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与文化》2009,(1):7-7
走进英国人克莱顿·史密斯的家中,犹如来到热带海洋。花园小屋大鱼缸里的珊瑚仿佛栖身大堡礁海域或加勒比海的碧蓝海水中。这些珊瑚其实是史密斯的“家养宠物”。因这一爱好,他本人被称为“珊瑚农”。史密斯是海洋生物学家,在自家“后花园实验室”里养殖了120多种珊瑚。  相似文献   

2.
卡拉细盲蛇     
美国科学家最近宣布,他们于2006年在加勒比海巴巴多斯岛上发现的一种小蛇不仅是一个新种,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小的蛇。这种蛇被命名为"卡拉细盲蛇"。已经发育成熟的卡拉细盲蛇体长不足10厘米,粗细犹如意大利面条,其体表呈暗棕色,有黄色条纹,就像一条小虫子,能够盘在一枚25美分的硬币上。在分类学上,卡拉细盲蛇隶属于细盲蛇科。这个科共有2属、87种,它们的形态和习性  相似文献   

3.
2008年4月,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一群科学家考察了新西兰附近水域的海山.所谓海山,是指那些从海底隆起,但并没有超出海平面的水下山峰.通常在海山山顶占优势的海洋生物是珊瑚和海绵,它们点缀在相对平坦的海山顶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想要知道,珊瑚是如何在它们喜欢占据的营养贫乏的水体中生存繁衍的。的确,从达尔文时代开始,人们就一直在探索这个关于珊瑚礁的谜团。如今,一项新的发现可能有助于揭开这个秘密。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的这份研究报告称,生存在珊瑚礁中的生物体为它们的寄主提供了食物。  相似文献   

5.
湾流,亦称墨西哥湾(暖)流,是世界上第一大海洋暖流。墨西哥湾流一部分来自墨西哥湾,但它的绝大部分来自加勒比海。当南、北赤道流在大西洋西部汇合之后,便进入加勒比海,通过尤卡坦海峡。其中的一小部进入墨西哥湾,再沿墨西哥湾海岸流动。其它绝大部分急转向东,从美国佛罗里达海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想要知道,珊瑚是如何在它们喜欢占据的营养贫乏的水体中生存繁衍的.的确,从达尔文时代开始,人们就一直在探索这个关于珊瑚礁的迷团.如今,一项新的发现可能有助于揭开这个秘密.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的这份研究报告称,生存在珊瑚礁中的生物体为它们的寄主提供了食物.  相似文献   

7.
深海珊瑚     
毕役 《百科知识》2010,(23):41-41
从2001年开始的“海洋生物普查”研究项目最近已经完成。在诸多令人惊叹的发现之中,深海珊瑚是一个最为意外的收获。科学家在位于北冰洋水面之下45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巨型珊瑚礁,  相似文献   

8.
正站在海边,我们能听到海浪声、呼呼的风声,还能听到海鸟的叫声。如果我们有声呐设备,那么还可以听到海洋动物发出的声音。然而,在加勒比海,科学家还检测到了一种神秘的声音,它正以120天为周期有规律地发送。这种声音人耳听不到,但是绕着地球运转的卫星却能捕捉到它,科学家把它称为罗斯贝哨声。这到底是什么声音?难道是加勒比海中的某种生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史上,有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毒性及腐蚀性,性质稳定,不燃烧,而且容易被液化的气体,当年在它被制备之后,曾经对科技和工业的进步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成了受人尊崇的英雄。但到它诞生人间50年过后,科学家却可怕地发现,它又是直接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怕元凶。这个昔日的“英雄”和日后的“元凶”,便是俗称氟里昂的氯氟烃类物质。  相似文献   

10.
柔软的珊瑚     
今年春天,位于澳大利亚南布里斯班的昆士兰博物馆的科学家在澳大利亚蜥蜴岛北端15米深的海底发现了新的珊瑚品种。  相似文献   

11.
鱼能离开水,爬到树上栖息吗?至少有一种鱼的确可以,它就是红树锵鱼。 红树锵鱼身长有5厘米左右,主要生活在美国佛罗里达、拉丁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长满红树林的沼泽地内,它们通常以泥泞的池塘和被洪水淹没的蟹洞为家。科学家发现红树锵鱼每年都会有几个月时间离开水,躲到树上栖息,将自己藏进腐烂的树枝和树干里,  相似文献   

12.
杨素梅 《知识窗》2006,(7):28-29
2005年10月底正是禽流感再次向人类发威之际,美国科学家又发现佛罗里达的海牛染上了乳头瘤病毒。因为海牛是对海洋环境起杠杆平衡作用的濒危动物,又是人类保护生态系统的晴雨表,所以海牛的命运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西藏科技》2005,(12):62-63
中国科学家通过多年研究,最近找到了白血病的致病元凶——PTPN11基因编码中的一种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日历化石     
最早,人们把珊瑚当做植物,因为它不仅外形像植物,而且固定生长不能移动。后来,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珊瑚虫分泌的外壁、隔板和横板等硬体骨骼,时常表现出明显的日月节律,因而,人们也把珊瑚比作“日历化石”。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物由于其环境的独特性,产生了许多结构新颖的化学防御因子,它们为新药研发提供大量的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柳珊瑚就是海洋底栖生物的重要物种。随着对柳珊瑚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逐步研究,简明总数柳珊瑚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为柳珊瑚的进一步发现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海藻杀手     
一家水族馆的工作人员发现,他们于17年前无意丢弃在地中海里的一只铁皮水桶,由于桶里有一种人工培育的海藻,现已证明,这种海藻能使海洋陷入灾难。这一灾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后半叶,德国斯图加特动物园附属的一家水族馆里,人们将一种名叫紫杉藻的新海藻引入了水晶宫中。它们的祖先是加勒比海中自然生长的一种美丽动人、鲜绿耀眼的观赏性海洋植物。引进后,水族馆的专家对它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海南岛三亚市鹿回头半岛沿岸,东西湄洲湾、亚龙湾海域的水下,生长着大片美丽的珊瑚,其中造礁珊瑚达80多种。当你潜入海底,注视这些五光十色的珊瑚时,是否在想:外形像极了分叉的树枝、花朵的珊瑚是一种植物吗?它和珊瑚礁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因果关系?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珊瑚其实是人们对珊瑚虫的习称,它并非植物,而是一种叫珊瑚虫的微小腔肠动物,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珊瑚虫以群体为主,它们是海洋里的吉普赛人,喜欢到处漂游,四海为家。单个珊瑚虫的外形很像个肉质小口袋,口袋顶部是珊瑚的口,口的周围长满有绒毛的触手。看似温顺的珊…  相似文献   

18.
<正>12月11日,我们望见了帕摩图群岛,这些小群岛全是珊瑚岛。我研究过造礁珊瑚,发现它跟普通珊瑚不同,它是以分泌物累积成珊瑚树的微生物。它们分泌的石灰质逐渐累积,组成礁石、小岛,形成珊瑚洲或环形湖,有时会筑起礁石悬崖。据估计,一座二三百米高的珊瑚悬崖,需要一  相似文献   

19.
细菌强力胶     
自1990年开始,美国印第安那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一直在研究生长在江河、溪水和排水管道中的一种普通的细菌。科学家的本意是想研究它们的基因,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获得了意外的收获,他们注意到这种细菌附着在管道上的吸附力极强,要想把它们从吸附的地方清理下来很困难。经测量,它们与管道壁的这种吸附粘合力竟然达到每平方厘米1万牛顿!通过对这种强粘合力产生的原因的进一步研究,科学家发现,这种细菌是靠一种糖分子的细长分子链起粘附作用。当细菌粘在管道壁上时,若这种细菌自己不想解除吸附,就很难把它们清除掉。如果把…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研究人员发表报告称,他们认为一些发现于墨西哥湾的须鲸并非常见的布氏鲸,而是属于一个新物种,并以"赖斯"命名这种须鲸,以纪念最早发现布氏鲸生活于墨西哥湾的美国生物学家戴尔·赖斯。2019年1月,一头须鲸在佛罗里达湾大沼泽地国家公园搁浅后死亡,通过将其骨骼尤其是头骨与布氏鲸对比,科学家从中发现不同之处。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