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孟凡强 《体育学刊》2006,13(2):58-61
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形成是处于离散状态的体育人口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自组织过程;是不断增长的大众体育需求与市场或政府供给不足的矛盾产物;是处于离散状态的体育人口之间以及体育人口与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与结果。同时指出了理论探讨层面的局限性与后继实证研究所面临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协同学自组织演化的基本观点,分析了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非线性动力机制,提出了草根体育组织非线性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认为:草根体育组织具备自组织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子系统间的协同与竞争是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内部动力,而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同与竞争是草根体育组织发展的外部推动力,最后,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与竞争直接推动了系统新平衡态的形成。研究提出把强化组织自身能力建设、加强与利益相关群体合作、推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与竞争作为草根体育组织非线性动力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复合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理论分析等方法对体育科技成果向体育运动实践转化过程中的复合调节机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认为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复合调节机制互动模式反映了体育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各种活动组成的复合过程;同时还体现了成果转化活动之间的相互传递与联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协同学的视角,对我国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自组织过程、内部系统要素之间协同竞争作用,以及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子系统间的协同与竞争是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和发展的内部动力,而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同与竞争是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发展的外部推动力。结论:在城市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内部系统要素的建设,还要增强与外部环境的协同与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研究非正式体育群体的现状、特点、形成条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认为走政府引导下的社会化发展道路、优化非正式体育群体发展的设施环境、启动闲暇教育、开发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培养核心成员是培育和发展非正式体育群体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协同学与社区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形成与发展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是我国群众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载体.运用协同学理论从自组织的形成条件、系统内部要素和序参量等方面阐述了社区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形成、发展和动力机制,为探索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发展规律和运作特点提供理论支撑和依据.研究得出:其形成是离散状态的体育人口从无序向有序的自组织过程,其发展需要体育法规政策、场地设施、体育指导等系统要素的协同,社区传统性体育和社区体育本土化是社区自发性群众体育组织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7,(6):53-58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公共性和主体间性理论对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失衡现象进行了历时性研究。结果认为:大众体育发展失衡与我国早期对"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术语错位指向和内涵理解单一相关;长期失衡导致了大众体育发展存在体育公共服务体量匮乏和结构单一、活动内容形式异化和代际体育文化素养贫乏的困境;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失衡超越的关键在于由政府主导优化公共性结构,加强体育非正式制度建设,具体表现为强化和优化政府体育公共服务,加快体育非正式制度的自组织建设两个方面;在强化和优化公共性的同时,把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关系定位于主客体间性;在维持社会本位和人本位的适度张力下,在对话中改变二者以往的对立状态进而促进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形成的群体动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群体动力学角度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进行研究有利于农村体育的组织与管理.本课题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的方式设计问卷,以河北省183个村庄的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为调查对象,依据群体动力学理论提出五个假设:活动效应、交往动力、情感动力、价值观动力、宣传动力来判断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动力效应的形成,结果5个特征变量均成立.对个体特征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效应在年龄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年龄愈大活动效应愈明显;交往动力在收入水平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情感动力在性别、年龄上差异具有显著性,随年龄增长情感效应有递增的趋势,群体动力形成的情感效应女性高于男性;价值观动力在文化程度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宣传动力在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职业上差异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系统自组织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以系统论和自组织理论为依据,探讨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系统发展的自组织特性,分析其演进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演进形式.研究发现.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系统具备白组织演进的条件,其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子系统(奥林匹克运动参与国体育文化)之间的竞争与协同是其自组织发展的动力,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支配各子系统的序参量.最后,提出促进奥林匹克运动文化自组织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科学》2014,(4):67-73
探讨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有利于体育组织的发展与有效管理。本研究使用李克特五点量表方式设计量表,以891位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为调查对象,基于群体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四个假设:成就感因子、乐群效应因子、心理归属因子、群体领袖因子,采用SPSS18.0软件建立数据库,结果显示四个假设均成立;用LISREL8.53软件构建了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群体心理特征全模型,各项指标显示拟合良好。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成员在成就感因子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成员在乐群效应因子与心理归属因子上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在群体领袖因子上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在此基础上对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发展提出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无设施的体育——非正式体育活动对城市空间的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概念的扩大和非正式体育活动的普及 ,导致非正式体育活动设施需求的增加。非正式体育活动设施不同于专门性体育运动设施 ,其实质是对现有其它类型设施的二次开发。规划师和立法工作者需要在城市规划中 ,充分考虑这种平行于传统模式的新型体育模式 ,并在规划中提出有效的供给方案。  相似文献   

12.
群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体育的和谐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些年我国的群众体育虽然有所进步,但是发展困境依然存在,其中有诸多的制约因素。本文以组织建设为视角,从群众体育领域中的非正式组织入手,通过分析非正式组织的形成原因、分类等因素,探析如何合理引导、利用群众体育中的非正式组织,积极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的特征,以及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与地方社会稳定的关系,提出推进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健康发展的建议:地方政府正视农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存在的合理性,积极引导其健康发展,重视核心人物的培养,丰富体育休闲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n ongoing study that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in rugby league and Australian football by Indigenous Australians as a socially and culturally situated process of learning. Focused on the sampling phase of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Participation in Sport (6–12 years of age), it combines narrative inquiry and grounded theory methodologies to identify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participation in a range of different sports and in informal games plays in the participants’ development of expertise, as a process of socialisation.  相似文献   

15.
Informal sports can be described by looking at its symbiotic structure: the three roles doing sports, facilitating sports and organizing sports, coincide. This paper discusses what this means for the sports activities of adolescents. The areas in which informal sports activities for adolescents take place as well as the social structure are shaped by this symbiotic structure: informal sport is about using and defining space to create new sports facilities. On the basis of ethnographic research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how one gets “into the game” in those special areas. Due to missing external organizations, individuals are confronted with entry barriers because of established outsider relations. The established members differ from outsiders in that they can realize their own idea of sport. Gender differences are an important aspect in this context which will exemplarily be reconstructed and analyzed at the end.  相似文献   

16.
论休闲体育的不同组织形式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供休闲体育服务的组织是多元化的,可以归纳为6种不同的组织形式。自给性组织中有个人、家庭、朋友和同事,社会供给性组织中有社区、单位、非正式体育小团体、正式体育社团,商业供给性组织主要是商业性体育俱乐部。从休闲体育的角度,分析了它们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采用调查统计、座谈访问、教学实践探索等方法,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寻找原因,同时指出高校的优势与潜力,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对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了设计与举例,供高校体育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8.
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中青年群体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偏低,锻炼以早上非正式体育场所最为集中,以散步、跑步、太极拳等简便易行项目为主。工作太累、没有余暇时间、缺少场地设施是影响其体育参与的主要因素。其成因主要体现在社区体育文化薄弱、经济收入水平低、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尚未形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采用分层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座谈等方法 ,对浙江省优秀运动队的文化教育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 ,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依从性决定了人文教育可作为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 ,藉以协调学训矛盾 ;改革体育总局系统内成人运动训练专业单独统一招生考试制度 ,确立具有人文精神的局部发展的人为现实培养目标 ,用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竞训的教育理念 ,构筑运动员的人文学习环境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行富有个性的“扬长”式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居民日常参与的体育活动组织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晨(晚)练点、健身俱乐部、辅导站等。我国城市社区这一类体育组织在经历一个快速启动与发展的阶段后,出现了在低水平上重复的发展停滞现象。我国行政主导的正式组织与民间自发组织对接的困难、非盈利组织与市场机制结合的困难及非盈利社团自身发育不足等是造成这种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在未来发展中可采取建立整合的城市社区体育组织、开拓多元化的资源吸纳机制、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自身建设等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