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民俗文化寻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琳 《寻根》2006,(4):62-67
天津地处渤海湾,距北京只有100多公里,是京师的东方门户,故有“津门”之称。从考古发掘来看,在距今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在此地聚居生息。天津蓟县城东五里发掘的围坊遗址,堆积从距今6000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令3000年前,长达3000年之久。  相似文献   

2.
楚国的水上交通运输郭德维我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有了舟楫,文献对此记载颇多。从考古发现看,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七千多年),钱山漾遗址(距今四五千年)中,已出土了船桨,湖北宜部红花套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还出土过陶船模型。从新石器时代至楚,用舟楫已经历了三千...  相似文献   

3.
刘正 《寻根》2009,(3):128-131
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通称为甲骨文字或甲骨文。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和直接源头,一般认为甲骨文是殷商王朝用于记载占卜记事而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所以甲骨文又被称为契文、龟甲文、龟甲兽骨文。绝大部分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而这一带是历史上著名的殷商王朝的遗址,因此,甲骨文又被称为殷墟甲骨文。研究汉字的起源就不能不直接追溯到殷墟甲骨文,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的芦苇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根》2016,(2)
正芦苇是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和丰盛的草本资源。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对芦苇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时显现着芦苇的身影,或用于建筑,或用于工程,或用于室内生活用品,或用于表达一定的情怀。芦苇的社会实用性我国人民使用芦苇至少有7000多年的历史,尤以芦苇编席绞绳、用作建筑材料的历史最久,新石器遗址即发现芦席、芦泥土块。新石器时代南方的干栏建筑中,有使用芦苇的痕迹。河姆渡遗址距今大约6500年的第三文化层中,  相似文献   

5.
扬之水 《寻根》2001,(3):28-35
上古鸟纹,目前所见最早的实物,出土在河姆渡化遗址中。河姆渡化距今7000年-5000年,属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日鸟合璧的图像,即分别出在遗址的第四、第三、第一化层中,分属于遗址的前后两期。其一为骨匕柄上的刻纹(图1),其一为象牙雕片(图2),其一则阴刻在陶豆盘心(图3)。  相似文献   

6.
游修龄 《寻根》2001,(3):4-11
龙舟是舟的一种,甲骨文中分别有舟和龙字,但没有龙舟连称。随着历史发展,龙舟一词出现了。龙舟最初指竞渡之舟,后来它的含义扩增了,可以兼指大的船,天子所坐的船也专称龙舟;画有龙纹装饰、甚至有楼台亭阁的游娱之船也称龙舟。本文专指端午竞渡的龙舟。  相似文献   

7.
“学”从字源上来讲,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专家认为“学”字,“当从爻取义兼声”(徐中舒《甲骨文辞典》),是个会意字,篆文作“斆”字。许慎《说文》:“斆,觉悟也。从教,冖。冖,尚矇也,臼声。学,篆文斆省。”段玉裁《注》,认为“学”与“教”在古人乃是一事之两面,常相混用,既然“学”本身已经包涵有自觉与觉人,即学习与教人的双边活动,  相似文献   

8.
鹿纹释读     
正猎鹿宝鸡北首岭遗址发现有锄、矛、铲、凿各1件,都是用鹿角制成。在宝鸡关桃园遗址,发现了23件用鹿肩胛骨制成、有明显使用痕迹的骨耜。《关桃园遗址各个时期骨器选料鉴定一览表》中有64件骨器,其中45件标明是鹿,还有5件分别标注为鹿(小型)2、鹿(大型)1、鹿(斑鹿)1、小鹿1。如果按50件计算,以鹿骨为原料的工具占比达到78%。殷墟甲骨文当中,有商王猎获大批野鹿的记载。《石鼓文·田车》也有射鹿的记载:"宫车其写,秀弓持射。麋豕孔庶,鹿雉兔。"  相似文献   

9.
最后的窑工     
所谓"秦砖汉瓦"的说法,使中国建窑烧砖的历史至少可以溯至秦始皇的时代。2002年11月,文物考古专家在燕山深处长城脚下发现60多座古代砖窑遗址,经考证确认为明代修建长城烧砖的窑,距今历史已经400多年。2003年1月,人们在安徽肥西县  相似文献   

10.
释"如"     
吉霞 《寻根》2007,(6):54-55
如,甲骨文写作 《说文》:“如,从随也,从女从口。”尹黎云先生在《汉字字源系统研究》一书中认为,“如”是“女”字的后出分化字。“女”,甲骨文写作“孝”,《说文》:“女,妇人也,象形。”此说流传甚广。《甲骨文字典》对女字的解释为:“象屈膝交手之人形。妇女活动多在室内,屈膝交手为其于内居处之常见姿态,故取以为女性之特征,以别于力田之为男性特征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