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洋务运动是晚清福建近代化的一次尝试。由于福建省经济落后、地理资源较差、对外贸易状况恶化和政治靠山缺乏,最终导致晚清福建近代化失败。  相似文献   

2.
洋务运动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开端,而晚清法律近代化则是作为中国社会近代化一部分的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起点,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洋务运动为晚清法律近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人才支持,而且洋务派是晚清法律近代化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其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也是清末法制变革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晚清法律移植打破了中华法系的固有传统,古老的中国开始了法律近代化的艰辛历程.然而,法律近代化并非仅仅是纸面规则的近代化,它必须是当时社会的深刻而真实的反映.从政治权力结构而言,晚清的社会并没有产生政治民主化的土壤,法律近代化与传统的皇权政治实际上成了一对悖论.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外交体制受到冲击,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总理衙门、南北洋大臣的设置则弱化了清廷传统之对外关系.南北洋大臣所参与的外交活动构成了晚清外交实践的主体,对晚清外交传统观念向近代化的演进转变、及外交体制的近代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晚清国力衰弱、专制政体、不完整的外交策略、传统意识的桎梏和近代外交知识的贫乏...  相似文献   

5.
奕是推动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先驱。在他主政期间 ,通过长期客观务实的外交实践和反思 ,推动了晚清外交近代意识的启蒙和外交体制的近代化渐变。  相似文献   

6.
李长莉著《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是一部研究晚清上海社会的力作.给我们展现了丰富、生动的晚清上海生活场景.以“话语”为标志、多角度揭示、以历史演进眼光,把晚清上海社会变迁放到各种参照系中对比,体现了晚清上海在挣扎中的变迁的过程.引用了多种基本史料,如报纸、竹枝词、笔记、日记、游记类、近人著作等.  相似文献   

7.
美国第一位驻华大使蒲安臣,对晚清中国外交近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将《万国公法》引进中国,促进了中国外交礼仪制度的近代化,加速了驻外使领制度的建立,使晚清中国外交逐步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奕Xi是推动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先驱。在他主政期间,通过长期客观务实的外交实践和反思,推动了晚清外交近代意识的启蒙和外交体制的近代化渐变。  相似文献   

9.
实业教育在晚清湖北出现,是新式教育兴起和发展的结果.对湖北教育近代化,武汉地区经济的近代化,民主思想的传播及社会大众心理变迁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传统“经验农学”向“实验农学”转变,晚清作为我国农业教育近代化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从晚清农业教育产生的背景、表现、影响三个方面阐述,从而体现其近代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李鸿章、沈葆桢均是晚清近代化运动中的杰出人物,二人的近代化思想在当时具有代表性.吴淞路案是李、沈二人共同经手的涉外事件.通过"吴淞路案",,可以明显看出李、沈二人近代化思想之异同,进而认识到他们近代化思想中的进步与不足之处,以为今人之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中,清末"新政"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教育改革是晚清"新政"中最富积极意义的部分,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尤其巨大.  相似文献   

13.
在晚清海防事业的发展中,留学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是晚清海防事业近代化的先驱和中坚,在海防教育、舰船制造、海军建设以及对外反侵略战争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大大推动了中国海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叶,晚清社会兴起了一股激烈地反传统的重商思想,一些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和经济因素伴随着重商思想的发展而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这些具有近代化性质的因素,从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奠定了晚清社会近代化转型的雏形。在重商思想的实践中,晚清中国开始了举步维艰的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商业社会转型的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5.
军事近代化在后发展国家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往往起着前驱先路的重要作用。在晚清社会军事化的背景下,近代军事主义与重商主义的兴起相得益彰,兵战与商战的沟通,不仅为清末“市民社会”的发展起了独特的作用,而且也为兵战向学战的深化创造了条件。军事近代化的纵深演进,则动摇了传统社会结构的根基。这种以军事近代化为先导的社会转型,成为晚清社会变迁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晚清两次改革对中国近代化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两次改革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即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清末改革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两次改革因其历史局限性而又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以江浙地区为背景,把士绅近代趋变之一-转向“新学”这一变化纳入以上海为中心和首位城市的近代长江下游区域城市等级网络体系中加以考察,从人与环境(城市近代化)互动的角度揭示晚清学绅演变的林林总总及其对新式教育普及的影响,从中折射出晚清士绅鱼龙混杂、传统与近代化交相辉映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8.
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的晚清直隶农村社会成员在农村危机、近代化带动、大众追求三个动力合力的作用下,通过科举、新式教育、参军、经商、流民等各种途径实现了社会垂直流动。从长时段的发展轨迹上来看,晚清直隶农村的社会垂直流动折射出了晚清直隶农村社会的综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马蓓 《文教资料》2008,(24):45-46
本文通过考察晚清诗人黄遵宪的文化思想特征,包括经世致用、启蒙个性、包容开放.最后归结为救国救民,他的思想有着深刻的传统根基以及鲜明的西方观念,可以说他的文化近代化思想极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压力,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随着中国内传统士大夫阶层的分化以及传统教育的废弛,晚清洋务学堂应运而生。晚清洋务学堂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对中国教育近代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即晚清洋务学堂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近代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