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范以锦 《传媒》2013,(8):26-27
早在2003年,中国就有学者提出"纸媒拐点"的说法,但还未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直至2005年业界有人提出"报业严冬论"之后,才引发了有关"拐点"的大讨论。尽管多年来探讨持续不断,但正常情况下纸媒经营者也若无其事,"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异常地冷静。然而,一旦出现"严冬"的气息,自然也会有恐惧感。去年纸媒形势超常的不好,"纸媒拐点真正到  相似文献   

2.
尹明华 《传媒》2006,(12):41-42
时下,新技术支持下的新兴媒体给传统报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报业发展遭遇"拐点","纸媒贬值论"、"纸媒边缘论"等消极言论顺势而生,对读者和广告商形成误导,给报业经营带来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传播形式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平面媒体,特别是纸媒,受到强烈的冲击。虽然没有出现一些专家预言那样的“拐点”,但读者群体的变化也引起了纸媒的关注。如何借助网络,发挥纸媒权威性强,新闻资源采集功力扎实的特点,结合网络互动和鲜活的优势,强化报网联动,最大限度地留住读者,成为许多报社探讨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一、"纸媒消亡论"或许是一个草率命题在新的传媒时代形成过程中,包括报纸在内的传统媒体是不幸的,因为传统媒体延续了四百年的新闻生产与传播的霸主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动摇甚至颠覆,由此产生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论调;"纸媒消亡论"。但是,如果调整一下看问题思路与角度,正所谓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为什么不能说在这个历史变革过程中,传统媒体也可以成为幸运儿,纸媒可以化危为机,实现华丽转身呢?事实上,纸媒藉以与生俱来的敏锐意识与创新能力,早已自觉地开始了对自己转型之路的探索,越来越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的交流式信息传播平台——“微博客”,自2010年以来在国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标志着国内大众传播进入一个“即时信息共享传播”的微博时代.而纸媒微博即“报纸官方微博”正顺应这一趋势壮大成为报纸新的传播渠道,成为近年传媒领域重要的创新性变革之一.那么,纸媒微博如何成长为报纸新的传播平台,如何重构报纸新闻生产机制,打造纸媒在数字阅读时代的竞争力,超越同质竞争达到“创异”竞争,是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环境下,“纸媒消亡论”甚嚣尘上,国内五大纸媒上市公司2012年业绩几乎全面下滑,特别是报纸广告业务,下滑趋势尤其明显。粤传媒净利润下降26%,新华传媒净利润下降26%,博瑞传媒净利润下降27.44%。可以预见的是,纸媒新一轮大衰退正在登陆中国。  相似文献   

7.
当年纸媒把自己的产品弃之如粪土般地交给网络的时候,没有担心会出现如今的状况。数年之后,原创的纸媒已经处于下风。在新闻内容上曾长期处于寄生状态的网络,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席卷而来,重新塑造媒体市场的格局,天平已然发生倾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纸媒以一种傲慢的心  相似文献   

8.
当今信息爆炸时代的一个特征.即是媒体竞争的白热化,而纸媒间的竞争尤为惨烈,所产生的负作用——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读者已对每天从各家纸媒上看到的大量重复性“新闻”,产生了“疲劳感”和“排斥感”。如何尽快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30多年来,古老的神州大地上激荡起澎湃的改革大潮,诸多新生事物应运而生。雨后春笋般涌现并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光彩夺目的中国都市报群体,就是这诸多新事物中的一个。近年来,学界出现了一股强劲的纸媒“夕阳产业论”、“消亡论”。毋庸讳言,  相似文献   

10.
张晋升  郭凯 《传媒》2016,(3):20-22
2015年必定是中国报业最难忘的一年,当10年前《京华时报》前社长吴海民先生在《媒体变局:淮动了报业的蛋糕?——关于报业未来走势的若干预测》一文中提出了“报业拐点论”,很多业界学界人士都认为这种说法难免过于悲观.而10年后的2015年,面对读者、广告客户和从业人员三重流失带来的经营业绩断崖式的下滑之后,纸媒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地压缩,转型升级的信心被再次打压,报业整体经营业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痛点”.  相似文献   

11.
从2004年开始,美国、日本、中国多位学者提出"报纸消亡"的预测,围绕"报纸消亡论"的争议至今持续了十年之多.2013年是报纸最为悲催的一年,报刊广告迅速下滑而成为进入寒冬的"拐点".移动互联网以其特有的优势改写着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模式,给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带来巨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探讨纸媒的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央视的强势突破,刺激地方卫视争相塑身变脸、精准定位打品牌:海南“吃”旅游,广西“盯”女性,四川讲“故事”,江苏“情感天下”……差异化的定位,品牌的魔力,使他们挣脱同质化的羁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与电视相比,纸媒对“品牌”二字体会尚浅,它们中的一些正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拐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月度聚焦     
《中国记者》2012,(3):8-9
我们的"@中国记者杂志V"导读·本刊分别在2011年第10期,2012年第2期刊发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张立伟研究员的文章《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纸媒防御战的第一块盾牌——二论撤掉电子版拯救纸媒》,文章刊发后,在业界引起广泛讨论,本期刊登一篇具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4.
周奕 《青年记者》2017,(27):66-67
纸媒“再发展空间”需厘清两大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传统纸媒面临着生存危机,纷纷转型求变.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不少纸媒已经开始考虑“再发展空间”,逐步实施转型战略.但是转型之前,必须厘清以下两大问题: 1.纸媒是否会被新媒体取代 新媒体成为媒体市场的主角已是大势所趋,纸媒是否会被新媒体取代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纸媒消亡论已在西方出现,有国外学者对美国报纸的前景作出预测,认为将在2043年消失.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京华时报前社长吴海民先生在《媒体变局:谁动了报业的蛋糕?——关于报业未来走势的若干预测》一文中提出了“报业拐点论”。此后的几年中,我国报业的自营广告经营额从2005年的256亿元增长到2011年469.45亿元。增长了83.38%。但是.当时间到了2012年,我国报业将出现真正的拐点,现在到了重提“报业拐点论”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面对传统报纸阅读率持续下降、广告增长幅度不断减小的现状,“寒冬论”、“拐点论”弥漫报界。有人推测,传统报业正在走向没落,在未来几十年后将寿终正  相似文献   

17.
时光总是在不知不觉中静静地流逝。在“纸媒会不会消亡”的众声喧哗中,岁月的脚步又匆匆迈过了一年。回望自己的这一年,有很多梦想照进了现实,亦有不少“年度计划”没有兑现。新的一年,各种唱衰纸媒的声音可能还会不绝于耳,甚至会愈演愈烈。我期待能更好地精耕细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坚守媒体人的责任与担当,给读者提供更好的精神大餐。  相似文献   

18.
蔡骐 《新闻通讯》2010,(12):15-16
21世纪以来,新旧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近几年,传统纸质媒体在新兴移动传媒和互联网的双重夹击之下纷纷败下阵来,连曾经作为美国传媒业龙头的老牌新闻杂志《新闻周刊》也因为连年亏损而于2010年5月被迫以一美元的低价出售,传统纸媒尤其是期刊的“末日论”再度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郑军 《记者摇篮》2008,(7):52-53
期刊纸媒确今日虽身置于网络、电视、广播甚至QQ新闻、手机彩讯等“花季少女”的重重包围之中,但期刊作为一个修炼多年的中年美妇,自有其不可小觑的夺魂摄魄之美。期刊纸媒的当务之急,绝不是空白嗟叹而贻误战机,而是要更冷静从容地对镜而坐,使尽浑身解数与各路强势新媒体“竞芳斗艳”,不断摸索、调整适宜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方略。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的步步进逼中,时下纸媒大有借深度报道“一纸风行”之势,党报亦不甘落后。但于党报而言,此“深度报道”已非彼“深度报道”。较之党报以往驾轻就熟的典型报道、主题宣传的“重头戏”而言,如今纸媒推崇的深度报道已渐趋回归新闻本义,即“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