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艾米莉·勃朗特在其小说《呼啸山庄》中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时空等叙事策略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美学效果明显,使文本极具张力,充满魅力。  相似文献   

2.
阅读过程即读者和作者基于文本的交流过程,是根据文本构建意义的过程。“叙事角度”是当代西方叙事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叙事学“既关心文本解读又关心文本的实际效果”。叙事视角分析能有效地提高对作品理解和提高审美鉴赏力,它为阅读文本指明了一个新的理解角度。将叙事角度分析运用于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表现手法所孕育的意义,有效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会大大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学会批判的阅读。  相似文献   

3.
莫言创作的第一次重大转变,是在向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从传统叙事模式向多重话语叙事模式的转变,而此次转变的标本性文本即是与《红高粱家族》同时诞生的《天堂蒜薹之歌》。本文试从叙事角度,对莫言的第一次叙事模式转变作一文本分析,以期刻录下这位勤奋的文坛跋涉者早期探索的印迹。  相似文献   

4.
文章要重点探讨叙事视角的切入方式,看似是故事的行为者在行动,实际上是作者与文本中的行为者在构建文本叙事,其中两者的叙事视角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叙事的方式,进而构建了叙事张力。叙事张力通过各种叙事策略,尤其是通过多重叙事视角来完成叙事,从而激发阅读的欲求。  相似文献   

5.
交际语境类诗歌在高考诗歌文本的比重很大,无论思想意义、风格气度,还是文本内涵、艺术水准都能构成一个结构完整、逻辑自洽的叙事系统。在文本细读和叙事学理论的视域下,高考交际语境类诗歌的叙事特征呈现三个特点:叙事情感的密集与多元、叙事策略的消解与整合、叙事表达的编码与隐喻。高考交际语境类诗歌可以从微叙事和小时间的视角,通过细读局部、关注时序、回归整体等路径进行解读。从一个新的视角审视试题文本,有助于更好地挖掘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文本价值,寻找并激活古代诗歌固有的叙事传统,拓展、深化古代诗歌的艺术空间,为高考古代诗歌备考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语调。在小说《英格力士》的叙事视角中儿童视角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有成人视角或隐含作者渗透叙事系统对儿童视角形成干预补充。同时,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进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读者与叙述者平等对话,使文本颇具亲切感和感染力。文本中多处采用反讽叙事,不仅实现了从儿童视角、心理出发对成人世界中丑陋现象的批判,还使文本的意义阐释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7.
文本和图像叙事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通过解决"叙说什么""如何叙说"的问题以达致教育的目的。文本与图像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两种最主要的叙事形态,有差异与对立,各有优势与劣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叙事应与时俱进,实现文本叙事的日常化、大众化话语转换,提升教育主体的视觉素养,消解文本与图像叙事二元对立,实现"语图互文",增强教育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8.
清代满族家谱兼有实录性历史叙事与故事性文学叙事,二者形成互构叙事关系。其互构体现于嵌入性互构叙事、互文性互构叙事、虚实相生性互构叙事三种文本叙事形态中。对满族家谱实录性与故事性叙事互构关系的探讨与分析,有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对满族家谱文本的叙事及其民族文化品格、特色作出更深刻、更全面的认知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基于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特征角度阐释《社戏》所具有的因果的叙事思路、框架式的叙事结构、快慢结合的叙事方式、空间转换的叙事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外在构成的分析,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逐渐走进文本内里,进而更深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圣经》是西方文明两大源头之一,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学,《圣经》文本本身亦充满叙事魅力。圣经叙事作为完整统一的文学文本,其中的叙事要素和叙事技巧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圣经叙事惯用重复这一叙事手法,特别是措辞重复、情节重复和对话重复,建立起一种前后关系,对人物的使命和未来的命运做出暗示,并通过对照性的叙述来揭示不同的人物身份、立场、动机、性格特征等的不同。对《圣经》叙事要素的研究也为理解圣经文本的意义提供全新的角度和启发,有助于读者从圣经文本中发掘更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艺术借用已有的多重“能指”,转向“所指”当下中国社会语境中的“大叙事”和“小叙事”。它既不像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大叙事和以人为中心的主体叙事,也不像后现代艺术那样消解大叙事而只关注小叙事。中国当代艺术更主要的还是要让艺术回到艺术本身来探讨各种内容,这里的艺术本身包括了中国传统的“与六籍同功”的内容,也包括了“成教化、助人论”的思想。这些内容需要被转化为具有当代性的意识。这里使用“能指”、“所指”、“大叙事”、“小叙事”以及“主体叙事”等概念,其目的就是把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存语境凸显出来,显示其时间意识与当代意识的两个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2.
戏曲电视剧是戏曲艺术和电视艺术有机结合形成的独特的综合艺术,其叙事特点既不完全同于一般的电视剧,更有别于舞台叙事。是戏剧和电况的本体差异造成了戏曲电视剧非代言体的叙事体裁、非聚焦型的叙事视角、连续的线性叙事结构以及逆时序的叙事方法等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3.
冰心小说曾给"五四"时期寻求精神力量的青年以广泛影响,在叙事技巧和文本形式方面独具风格。冰心小说具有以人格表现于艺术、理性与情趣相融合、传统讲故事的艺术手段与现代简捷的叙述技巧相交汇的叙事特征,主要表现为:善于借助同故事叙事视角以收到客观叙述和主观抒情的双重作用;营造"讲述-倾听"的分享故事的谈话式格局;淡化故事时间,而以情绪、情调统辖全篇。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设计艺术是革命历史情境下形成的设计艺术,具有强烈的革命叙事倾向。在其革命叙事中,多以红色作为主色调,并以普遍雷同的图案作为叙事语言和叙事手段。中央苏区设计艺术的革命叙事,是普通民众参与的叙事,体现了艺术大众化时代设计艺术的风貌。中央苏区设计艺术在其革命叙事中,因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传统客家文化因素,从而并未彻底与传统决裂。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故事新编》中民间叙事策略的现代开掘入手,从民间叙事角度观照下的历史选材和民间故事叙事结构的大胆扬弃两方面具体分析鲁迅在创作中对传统民间叙事艺术的灵活运用及超越创新的表现,侧重探讨民间精神和民间文化对鲁迅人生观及艺术创作观的积极影响,探寻鲁迅先生以民间叙事艺术为策略建构历史题材小说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6.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专注于小说叙事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结构精巧,叙述视角灵活,在叙事艺术方面的积极探索,为中国现代女性小说的充实与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叙事艺术上超越传统的创新为20世纪的小说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她独特的创作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逻辑严谨、考虑周密的叙事技巧。创作于1917年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其实凝聚了她在聚焦视点、叙事距离、叙事中的标志性过渡、叙事分层、叙事声音等叙事技巧方面的深刻造诣。  相似文献   

18.
《秦腔》叙事艺术的复杂性表现在叙事视角的复杂性、叙事节奏的混杂性、叙事内容的繁杂性等方面。在其复杂性叙事艺术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和情感原因。现代化浪潮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侵蚀和贾平凹面对正在消逝的乡村写作时内心的矛盾从根本上形成了这种复杂性叙事艺术。从某个层面上说,贾平凹对复杂性叙事手法的熟练运用显示了其高超的叙事能力,他在叙事手法和风格上的实践为20世纪末以来转型中的乡土文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古镜记》作为唐代文言小说的开山之作,在叙事艺术方面有突出的特点。《古镜记》的叙事艺术主要表现在叙事角度和叙事时间两个层面。从叙事学研究理论出发,通过对叙事角度和叙事时间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对作品所蕴含的叙事艺术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20.
伍尔夫《达罗卫夫人》的现代叙事艺术的精要之处表现为多焦组合式的叙述结构、自由间接式的叙述话语以及功能层次的诗意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