时有记忆的唯一一条谜语:“白篷船,红划楫,摇到对岸歇一歇。点心吃一些。戏文唱一出。”  相似文献   

9.
罗光太 《知识窗》2013,(2):60-60
杨安民是我的初中同学。平凡、本分、成绩垫底的他在班上默默无闻.就像“隐形人”一样.明明在眼前.也会让人熟视无睹。同学两年.我都没有和他说过几句话。临近毕业的最后半年.我们同桌了三个月时间.我不喜欢他.也看不起他.觉得他笨。那时面对呼啸而来的中考.大家都争分夺秒.根本无暇顾及其他。  相似文献   

10.
桥玄舍子     
顾建平 《知识窗》2013,(23):55-55
桥玄是东汉末年人,在汉灵帝刘宏时期曾任太尉之职。一天.他五岁的小儿子在门口玩,忽然来了一条大汉,一把抓住他儿子,拔出刀来对着孩子的胸膛说:“跟我走!要不,杀了你!”孩子吓得大哭大叫。家人闻声赶来,见状大惊。大汉拖着孩子,叫道:“快传话给桥玄,叫他拿一百万钱来,可保他的爱子平安无事,不然,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相似文献   

11.
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只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  相似文献   

12.
我是在看到那个故事后才萌生养鸽子的念头的。故事说1940年德国占领巴黎后,有个爱养鸽子的孩子没有逃走,他的父亲已牺牲在战场上,家中只剩下他和祖父,还有那一大群鸽子。每天傍晚他都用一面红旗在房顶上赶鸽子,让鸽子在天上飞翔。平时他用白布条赶鸽子,城市沦陷后他便不再用了,因为那样会使敌人以为他们要投降。一个傍晚他像往常一样在屋顶上赶鸽子,一群德国兵冲进了院子并爬上房顶,一个士兵恶狠狠地问:“你拿的是什么?”孩子自豪地回答:“红旗!”德国兵扑过去狠打他,他依然坚强地站着,红旗依然在飘扬。  相似文献   

13.
大人应该向孩子们学习,特别是搞发明创造的人,更应该向孩子们学习。为什么?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理由:从孩子们的特点看,首先是好奇心强。好奇心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乃至志趣特长的基石,是任何一个成功者,特别是搞发明创造的人,必须具有的基本品质。爱迪生为什么要孵小鸡,是因为他看见母鸡孵小鸡好奇而做的试验。爱迪生从小就具有的好奇心,为他后来成为发明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是求知欲旺。好动好问是孩子的天性,是资质聪颖的一种表现。在孩子的眼里,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未知数,正因为他们什么也不懂,又什么都想知道,而且幼稚…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应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享受学习如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享受学习的舞台?我在语文教学中做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苏洁 《知识窗》2013,(13):42-43
这天.美国爱达荷州一家电子公司的高级工程师莫铎很晚才回到家.可他的两个宝贝儿子还没有睡.在等莫铎讲故事给他们听。大儿子乔治说:“爸爸,我想听《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可小儿子约翰却嚷着:“爸爸,我不爱听,你给我讲《神灯的故事》。”两个孩子互不相让,彼此争吵起来。莫铎只好安慰他们说:“乖儿子.别吵了.爸爸都给你们讲。”两个孩子这才安静下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信息》2014,(1):132-132
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ISBN所属分类苏药[口述],王海珍著人民出版社2011-11-019787010126586图书〉励志与成功〉行业成功指南《车库咖啡:“中国硅谷“的创业梦》中的故事有90后开始闯荡创业江湖的张果,他在尝试网络上最火爆的新生事物——微电影:也有互联网的老兵林兴陆,他的目标是做一个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的”儿童音像馆”:还有极客李笑来,他在虚拟的比特币里追寻……所有这些人物,都是从”车库咖啡”成长出来。车库的创始人苏给自己的定位只是投资者和创业者交流的媒介,他认为”做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王晓虹 《科教文汇》2007,(3X):95-95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他们的学习必然闪烁着创造的火花和人性的光辉。《课标》在“基本理念”中也指出:“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优、中、差学生的存在。”教师应正视这一现实,在教学中要深刻领悟《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的“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重要理念,实现课堂教学个性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完。”他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邱金兰 《知识窗》2013,(24):58-58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要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学生时代正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教师要让每一个细节成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淀,让每一次进步成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20.
<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高一的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接下来的是文理分科。我和我同桌都学理科,但可能会分开了。就算在一个班也很难同桌了,因为他很高,我很矮。在这即将分别的日子,我想应该写点东西以表示对同桌的留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