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说文解字》540部中,共有5个具有重文性质的部首,亦有与之对应的5个正篆部首。重文性质的部首是对应正篆部首的变体,其统属的部下之字在形义关系上更顺服重文性质的部首。重文立部更好达到部首字与从属字之间形义相依原则,亦符合《说文》始终贯彻的有属字者必单立一部原则。在语言文字历时流变缓慢发展时,重文立部之举与后世字书处理变体部首分立附列亦有联系。  相似文献   

2.
部首之设,其目的之一在于索字之便.《说文解字》部首五百四十个,今天看来,过于繁琐,不大众化.《康熙字典》的部首不及《说文》的一半,仅二百一十四个,犹嫌不简.《新华字典》所设部首,较之《康熙字典》更为简便,这与其编辑宗旨是一致的,受到了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之欢迎.然而.我们觉得,《新华字典》于合部工作上,对一些字的归属是可以商榷的.(一)一字分两部.如: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我偶然发现“师”和“归”两字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时,两个字的部首不相同,但从字形上看这两个字的部首应该相同。而《现代汉语词典》把“师”字安排“|”部里,而把“归”字安排在“ヨ”部里,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连数天,我反复查找各种语言文字书面的书籍,终于发现这是一个部首归并的问题。自东汉许慎创立540部首将汉字归类以来,汉字经历了许多变化。许慎在著《说文解字》时,主要依据小篆字形,把同一形旁的字归在一起,称为一部“。师”字在“币”部“,归”字在“彐”部。许慎的以形旁编排文字的方法,千百年来一直为编篡字书的人所…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说文解字》空部首的存在持有不同的观点,但都未揭示其真正的原因。《说文解字》在编撰上坚持部首字与其从属字形义相依、凡有从属字者必单独立部的双重原则,导致36个空部首字无部可归而"落单"。许慎为了使所定部首成为一个完整封闭的系统,使部首统摄所有的字,使每个字都归入相应的部首,只好让36字自立为部,于是出现了空部首。采取归并的办法取消空部首,或者通过构字功能来解释空部首存在的原因,都不妥当。  相似文献   

5.
本文择取《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作为范例,观察部首检字法自发明起至今的历史演变,以表明其纵向历时发展的规律,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尝试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在肯定部首检字法历史地位、重要意义的同时,通过对比《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共时横向地考察部首检字法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指明规范、统一部首检字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6.
《字汇》以前字书改进《说文》部首的努力中国编纂字书的历史始自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说文》以前的字书,《苍颉》残篇和《急就篇》均按照意义类别编排。《说文》在编排上大有突破,创立了“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建类一首,据形系联”的编排原则。这些原则给后代字书的影响非常之大,成为历代编纂字书的楷模。  相似文献   

7.
孙园园 《文教资料》2010,(36):23-26
由于编写《康熙字典》工程浩大,且出于众手,引文时有讹误。今逐字检核《康熙字典》十二集引《礼记》部分,与阮刻本《礼记正义》一一对校,重点考校王引之《字典考证》、渡部温《康熙字典考异正误》未出校者,拾得遗误若干条,依其次序列出。  相似文献   

8.
《字书》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实际词汇面貌的辞书,今已失传。唐释玄应《一切经音义》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佛经音义书,成书后流传过程复杂,版本众多,大致上分为丽藏本和碛砂藏本两个系统。清代学者龙璋从《玄应音义》中辑出《字书》佚文182条。经过对丽藏本和碛砂藏本所引《字书》情况的考察,我们认为龙璋辑佚《字书》时所据《玄应音义》的本子当属于碛砂藏本系统。  相似文献   

9.
《字书》在《隋书·经籍志》等书目中都有记载,且在《玉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等文献中郝被大量引用,但其作者、成书年代都不详,且多被误认为即吕忱《字林》。文章通过《一切经音义》引用《字书》的内容与任大椿所辑《字林》的比对,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推断这两种字书间没有彼此相关性,即《字书》非《字林》,并对其成书年代、内容及湮灭的原因作一考探。  相似文献   

10.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全书将9353个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按照“据形系联,以类相从”的原则归并为14大类,每一部首内的字的编排都是有一定体例的。本文将对女部字的编排体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其成就是世人有目共睹的。它虽是现有大型汉语词典中质量最高的一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结合《现代汉语词典》象声词,从词目未收、义项未收、释义的不平衡性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并作一些补苴,供《汉语大词典》修订再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我国一部权威的大型汉语词典,以“古今兼收,源流并重”为编撰方针,尽可能引述一个词或一个义项的始见例或较早出现的书证,然而仍然存在书证滞后现象。文章主要通过研究《唐语林》,发掘其一些词语对《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方面的补订意义,以期为《汉语大词典》补订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新字典》是民国初期一部注重实用性与时代性的辞书,是中国传统字书向现代语文字典、词典过渡的产物。该书在体例和内容上的革新,促进了语文辞书及外汉双语辞典的编纂及发展。然而在中国辞书史上却鲜有论及,其历史地位也尚未得到肯定。本文通过比较此前出版的《康熙字典》以及其后出版的《中华大字典》,旨在探讨分析该书的成就与不足,客观地评价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大词典》对东晋汉译佛经材料关注不够。东晋汉译佛经对完善《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和书证等方面的不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两岸民间正在合编的《中华大辞典》应当独辟蹊径,编出自己的特色来。文章从内容特色、体例特色和开放式网络化动态编纂等方面对《中华大辞典》的编纂进行了深入的创造性的探索,提出《中华大辞典》应辟设借鉴引用功能,以古今中外著作中"足资借鉴、堪为引用"的句段为例句,使之具有音义诠释和借鉴引用双重功能,具有其他辞书无法比拟、无可替代的作用,真正成为中华辞书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字、词释义的精确,例证的相符、无误,是一部词典编写的基本准则。陈复华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词典》有着不尽如人意之处。关于其释义、例证中的错讹、欠当等,笔者已撰写《陈复华主编〈古代汉语词典〉指瑕》一文进行了质疑。文章就新近发现的其释义、例证中的可供商榷之处,再次提出拙见,以期对《古代汉语词典》的修订有些许益处。  相似文献   

17.
拙著《古典戏曲外来语考释词典》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已经四年过去了。四年来得见民族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由麻赫默德·喀什噶黑编纂的《突厥语大词典》汉文本,其中收录了很多跟中国古典戏曲中有关的突厥语,可补拙著前书的不足;又年来个人钻研也偶有一、二所得,而《古典戏曲外来语考释词典》修订本一时尚难实现,因草成《古典戏曲外来语考释词典补正》,权当前书的续篇,以就教于有道及读者。  相似文献   

18.
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一书,按照国家的语文政策、法规、标准,具有较高的规范性:词典标注了词性,按词义的发展脉络排列义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是辞书编纂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9.
陈平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131-132
以《南齐书》为例,就《汉语大词典》中词语的首例书证过晚之词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20.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它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的某些注释内容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