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6次试跳成绩、成功率、助跑速度变化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25岁是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表现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及格赛成绩达到个人最佳成绩的97.03%;决赛成绩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98.23%。前3跳是决赛阶段出现最佳成绩的关键,其中第2跳尤为突出。第2、6跳的成功率最高,达到了100%;其次是第3、5跳的成功率为87.5%。前3名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达到8.8m/s以上,助跑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影响着运动员的试跳成功率,也影响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挥与释放。  相似文献   

2.
北京奥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3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2~33岁是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展示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及格赛成绩平均比值约为97.03%。决赛成绩均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平均比值约99.8%。第2、3跳是决赛阶段出现最佳成绩的关键跳次,第2跳成功率最高,达100%;其次是第1跳的成功率也达到75%;第3、4跳次的成功率相等。前3名运动员中有两人的助跑速度达到8.16m/s以上,后3跳的成功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三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跳远和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最佳竞技能力具有相对稳定的成熟期,男女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达到个人最好成绩的97.59%和97.92%,其中第一、二跳是成功率最高的两个跳次,男子的最好成绩出现在第四和第六跳次,女子的最好成绩则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高达个人最好成绩的98.78%和99.80%,最好成绩出现在第二和第三跳次;女子跳远和男女三级跳远运动员前三跳的助跑速度和最佳成绩均比后三跳要快、要好,而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若干技术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7名比赛成绩在13.80m以上的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与第6届世锦赛女子三级跳远前8名的运动员进行分析对比时发现,我国选手在助跑最后5m的水平速度、第1、2跳及之和的距离、保持助跑水平速度到最后一跳的能力以及三跳的起跳初速度等方面均差于对方。这些是导致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北京奥运会男子跳远前8名运动员竞技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奥运会男子跳远前8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3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出场次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26岁是男子跳远运动员展示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及格赛竞技表现能力平均值为96.3%,决赛竞技能力表现平均值为97.54%.在第4跳和第6跳时,出现最佳成绩的各占决赛总人数的37.5%,也是出现最佳成绩人数最多的两个跳次,第4跳是男子跳远决赛跳出最佳成绩的最好跳次,最佳出场次序为第4-8,运动员的心理定向对比赛结果影响很大,事关成绩优劣.  相似文献   

6.
以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三级跳远决赛过程中成功率、各轮次最优成绩的频数、有效成绩的稳定性(变异系数)等反映三级跳远竞技表现过程稳定性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男女冠军成绩和前8名平均成绩相对稳定在一定区间;6轮次试跳成功率总体趋势是逐渐降低,前3轮成功率相对高于后3轮,男运动员下降得更为明显,男运动员的成功率在第1轮出现高峰,女运动员的成功率则在第2轮和第6轮出现高峰;男、女运动员在6个轮次中最优成绩的频数没有明显差异,但男、女前3名运动员的最优成绩多数是在后3轮创造的;三级跳远项目有效成绩的稳定性总体较好,但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参赛环境的变化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Sony录像系统(50 f/s)及高速录像系统(120 f/s)两台摄像机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助跑与三跳动作过程进行了定点拍摄。通过对动作图像解析与相关技术参数的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目前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助跑速度峰值未能出现在起跳前瞬间或板前3 m(倒数第2步);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各跳起跳离地时的水平速度大大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助跑加速节奏的类型属于"下降型"。为此进一步改进助跑加速节奏,充分发挥助跑水平速度的潜能,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技术改进与提高成绩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世界优秀女子三级跳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权  崔小梅  刘利 《体育科学》2002,22(5):128-130
以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田径研究所提供的第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的生物力学资料为依据,探讨女子三级跳远中的技术关键和机械能利用问题。结果表明: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助跑最后阶段节奏平稳;女子三级跳远以平衡技术为主;三跳中机械能损失较多,跳跃时的水平速度是影响跳远成绩灰色序列中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9.
为更加直观和科学的反映东京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情况和探索世界顶尖运动员关键技术特征,以便为我国运动员的训练提高和运动技术评价提出理论依据。本文运用运动视频图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东京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项目前8名和中国3名参赛队员进行竞技表现和运动技术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1.中国3名参赛运动员中吴瑞庭在3人中竞技表现最差(个人最好成绩的95.76%),朱亚明夺得决赛金牌的同时是前8名运动员中竞技表现最佳(个人最好成绩的100.98%)。2.前8名运动员中,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和美国占据人数优势、从大洲层面看亚洲人数占比高、从人种层面看黑种人人数优势显著、从年龄层面看在28-30岁的人数多。3.对于男子三级跳远项目来说,跑速与成绩之间呈不显著的极弱负相关,应根据个人跳跃和跑动能力来选择合适的助跑速度和跑动节奏;踏板精度与跑动速度呈非常显著的中等程度相关,跑动速度越大越容易降低踏板效果、增大踏板距离。4.中国3名参赛运动员呈现出运动技术短板为:朱亚明单脚跳距离较短,方耀庆单脚跳和跳跃跳距离较短,吴瑞庭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跳的距离均较短。  相似文献   

10.
运用高速摄影法、文献资料法和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第三跳的技术进行研究,并与世界优秀选手技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第三跳的距离较近,并且第三跳垂直分速度和腾起角度较小。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训练的重点;改进和加强弱腿跳远的技术和能力,也是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主要采用调查访问法、录像观察法,对1994年至2006年4届冬奥会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所有使用三周动作的9个国家14名选手及其48跳次三周动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得出:从第17届至第20届冬奥会,两跳三周动作平均难度从6.28升至7.57,着陆成功率从14%升至61%,平均动作质量系数从0.70升至0.79,经过12年的发展其三周动作已实现了质的飞跃;与前3届冬奥会相比,第20届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三周动作的使用效益最大,这将对今后该项目的技术发展与实力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 prior run-up on intermittent maximal vertical jump performance. Seven regionally ranked male volleyball players volunteer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tudy. They performed three randomized tests: (1) six repeated intermittent maximal jumps (jump condition), (2) six repeated intermittent run-ups (run-up condition), and (3) six repeated run-ups followed by maximal jumps (run-up plus jump condition). All performances were assessed and 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 and heart rate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each of the tests. Mean ( +/- ) jump performance (64.7 +/- 2.3 cm)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2) over the course of the jump condition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01) than for the run-up plus jump condition (58.0 +/- 3.2 cm), which tended to decrease with repetition. 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run-up plus jump condition (3.73 +/- 0.24 mmol . l(-1)) than in the jump (2.61 +/- 0.26 mmol . l(-1), P = 0.02) and run-up (2.86 +/- 0.18 mmol . l(-1), P = 0.03) conditions. The increase in heart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both in the run-up plus jump condition (33 +/- 6 beats . min(-1), P = 0.05) and run-up condition (33 +/- 4 beats . min(-1), P = 0.02) than in the jump condition (21 +/- 3 beats . min(-1)).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ddition of run-ups probably impeded performance in the repetition of vertical jumps.  相似文献   

13.
李志远  李玉章  李刚 《体育科技》2012,33(1):32-35,39
通过文献资料法、运动录像拍摄及解析法、对比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研究分析了2011年全国田径大奖赛(嘉兴站)男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最好成绩下的助跑节奏和三跳比例特征。研究结果获得了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好成绩下的最后20~11m和10~1m两个阶段的水平平均速度,最后6~3步和2~1步的水平平均速度,最后2步的步长和质心水平平均速度,三跳的距离和三跳的比例特征,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旨在为我国三级跳远项目训练的科学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分析基础和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跳台滑雪项目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该项目的规律认识与经验积累,将有力地促进我国跳台滑雪项目进入良性发展阶段.以自主研制运动图像人体模型解析技术为研究方法,以现役我国优秀女子跳台滑雪运动员刘奇、李雪尧的比赛助滑速度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与日本优秀女子选手伊藤对比,通过初步分析跳台滑雪项目助滑速度特征,发现我国选手助滑速度优势在于助滑前程,而助滑后程的速度下降幅度较大.建议我国选手保持优势,重视与弥补弱势,加强变负荷区适应与控制能力,减小助滑后程速度下降幅度,有助于提高助滑质量.初步分析跳台滑雪项目助滑速度特征,进一步认识该项目助滑技战术规律与特点,为相关技战术理论研究、训练与比赛实践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图像解析的研究方法,对二级跳远运动员的运动学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二级运动员起跳时间平均值是0.130s,缓冲时间平均值为0.048s,蹬伸时间平均值0.082s。缓冲时间、蹬伸时间与整个起跳时间过长。这与二级运动员本身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的优劣存在很大关系;(2)二级运动员着板瞬间,摆动腿的摆动角速度平均值为451.72°/s,膝关节角度平均为87.14°上板速度为8.58m/s,与前人的研究有出入;(3)二级运动员速度利用率为76.30%,速度利用率明显低于优秀运动的速度利用率。腾起角平均为26.66°,明显高于优秀运动员的18°-25°;(4)在蹬伸阶段摆动角速度的最大值与腾起角和成绩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速摄影法对我国4名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的最后4步助跑技术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偏低,助跑角度合理,助跑曲线符合跳高技术要求,2名研究对象内倾角在合理范围之内,顾碧威倒数第4、3步内倾角偏大,沈勤莉最后1步内倾角偏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1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投掷项目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投掷成功率、比赛发挥、不同投掷次数中出现决定成绩的人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参赛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6.64~29.36岁,男子平均年龄稍大于女子;投掷项目男子运动员平均身高在1.87~1.95m之间,呈现出高大化发展特征。资格赛运动员的投掷成功率为79.83%,3次试投的成功率依次下降;决赛阶段运动员投掷的平均成功率为74.57%,6次不同试投的成功率呈现高低交错的"锯齿"状。投掷项群运动员的比赛发挥存在着项目差异,资格赛中,铅球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最高,铁饼运动员发挥率最低;决赛阶段,运动员的发挥率均高于资格赛。资格赛运动员3次试投出现决定成绩的概率分别为44.99%、26.57%和28.44%,呈现出第1次试投成功率和发挥率最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