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抗战前期,云南话剧运动发展势头迅猛,其目的主要是宣传和募捐。抗战后期,话剧舞台上抗战与宣传,募捐与口号逐渐平息下来。在物价高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为争取观众、维持演剧成本和演员生活,剧团暂时放弃了抗战宣传的目标,上演了大量"与抗战无关"的话剧作品,话剧运动走上市场化进程。在占有翔实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从艺术史学的角度对抗战后期云南话剧的市场化进程进行详细梳理和论证,借此可为抗战时期云南话剧运动的研究带来更多思考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宣扬“十四年抗战史”是新时代历史教学的新使命。东北抗战文化资源丰富厚重,契合“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需要。深刻理解东北抗战文化资源融入“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现实意义,重点解决好“为什么融”的问题;准确定位东北抗战文化资源融入“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切入点,深入发掘东北抗战文化资源的史学价值,推动其向教学体系、教材体系转变,解决好“融什么”的问题;探索东北抗战文化资源融入“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有效路径,解决好“怎么融”的问题;不断强化“十四年抗战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回答好“谁来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抗战精神是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在抵抗日军侵略,赢得战争胜利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高贵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近十多年来学术界研究有关抗战精神成果的梳理,对抗战精神的提出、抗战精神基本内涵及抗战精神的现实价值等方面作了评述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抗战精神需进一步探索研究的三方面问题,以期抗战精神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能够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当前,学界对抗战歌谣的系统搜集整理还存在不够全面、不够规范、不够系统等问题。研究才刚刚起步,诸多具体问题由于长期无人涉足而认识模糊不清。在笔者视野所及的范围,截至2012年底,共收集到抗战歌谣集仅10本,范围涉及“大后方”“沦陷区”和“解放区”;内容各有侧重,总体而言,“大后方”反映支持前线的抗战歌谣较其他两个地区多,“沦陷区”反映军民奋起抗战、揭露日本侵略暴行的叙事性歌谣较其他两个地区多,“解放区”歌颂我军我党奋起抗日及其相关政策的歌谣较其他两个地区多。研究方面,公开发表的论文仅十余篇,研究专著未见1部。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于7个方面,却又以抗战歌谣主题思想研究为主,其余涉及艺术特色、资料保护与利用、文化阐释、功能作用等,显得散而不深。因此,重视抗战歌谣的收集整理,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943年诞生于新四军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独幕九场抗战歌剧《银山下》,以音乐形式展现了新四军音乐文化活动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斗争方面所发挥的宣传鼓舞作用,对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抗战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回顾了抗战文学研究的历史,概括了其各研究分期的主要特点,并对各时期的研究成果作了较具体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力求梳理出抗战文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对抗战文学研究作一次较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7.
抗战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梳理近十年来学术界发表的关于抗战精神的论著,对抗战精神的提出与形成、抗战精神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及现代价值启示等问题作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抗战精神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几个问题,以期使抗战精神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空军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正面战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但在抗战史研究中,中国空军的抗战是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对中苏、中美空军联合抗战前的中国空军独立抗战研究则更少。文章从战前中国空军发展概况、抗战中中国空军的抗战情况、抗战特点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和历史教训等方面。作初步探讨,以供批判。这对于当前我国空军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历史语言研究所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史学研究专门机构,它成功地开创了多学科联合的集团式合作研究模式,引介并运用了新的方法于史学研究,成绩斐然。史主所学多接受了现代史学方法的训练,名家辈出,尤以重史料、考据而自成一派。、九一八”事挛一,国运日蹙,史语所学出入于学术与现实之间,在我国的社会科学界揭起了一面抗战大旋,即“抗战史学”。  相似文献   

10.
在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与总结那段历史,讨论和研究抗战精神,对于继承先辈的精神财富,激励民族精神等都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因此,对抗战精神的内涵、构成、历史特征和时代意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获得对抗战精神较为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抗战初期中日战略研究述评吴金松以纪念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为绝好契机,史学界关于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呈现出少有的繁荣景象。经过1996年的学术成果积淀,抗战史研究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作为抗战史研究体系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关抗...  相似文献   

12.
抗战戏剧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无论在其主题选择还是表现形式上都有特点,并且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抗战戏剧对师范类院校学生的文化价值功用,就抗战戏剧带给学生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戏剧的文学性和思想性说明抗战戏剧在高校校园文化构建中的地位,增强学校师生对抗战戏剧的重视程度,对学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的抗战救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后,陈独秀就号召全民族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陈独秀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抗战的潮流中去,以一个爱国者、思想家的热情,进行思考、宣传,提出了一系列抗战救国的思想主张,比如对抗战性质的认识、全民族抗战、持久消耗战、国共合作等等,都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96):170-172
为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事业发展,本文通过对乐清市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工作发展现状、工作方法和组织流程的全面分析,提出四条建议:提高对抗战历史的认知程度;在组织抗战教育形式上力求多样;加强对抗战文化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注重抗战文化的宣传方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1938年冬到1944年秋,桂林抗战文化城曾经展开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其中也包含了文学翻译活动。文章在现有的对胡明树研究的基础上,对胡明树的生平及其在抗战文化城的翻译活动进行探讨,概述他的翻译思想,分析其译著对抗战文化的影响,旨在为胡明树研究尽一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6.
在微观史学视野下研究滇西抗战文化遗址,可使我们对滇西抗战文化遗址资源的特点和价值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在分析滇西抗战文化遗址资源独特性的基础上,指出其价值主要在于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心的民族记忆,还国人和后代一段真实的民族记忆并肩负着唤醒民族记忆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城市抗战史日益受到学界重视,并逐渐成为抗战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围绕不同城市的抗战历程、抗战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城市的抗战地位等问题展开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城市抗战史研究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需转变研究视角,更新研究方法,将研究视野扩展到更多城市,深入挖掘和利用档案、报刊等原始资料,加强局部抗战时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楚图南与艾思奇同是云南籍的文化学者、政治活动家,他们对抗战文艺及其作用发表过不少重要言论和指导意见,具体体现在对文艺作为抗战力量的重视、对文艺形式的运用、对鲁迅及其精神的认识等方面。两人有着文学家型的政治活动家和哲学家型的政治活动家在思维视野、理性思辨能力以及党派性上的差异,更有近现代以来云南知识分子、文化人士所特有的朴素、务实和识大体、顾大局的观念,无愧于近现代以来云南人的优秀代表。其抗战文艺思想对今天的文艺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抗战剧人物形象塑造及审美模式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媒介环境中,抗战剧充斥荧屏,成为中国电视荧屏的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在看到抗战剧热播的同时,作品对历史的背离,对抗战的戏说,对人物的神化,创作上的过度娱乐化也都凸显了创作者的功利心态与短视行为.作品中的文化缺失与精神缺位使抗战剧看起来成为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在引起观众忧虑的同时更值得创作者警惕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与城市土地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城市政府将目光放到了城市旧城改造上。旧城改造迎合了城市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得是历史文化遗产遭遇破坏和遗失。本文在对旧城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基础上,对重庆市内抗战遗址现存状况进行分析,并重点以重庆市抗战遗址公园的建造为例,对抗战遗址公园建造原则及保护模式进行研究,结合目前抗战遗址保护所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力求实现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