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严格地说,应当是王葡萄与竹内多鹤。这么说就能让人揣测到一点,这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的名字,恐怕都是女人。这是严歌苓的小说《第九个寡妇》和《小姨多鹤》中的两个主人公。我最近先后读了她这两部都是以女人为主角的小说。如此佐读,发现这两个女人有很多的相同。她们都出生在1930年左右;凄苦悲凉的一生都是由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不管是做了寡妇,还是或妾或偏房的尴尬身份,她们在情与性上走过的都是畸形的悲惨的历程;然而作者在她们身上描绘了浓烈的人性色彩,并在她们身后铺开了一样跌宕起伏的历史画面。葡萄的家在中原,多鹤被卖到东北。两个女人一登场,舞台背景就是经日本鬼子蹂躏的大半个中国。到了葡萄抱回返城知青的弃婴,集市上已经摘下华国锋的相片;多鹤回日本寻亲,“四人帮”也早倒了。严歌苓就是在这只言片语间让历史背景清晰可见。大体就是这30几年,可这是中国沧海桑田、波诡云谲的时代,在葡萄与多鹤身上相同地展现了作者心中对人性的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如果说故事都开始在日本投降之时,那两个故事的最大不同就是葡萄的国家是战胜国;多鹤的国家是战败国。败了的国家卖女孩,胜了的国家打内战。正是在这历史最污秽之处,严歌苓在两...  相似文献   

2.
严格地说,应当是王葡萄与竹内多鹤。这么说就能让人揣测到一点,这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日本人的名字,恐怕都是女人。这是严歌苓的小说《第九个寡妇》和《小姨多鹤》中的两个主人公。我最近先后读了她这两部都是以女人为主角的小说。如此佐读,发现这两个女人有很多的相同。她们都出生在1930年左右;凄苦悲凉的一生都是由日本侵华战争造成的;不管是做了寡妇,还是或妾或偏房的尴尬身份,她们在情与性上走过的都是畸形的悲惨的历程;然而作者在她们身上描绘了浓烈的人性色彩,并在她们身后铺开了一样跌宕起伏的历史画面。葡萄的家在中原,多鹤被卖到东北。两个女人一登场,舞台背景就是经日本鬼子蹂躏的大半个中国。到了葡萄抱回返城知青的弃婴,集市上已经摘下华国锋的相片;多鹤回日本寻亲,“四人帮”也早倒了。严歌苓就是在这只言片语间让历史背景清晰可见。大体就是这30几年,可这是中国沧海桑田、波诡云谲的时代,在葡萄与多鹤身上相同地展现了作者心中对人性的终极关怀(ultimate con-cern)。如果说故事都开始在日本投降之时,那两个故事的最大不同就是葡萄的国家是战胜国;多鹤的国家是战败国。败了的国家卖女孩,胜了的国家打内战。正是在这历史最污秽之处,严歌苓在两...  相似文献   

3.
秃鹤     
曹文轩 《广西教育》2006,(1C):56-57
曹文轩的《草房子》格调高雅,自始至终充满关感。这里节选的是小说的第一章。小说一开始就以谐趣而又庄重的风格、独特而又新颖的构思深深地吸引了读者:天生秃顶的秃鹤由懵懂无知到出于对尊严的执著坚守。演出了令人发笑又令人心酸的悲喜剧。秃鹤的鲜活形象具有一种巨大的魔力,它令我们深深回望我们的少年时代——回望当年我们这个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曾有过的类似的快乐与伤痛。曹文轩写的不仅仅是秃鹤,  相似文献   

4.
《文学教育(上)》2010,(3):158-158
由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小姨多鹤》即将开播。《北风那个吹》的导演安建,将和孙俪、姜武等主演一起,讲述日本遗孤多鹤,在中国东北人家中三十多年的经历。同名小说《小姨多鹤》故事主人公是留在中国的日本女孩多鹤,二战后被一户东北百姓收养。面对和日本人有仇的“嫂子”,还有叫自己小姨的亲骨肉,多鹤宽容坚强地活了下来,一开始单纯对中国人感恩,最终才理解了异国的亲人。  相似文献   

5.
《小姨多鹤》是华人作家严歌苓的代表作,小说以展示作者独特的人性关怀而见长。严歌苓以女性人道主义视角塑造了竹内多鹤这样一个具有多重伦理身份的孤女形象。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的伦理身份以及种族伦理等方法来分析这部作品,进一步考察竹内多鹤所具有的多重伦理身份以及她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柳妈是小说《祝福》中一个次要角色,也只是在祥林嫂二进鲁家时才出场。但是,小说通过这一形象的配置,丰富了作者艺术构思的寓意,增添了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小说从单个人生悲剧向社会悲剧的转化,加深丁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教学时对其形象作适当的分析,可以加深对祥林嫂悲惨人生和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收到事半功倍、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一、增强祥林嫂命运的悲剧色彩。 祥林嫂是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束缚的封建社会农村的劳动妇女,小说通过她的命运,展现了一出平凡而又悲惨的社会悲剧。从小说的具体描写来看,祥林嫂第二次来鲁家干活,手脚虽然不如先前灵活,但还是默默的跑街,扫地,洗菜,淘米。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其主要创作形式是小说。她的小说打上了她的悲惨人生履历的烙印,常常以小人物的凄惨生活和女性对爱情渴求的破灭作为表现内容,蕴含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小说情节往往在对环境和人物心理进行悲剧性刻画中展开,极尽渲染了故事的悲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是用意象表情达意的高手,在《金锁记》中,她用众多的意象或揭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特征,或隐喻众多女性的悲惨命运。张爱玲对长安这个在特定时代、特定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女性,用感伤、凄美的意境构筑了她的悲剧人生。本文用小说中代表长安人生走向的四个意象来探讨长安怎样一步步走向悲剧以及她悲剧产生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汉乐府中的弃子诗(主要是东汉时期)为研究对象,从弃子生存状态、社会身份以及自身精神心理角度分析了他们悲惨人生的体现,并着重讨论了造成其悲剧人生的原因,从而吸取弃子人生悲剧的教训,体悟我们对待弱势群体应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20世纪美国作家福克纳优秀的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福克纳虚构的小镇杰弗生.小说讲述了美国南方小镇上家道中落的贵族后裔艾米丽为了追求美好爱情而谋杀情人的悲惨人生.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艾米丽的悲剧人生和心理扭曲的必然性,从而揭示出女性悲剧命运的不可避免性.  相似文献   

11.
对小说《小姨多鹤》进行文本细读可以发现,张俭的驴性、小环的凑合、多鹤的母性都显现出强烈的生命力量,他们的生命力量不仅体现在个体身上,也融入于生活现实中,表现在苦难中、情感中、人性中。通过分析小说主要人物的生存生活经历,人物身上呈现的美丽而强烈的生命张力得以探寻。  相似文献   

12.
舍伍德·安德森是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其短篇小说《鸡蛋》表现了20世纪普通大众“美国梦”的幻灭。小说以诙谐的笔触,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美国中西部一个普通家庭既悲惨又滑稽的处境。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人生悲剧,更是普通大众在盲目欲望的支配下被毁灭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大量仙话小说的分析,认为鹤在羽化升仙活动中作用重大。凡人化鹤即意味着羽化升仙。仙人与鹤常为一体,时仙时鹤,互动互化.鹤还助人飞升。鹤的降临,预示着仙的到来.鹤有仙气.是灵物,具有“导魂”的功能,是“福”的象征.是人与仙的中介。  相似文献   

14.
略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一位有着自觉的的主体意识和强烈悲剧意蕴的作家,她的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和不幸的婚姻以及看待生活和人生的独特方式是形成它悲剧意蕴的重要原因。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主要表现在:一、对人生存意义的思考;二、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三、锁定下层劳动妇女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邱媛 《文教资料》2014,(30):78-80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带有浓郁的悲剧意蕴。在小说《半生缘》中最具有悲剧性代表的莫过于顾曼璐这个人物形象,她的整个人生都充满了悲剧性:亲情悲剧;爱情婚姻悲剧;人性道德悲剧。研究其人生悲剧对于探讨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悲剧小说的巅峰之作,主人公苔丝悲惨多舛的命运以及她对命运的英勇抗争展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描绘,集中反映了哈代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由于深受19世纪物种起源中进化论思想的影响,哈代的著名作品《无名的裘德》也无疑充斥着达尔文主义的思想。本文通过用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探究《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的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生。作为哈代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具有很深的哲学思考价值。这部小说给我们展现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受压迫人民对于爱情、事业、宗教以及家庭的追求,并且从不同的角度下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种种斗争。作者通过描述主人公裘德悲惨的人生,批判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种种社会现象,但是作者通过改良主义的思想来描述裘德悲惨的人生经历,极大地鼓舞了人民。  相似文献   

18.
井原西鹤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小说巨匠,是描写当时町人生活的小说———“浮世草子”的创始人。“浮世草子”深受町人阶层的喜爱,成为江户町人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井原西鹤的小说创作促进了江户町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最优秀的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位贫穷、美丽、善良的农家女子苔丝的短暂而悲惨的一生。本文从社会的悲剧、命运的悲剧、人为的悲剧,这三个方面来解读"堕落女性"——女主人公苔丝的人生悲剧,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给英国偏远农村个体小农经济带来的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183;哈代的大部分小说,尤其后期小说,都以小说中主人公或者主要人物所遭遇的不幸甚至于悲惨命运而结束,他的不少诗歌也充斥着对人生、人世不幸命运的倾诉和感叹,从而使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沉重的悲剧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