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进入了网络舆论空前活跃的"大众麦克风时代",由此引发的热点事件此起彼伏。许多自称长期关注公共话题的大V,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因此登高一呼、应者如云,影响力极大,并且粉丝们对其有很高的忠诚度。然而,网络大V的信息是否真实、判断是否理性,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事实上,部分大V参与了谣言灰色产业链。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造谣传谣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长期恶意造谣传谣的"秦火火"等所谓网络红人被依法刑拘,一些网络大V在这个谣言灰色产业链中的作用也随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
王恩界  张晓明 《新闻世界》2011,(12):179-180
通过对一起恶意网络谣言的分析发现,在网络谣言阶段中,网民舆论由于受到负面情绪影响而表现出“讽刺受害人”倾向;在谣言澄清阶段网民舆论开始向“同情受害者”转变,而网络印刻效应可以作为解释网络论坛舆论发生、转变的一种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段时间,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网络谣言的专项行动,网络谣言是虚假新闻的一个重要源头。如何遏制谣言传播、治理虚假新闻,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体都进行了尝试与探索,作为中国新闻界的行业组织,中国记协高度重视虚假新闻治理,围绕治理虚假新闻组织了一系列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4.
蔡桢  李新华 《新闻传播》2013,(12):140+142
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成为网络谣言的载体,并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目前集中开展的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引起人们的反思,打击网络犯罪应遵循哪些法律依据,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如何保证,如何在治理网络谣言与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之间进行合理平衡,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14年4月17日,网络红人“秦火火”因诽谤、寻衅滋事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这是自2013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行动和“两高”出台《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来,“第一起网络谣言案”。  相似文献   

6.
正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出台的《2013年网络舆情走势和社会舆论格局》报告称,2013年是互联网舆论格局和生态治理出现巨变的一年,尤其是打击网络谣言对国内舆论生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13年8月20日,公安部启动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到8月31日,短短12天内,数以百计的网民因"制造传播谣言"而遭处理。网络推手"秦火火"、"立二拆四"、新快报记者刘虎、薛蛮子等相继被抓或拘留。这使微博上的"大V"们深感不安,部分"公知"相继离开或转入小圈子不再对公  相似文献   

7.
当下全国正在掀起一场整治网络谣言的专项行动,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被查落网。这反映了微博这一炙手可热的媒介,在成为社会信息传播重要渠道的同时,泥沙聚下、鱼龙混杂,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甚至被利用,成为犯罪的手段和温床。  相似文献   

8.
《网络传播》2010,(8):7-7
国家版权局、公安部、工信部联合开展的2010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7月21日启动。该行动将持续到10月底,这也是自2005年以来组织的第六次网络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9.
张健挺 《新闻记者》2006,(10):15-16
谣言流行,各种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流传,并为众多网民所信任——这往往是由于媒体的报道不准确造成网民理解有误进而形成谣言。或者在网络上散布道听途说的消息后形成新的谣言。为什么网络舆论会出现这样的偏差?谣言、小道消息反而会被网民取信?这是否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新闻传播领域的表现?本文将之归纳为网络舆论中的“偏听偏信”现象.并尝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孙燕 《新闻界》2012,(2):47-52
突发事件之后常伴随着以谣言频发为特征的网络舆论危机,在本文案例中,网络谣言“萌生—高潮—衰落—拖尾”的传播进程呈现一致.网络媒介为参与者提供各种互动工具,同时也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途径.新闻媒介在谣言传播中扮演着“幕后推手”与“正面引导”的双重角色.网络谣言的散布折射出突发事件之后社会的集体情绪和参与者的群体行为.为此政府需建立舆论预警机制,网民和新闻从业者要加强自律,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1.
张剑 《新闻前哨》2008,(11):40-43
回顾近年来发生的诸多突发性新闻事件,“谣言走在了真相前面”的现象在网上屡屡发生。舆论导向偏差产生的负效应。给网络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失。当下,“让真相走在谣言的前面”,成为网络媒体集中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人民日报》提供的辟谣数据库为基础,研究了截止至2021年10月份的211篇谣言文本,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视角分析网络谣言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并探究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与传播机制。研究发现,与传统谣言不同,网络谣言具有扩散速度实时化、“点-线-面”传播立体化、内容多模态化、关键词碎片化的新特点,并在传播过程中经过意见领袖和网络用户的“加信”,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场“信息疫情”的复杂性。建议通过政府、意见领袖、网络公民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协作,在有效抑制网络谣言的同时,形成及时有效应对的反应机制,建立信息传播新秩序。  相似文献   

13.
邓学 《青年记者》2014,(1):62-64
2013年8月20日起,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秦火火"、"立二拆四"、傅学胜等一批知名网络推手相继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应当如何看待谣言现象?如何依法处理谣言?如何在处理谣言问题时保障公民的表达自由?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谣言研究的两个视角谣言,古已有之,在信息时代则更加普遍。从二战时期开始,就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研究。部分国内研究者对谣言作了相对狭义的界定。比如,刘建明教授认为,"谣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3,(19):42-45
网络谣言基于网络这种工具形成了与现实社会不尽相同的传播形态,传播更迅速,传播范围更加广阔,谣言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经过参与者的加工、评价、提出意见,于是完成了舆论的畸变。网络谣言舆论并不是在评价社会事实本身,而是在评价通过谣言所负载的社会信息。由于谣言所反映的这些信息一定指向某一社会事件,因此,网络谣言舆论对社会产生影响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5.
严惩网络谣青的时候到了。在全国,“秦火火”、“立二拆四”、傅学胜等一批网络“推手”和“大谣”们也相继因制造、传播谣言被抓捕。一场净化网络环境,“剑指”网络谣言的互联网“保卫战”正在全国范围内打响。  相似文献   

16.
京平 《中国广播》2012,(6):85-85
近些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普及,在造福社会的同时,网络也因其发言门槛低、传播效率高的特质,成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重灾区”。尤其是一些不负责任、别有用心的谣言在网上泛滥,给现实社会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冲击。打击网络谣言,净化舆论环境,不给谣言任何传播的阵地,已经成为一种坚定的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的专项行动并抓获一批在网上造谣、传谣者,网络谣言泛滥的问题以及如何整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社会转型期的意识形态混乱、一些媒体转企改制后为追求利益而忘记责任、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网络和传统媒体的渗透等是网络谣言不断泛滥的根源,我们应该从既要积极"打苍蝇"更要敢于"打老虎"、新闻行业要争做整治谣言的表率、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抓手,长期依法严打等几方面去努力,才能标本兼治,杜绝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18.
金霞 《报刊之友》2013,(10):58-59
新媒体环境下,民众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比例越来越大,信息的传播的自由性也导致网络上大量“谣言”的泛滥,尤其是突发事件或紧急状态下更为严重。主流媒体对于网络谣言需要有新的应对方式,了解新媒体环境下谣言的传播特点,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应对网络谣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6月中旬至10月中旬,重庆市版权局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为期四个月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从互联网、局域网。涉奥版权、“私服外挂”四个层面为着力点。采取六项措施净化全市网络版权保护环境,四个月查处38个网络侵权案件,移交公安机关刑事案件1件。  相似文献   

20.
胡佩 《新闻世界》2014,(4):82-83
谣言自古有之,社会危害巨大。新闻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谣言,引导舆论?基于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真相、谣言止于责任的社会认知,本文提出了新闻媒体要为党和人民扮演好“信息检测器”“谣言粉碎机”“舆论导航仪”三大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