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济生活报自去年4月改版以后,每天有一个“市场新闻”版与读者见面,《市场观察》便是这个版面上一个独具风格的栏目。 《市场观察》栏目的文章,从内容上说,主要是对一些非事件性、非动态性经济新闻、现象或信息,作深度报  相似文献   

2.
刘加增  张思凯 《青年记者》2000,(6):27-27,43
从6月30日吴宝书的《我当垃圾清运工》到10月14日王学文的《千里卖菜》见报,“记者亲历”这个栏目已经办了20期。人过18是成年,作为《大众日报》经济新闻版的一个新开栏目,到了她的20期,我们觉得应该对她的发展脉络作一下梳理,理清思路,并求教于大家。为经济报道另辟一方天当初经济新闻编辑室酝酿开设“记者亲历”栏目,本意是想通过这个栏目,开辟经济新闻报道的一个新领域,同时  相似文献   

3.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4.
李玫 《声屏世界》2011,(7):24-25
经济与民生紧密相关.经济新闻报道对于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而言.是一块极具潜力的“短板”,未来大有可为。本文以厦门电视台品牌民生新闻栏目《特区新闻广场》为例,探讨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做好经济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5.
如何将民生新闻与经济报道有机结合,是摆在记者、编辑面前亟需破解的“考题”。衢州电视台经济信息频道从2008年开始在两者的结合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根据频道的定位,创办了一档以“关注经济,服务民生”为栏目宗旨,以“经济新闻民生化,民生新闻经济化”为定位的经济民生新闻栏目《经视新看点》。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节目的收视率快速上升,成为当地的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6.
背景材料: 《记者观察》是吉林人民广播电台《738早新闻》中一档以“新闻调查”定位的栏目,其前身是曾经荣获“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的《738百姓热线》。2000年初,为拓宽选题层面,增加报道深度,《738百姓热线》更名为《记者观察》,播出时间也由原来的三分钟,延长到五分钟。《记者观察》除继续保持原栏目“关注社会难点、热点,为农村听众服务”的风格和特点外,适时加大了“解惑释疑,传达政令”信息含量,并强化了“舆论引导,激浊扬清”的理性色彩。 该栏目从1997年1月开办至今,一直是吉林省台“十佳栏目”之一。栏目组的制作人、记者多次荣获省电台“十佳记者”的称号,这个栏目中播发的稿件也多在国家及省级广播新闻评选中获奖。2001年8月,《记者观察》栏目再次当选“中国新闻名专栏”。  相似文献   

7.
施岚 《视听界》2007,(1):60-60
顾名思义,这个栏目发出的是批评的声音,正如栏目题头所言“用三五分钟,说几句真心的话”。这个小专栏安排在每天早晨7点《新闻60分》中准点播出,报时一结束,立即播出,标志性非常强,成为经济频率早新闻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8.
赵永华  董翊宸 《新闻界》2012,(21):77-78
《经济生活报》(З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Жизнь)是苏俄政权第一张专门的经济类报纸,1918年11月6日创刊。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十二天,列宁签署了一份文件,决定创办一张专门从事经济报道的中央级报纸。由于不久发了白卫军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这份报纸直到十月革命一周年的时候才得以问世。《经济生活报》前期的主要领导人是加·克鲁敏(г.ИКрумин),从1919年9月至1929年6月任主编。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闻应为经济生活服务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新闻已成为新闻报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品种。经济新闻的崛起,对于我们的新闻采访和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列宁曾经阐述过无产阶级报纸的重大职能之一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工具”。列宁在《给<经济生活报>编辑部的信》一文中,特别强调报纸应当为经济建设服务。然而,这种服务并不是抽象的,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这种内涵大致有这样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0.
廖亮 《青年记者》2004,(6):50-51
山东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今日报道》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10年,是一座辉煌的里程碑,也是一个光辉的起点,作为刚刚参与到这个栏目中的新生代,通过一年来的观察、体验和感悟,对这个栏目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在不断思考着我们如何才能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何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宁夏日报在报纸的一到三版开设了一批反映民意、舆论监督的栏目,以多样的形式和较高的报道质量赢得读者好评。该报在一版开设的固定栏目有《新闻观察》、《百姓事》、《银湖明镜》等。《新闻观察》以千字左右篇幅,剖析社会不同层次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和解决问题的新鲜经验。《百姓事》栏目以几百字的篇幅如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读者来信》栏目反映了各方面工作中的种种问题。该报《市场特刊》的“曝光台”,《社会生活》的“热点追踪”,《道德与法制》的“群众呼声”等,均属以积极态度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5,(5)
秦牧与《西安晚报》副刊文/@@张月赓编者按:由于新闻价值含有“知名度”这个因素,报人追逐名人新闻似乎成了一条定则。报人与名人的交道中,有奇闻钱事,有哲言壑语,刊发出来,总会给人以玩味与感奋。为此,《报刊之友》开辟“报人与名人”栏目,现以《一个记者与冰...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社会新闻栏目的思想性和组编质量,使之发挥更大的宣传教育和审美作用,是办好社会新闻——这个拥有极大读者群栏目的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在这方面,笔者以为《温州日报·双休专刊》的“每周快事·憾事”专栏,作了有益的探索。 “每周快事·憾事”专栏是该报《双休专刊》一个富有创意、广受读者好评的栏目。这个栏目每周一期,每次刊出4至6条社会新闻,冠以“每周  相似文献   

14.
经济生活报《消费周刊》是一个以城镇居民消费为报道主线的新闻专题周刊。自1996年底创办以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原则下,突出新闻性,紧扣“新”字,精心策划,关注热点,扬长避短,在如何办好专题周刊,加强周刊的新闻性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百姓故事”是2006年《平顶山日报》在综合新闻版上开设的一个固定栏目。对这个栏目,报社领导非常重视,寄予厚望,决心把它作为增强新闻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实现新闻“三贴近”的一个载体,着力培植,进而打造成《平顶山日报》的一个品牌、一个精品。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现在回过头来看,该栏目开办得相当成功,基本上达到了栏目开设之初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6.
陈思劼 《新闻记者》2005,(10):39-40
《1/7》是一个60分钟的大型电视周刊,是2004年1月4日开播的。栏目的前身是上海电视台的一个名牌栏目,叫《新闻观察》。《新闻观察》的创办是在1997年,所以加上《新闻观察》,我们这个栏目有8年的深度报道制作经验,整个栏目是延续发展的,有很多经验也是延续的。  相似文献   

17.
不断求变 自我更新 《当代生活报》已走过15个年头.而15年来,它一直生活在本集团第一张子报《南国早报》的阴影之下.虽然在广西首府南宁的报业市场上,《当代生活报》排名第二,但由于和《南国早报》的距离相去甚远,所以,生存危机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当代生活报》的每一个人.正是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在有限的空间里“求变”和“创新”一直是这份报纸不变的诉求.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中旬至8月初,我省内主流媒体《新晚报》和《生活报》同时关注哈站前护栏由高变矮这一新闻事件,作为直接参与新闻报道的新闻记者,更感触到同一新闻的不同做法所独具的魅力。《新晚报》侧重新闻的短小精炼,《生活报》则侧重新闻的全面深刻,两家媒体充分发挥了新闻监督的独特功效,延伸了新闻事件自身的意义,提升了新闻媒体的服务意识,相得益彰的同一新闻报道达到异曲同工的收效。2011年7月13日,全省新闻名专栏——《新晚报》读者连线栏目刊发了《护栏由1.5米降至0.6米站前又现  相似文献   

19.
“给新闻更多的背景,给事实更多的理解”,这 是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开播前的导视语,近日琢磨起来深感创意者之高明。一个电视栏目要给予观众更多的新闻背景,那么,一条经济新闻或者一个经济专题报道,就更要突出新闻背景了。近年来,观众总说我们地方电视经济节目不尽人意,我想除了新闻选题、报道角度和事件本身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4月22日,是伟大革命导师列宁诞生110周年。本刊特发表这篇文章作为纪念。《经济生活报》是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十二天决定创办的无产阶级第一个专业性的经济报纸。列宁认为创办经济报纸,是帮助党实现历史性转变,建设社会主义、管理好国家必不可少的手段。他对该报作了许多指示,并在报上发表了约一百三十篇有关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文章。他通过《经济生活报》,开创了一条办经济报刊的道路。所有这些,都是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极其宝贵的财富。过去,我们关于列宁的办报活动,主要讲《火星报》、《真理报》等报刊,而对《经济生活报》这样的报刊,则较少论及。目前,我国已跨进了伟大的、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中心任务。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我国新闻界也越来越重视经济报道的问题。在这个时刻,我们学习列宁指导《经济生活报》的伟大实践,定能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