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伴随经济全球化、知识社会、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术商业化的快速传播,知识生产模式开始转变,成为影响研究型大学优势学科建设的重要动力.新知识模式在应用语境、跨学科、非线性和网络式方面的多重变化,引发了英美等国外研究型大学学科培育模式的一系列变革.相比较而言,对于仍然是以传统单一学科模式为主导的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来说,这种以跨学科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新模式,正深刻影响着我国优势学科培育的价值取向、理论系统、组织建制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着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内涵式发展的挑战。空间资源是研究型大学办学的基础性资源,它的优化配置对于促进研究型大学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知识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英国学者吉本斯等人总结当代社会特点,提出,知识生产模式正在由以学科为目标的"模式1"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模式2"转变。"模式2"下知识生产呈现出应用性、跨学科性、规模性和信息性等特征。知识生产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使命,研究型大学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场所,教学组织以及科研活动受到的影响更为深刻。但目前研究型大学空间配置与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存在一定脱节现象,因此需要通过搭建知识纵向流转的空间平台,打造知识横向融合的学科熔炉,构建生态型和智慧型校园环境来实现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新型知识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世界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组织从单一学科的讲座、院系,发展出跨学科的研究中心等机构.尽管如此,其不懈探索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知识观和自由探索、不畏权威的学术信念和联系实际的学术传统没有变,因而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科学家的创新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谐一致,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和谐一致.中国研究型大学由于具有不同的知识观传统,因此对学科建设的理解和实践存在偏差,在学术组织、学术信念和学术活动上没有突破“体用两分”的模式.中国研究型大学内涵式建设要循序渐进、分类定位;以服务社会作为科学研究和学科融合的生长点;调整研究机构和院系组织为创新人才成长铺路;以国际化为契机带动学术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研究商业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之下,传统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迁。以知识生产的应用语境、超学科性、异质性、反思性等为特征的新知识生产模式正在崛起,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大量新型知识生产组织的不断涌现。知识生产新模式对研究型大学最大的冲击莫过于原有封闭办学模式在"模式2"时代将面临终结。研究型大学要在即将来临的知识社会中继续成就辉煌,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一些大学正致力于研究型大学建设,并依据一定"标准"极力提升科研水平,或增加学科门类,或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将研究型大学视为以科研为主的大学或学科多的大学或研究生多的大学。这些理念和做法与大学的本质属性相悖,无益于研究型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大学。学术型人才是以知识创造为本位的人才,既可能是研究生,也可能是本科生。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有别于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实施专业教育,学术型人才实施学科教育。  相似文献   

6.
跨学科理念滥觞于美国,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的结合与转变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日益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当代科学发展与知识创新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以及整体化的趋势,新的知识生产呈现跨学科性的基本特征。知识贵为整体,过度分化的学科知识消解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复杂的社会事实与问题的认识能力,以及消解了作为整体的思想活动的能量。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受复杂问题的解决需求与知识创新的驱动而生,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审原有培养"学科守门人"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将跨学科理念融入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逐渐成为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本研究通过对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社科类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理念与实践以及组织制度保障进行研究,为其他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案例,从联邦政府研发投入与大学中知识生产的变革,大学学术职业的分化,研究型大学内部组织的复杂性,大学办学自主权与问责,大学经费的联邦化和私人化及大学科学研究与教学的全球性合作等几个方面剖析目前出现的全球性研究型大学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8.
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首要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设置一流学科、培养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9.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模式是世界上成功的大学发展模式之一,其内部管理模式也非常有特色。美国研究型大学学院层面的管理模式包括行政管理体系和学术管理体系两部分。美国研究型大学学院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较大的自主权,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二元结构的统一体,它们拥有相对完备的规章制度,其内部各机构职责分明、权责明确。  相似文献   

10.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模式是世界上成功的大学发展模式之一,其内部管理模式也非常有特色。美国研究型大学学院层面的管理模式包括行政管理体系和学术管理体系两部分。美国研究型大学学院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较大的自主权,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二元结构的统一体,它们拥有相对完备的规章制度,其内部各机构职责分明、权责明确。  相似文献   

11.
知识生产方式转型及对大学与产业联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洪堡第一次学术革命,确立了"科研"(即知识生产)作为大学重要使命的地位.在当代知识社会,大学知识生产在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同时由于信息网络、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大学知识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进而影响到大学与产业之间的联系.在新知识生产方式语境中,大学应在使命互尊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与产业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以促进知识转移,为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国外创业型大学研究热点探析:共词可视化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当前国际教育前沿理论,运用科学计量学中的可视化技术,对国外学者从1990-2007年间对创业型大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关键词共词分析,并绘制出其知识图谱。该图谱形象地展示出,当前国外创业型大学的研究领域存在着四大主流知识群。知识群1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大学创业、技术转移"领域;知识群2的研究主题主要反映为"官-产-学"的三螺旋系统;知识群3的研究主题主要汇聚在"大学-产业的创新、创业绩效"领域;知识群4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企业家成长"等方面。最后,本文对创业型大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传统学科""跨学科""超学科"概念辨析,结合对学科知识生产发展历史研究,将学科知识生产划分为三种模式:传统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三种模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传统学科、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是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基础,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是传统学科、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补充和延伸。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划分既促进不同类型知识生产、创新,又有利于大学更好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更好实现大学使命。  相似文献   

14.
《Africa Education Review》2013,10(2):103-118
Abstract

The dissemination and utilisation of research knowledge produced at universities has been debated in recent times. Recent changes and developments at universities suggest an entrepreneurial model of academic research production in which universitie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not only to carry out research and teaching but also to disseminate research outputs directly to the users for economic growth of the society.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findings on the nature of ICT research studies conducted, the dissemination and utilisation of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at the three universities in Botswana, Namibia and Zimbabwe. A major finding of the study was that many ICT studies conducted at these universities did not target particular community groups for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generated and consequently, research outputs from these projects were not delivered to their potential end-users. The ICT research knowledge findings remained located mostly in university departments, libraries, and donor or government ministry offices. The main challenge was that of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and utilisation of research knowledge outputs by these academic institutions. The main recommendation emerging from the study was on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to monitor research outputs and to intensify dissemination and utilisation of academic knowledge produced.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的主体,大学科研从“象牙之塔“走向了经济主战场,知识产业化成为大学的一项重要使命.而法律制度的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知识产业化发展.大学知识产业化专门立法,旨在发挥法律的规范功能和社会功能,建立大学与产业科研合作及知识产业化发展的内在法律机制,调整大学知识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促进大学知识产业化的深入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包括法律层面的规制性制度与伦理层面的规范性制度。道德经济关注的是经济活动如何影响道德价值观和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如何反过来影响经济活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是一种规范科技成果所有权和知识生产行为的道德经济制度,影响高校知识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关系,不仅激发研究成果的转化,而且也明确了研究成果转化过程中权利和责任的分配。本研究通过论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道德经济性质,展示了道德经济概念在当代大学变革研究中的相关性,从而有助于高等教育研究的推进。基于道德经济视角,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与实践需要完善奖酬激励与分配正义机制,深化科技成果所有权归属制度改革以及协调开放科学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大学科学创新系统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一个创新系统来说,激励原始创新,提供创新条件,培育创新人力资源,传播创新知识成果是最主要的创新要素,而研究型大学之所以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科学创新的主体正是因为它是一个最能涵盖这几个因素的系统,本文从系统的观点来剖析研究型大学的科学创新,并试图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研究型大学科学创新系统的范式。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discusses research leadership in public universities under change and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strategies in research. Research leadership function today in situations where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one the one hand have introduced management by accountability and control in the university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open boundaries to other knowledge organizations, arenas and networks, and creation of resources are becoming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Hence, an entrepreneurial strateg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raditional managerial skills in order to produce new knowledge centres. By analysing two ca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esearch groups, we will introduce new perspectives on research leadership, where dilemmas, uncertainty and complex relations to other managerial systems in the universities are in the forefront. The paper present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a special form of creating new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the university by means of organiz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ses shifts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history and physics as named organisational units on Australian university websites over the last 15 years in the context of broader questions about the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in contemporary times. It derives from a broader project concerned with disciplinarity, changing university contexts and emerging conception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paper points to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departments and departmental webpages dedicated solely to those disciplines and the greater obscurity of disciplinary knowledge on the websites as a result. It suggests these findings are one symbolic sign of some changes in progress in universities, including a reduced strength of disciplinary voice in broader university management, some shift away from disciplines as the key reference points for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some de-centring of their traditional strength in the academic labour market. The study also points to the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of working with online sources of evidence.  相似文献   

20.
The article studies the differences in knowledge production between academic researchers. In this perspective, it attempts at first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what factors explain differences in knowledge production between Canadian researchers in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After a presentation of some of the empirical evidence related to this first question, a distinction between two types of academic institutions, entrepreneurial versus non‐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ies, is introduced. Drawing from this distinction, four empirical models are suggested to test differences in knowledge production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and non‐entrepreneurial researchers. The results show, first, that funding, time devoted to teaching activities, research team and individual attributes have a similar but differentiated impact on knowledge produ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and non‐entrepreneurial researchers. Second, there are some unbalanced effects of the variables co‐operation, time devoted to research activities, academic fields and university size on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of Canadian researchers on na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