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航甚高频通信共用天线系统中,腔体滤波器在降低电台之间的互调干扰与外界干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说明了腔体滤波器的特性,并介绍了使用射频网络分析仪来调谐滤波器的方法。该方法调谐滤波器简单快捷,并能够很好地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数字滤波器被广泛地关注和使用,已成为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器件之一。针对数字滤波器的要求,利用多目标进化算法对一维数字滤波器进行优化,以期降低其期回波损耗和插入损耗,并证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顾家铭 《大众科技》2013,(5):40-41,67
微带滤波器在通信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通信系统的性能。传统的设计滤波器的方法要通过理论进行大量的计算,计算过程繁杂。文章简要介绍了微带抽头式发夹型带通滤波器的设计理论以及如何通过ADS软件进行设计和优化仿真,并结合具体实例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在射频频带日益拥挤的今天,人们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开始广泛的研究和应用L波段带通滤波器,使之在通讯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基于微带环形谐振腔,设计了工作于L波段的窄带带通滤波器,并对其进行了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最终得出L波段窄带通滤波器,有体积小指标好等特点,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数字变频器中积分梳状滤波器的FPGA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超  孟嗣仪 《大众科技》2008,(12):72-73
CIC滤波器(CascadedIntegrator—CombFilter)是一种有效高分解速率滤波器:特别适用于在通信中信号带宽为窄带下变频(抽取)、上变频(插值)的数字变频,在数字信号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积分梳状滤波器设计方法,分析了滤波器的基本结构,以及决定滤波器性能的参数选择。给出了CIC滤波器和FIR滤波器相结合的一种滤波结构。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简单合理,使用灵活方便,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可应用于通信中多种多速率信号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高选择性的滤波器被广泛地关注和使用,并成为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器件。文章介绍用ADS软件实现一种半集总元件高低阻抗线低通滤波器,它是用高阻抗线来模拟串联电感,用低阻抗线来模拟并联电容,把若干高阻抗线和低阻抗现交替级联起来,这就构成了滤波器。高低阻抗线滤波器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加工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12)
滤波器在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平行耦合滤波器作为滤波电路的一种,有着轻便、性能稳定等诸多优势。本文介绍了一种平行耦合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简要说明了相关的理论基础,结合设计方法给出实例。此外,还就电容对滤波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并总结了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设计了一款开关电容滤波器,并分析了该滤波器的原理,计算了其Q值、振荡频率.该系统通过单片机的串口资源与PC机进行通信,来配置滤波器.  相似文献   

9.
小区域重叠干扰下的通信滤波器通信信号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通常极不稳定,传统噪声抑制方法只适用于平稳信号,无法实现复杂环境下通信滤波器噪声的抑制,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非线性滤波的小区重叠干扰下通信滤波器噪声抑制算法,对小区重叠干扰下的通信信号进行预增强处理,对得到的通信信号和既定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噪声抑制,为小区重叠干扰下的通信滤波器噪声抑制提供有效依据。假设小区重叠干扰喜爱通信滤波器接收信号是同步的,给出采样结果。对滤波器的估计方差和条件方差进行计算,求出背景噪声和干扰剩余之和的方差,通过自适应改变非线性变换的非线性部分的变化曲线,实现小区域重叠干扰下的通信滤波器噪声抑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很高的噪声抑制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水声通信中的多普勒效应,提出一种基于Notch滤波器的多普勒系数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Notch滤波器对经过信道的窄带CW脉冲信号频率进行估计,进而得到多普勒系数,并与基于宽带信号的多普勒系数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计算机仿真基于CW脉冲频率估计与基于宽带信号的多普勒系数估计方法就估计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详细地给出了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与适用场合。  相似文献   

11.
王云秀 《大众科技》2011,(11):77-78
现代通信系统对滤波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求滤波器体积小、重量轻、制造成本低、性能好且稳定,而滤波器的谐波严重影响其性能。文章从滤波器多年的发展状况总结了几种谐波抑制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三截面阶梯阻抗和过耦合技术结合的方法,使得阻带达到了5倍中心频率。  相似文献   

12.
李绿色 《科技风》2013,(13):209
在现代各种通信系统中,由于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复杂噪声不免会掺杂在其中,数字信号处理这门经典学科恰好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其中最通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滤波器来滤除这些杂波噪声,FIR数字滤波器就是滤波器设计的基本部分。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基于Matlab软件仿真设计一个数字滤波器,将掺杂在语音信号中的高频噪音消除,在此将分析消除高频噪音前后语音信号的时域及频域特性,对比分析即可验证滤波前后特性差别。在本课题中,将利用简单的窗函数法来设计FIR数字滤波器,通过Matlab仿真说明所设计滤波器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多路带通信号混叠问题,利用一种延时可调的二阶带通采样结构,通过设计数字抗混叠滤波器,可实现对多路带通信号的无混叠接收。给出了仿真实现结果,分析其抗混叠性能,多路带通信号经过抗混叠滤波器后,输出信号的混叠抑制可达到30dB以上。该方法解决了带通采样中多信号混叠问题,增加了采样频率选择范围,可以减少硬件负担,提高了软件无线电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字滤波器是数字信号处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中,广泛使用滤波器对信号进行处理。本文介绍了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利用Matlab实现了对FIR数字滤波器的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谐波平衡的高速移动通信GSM-R干扰信号分离算法。构建高速移动通信信道模型并设计码内干扰抑制算法,根据Fourier变换的可逆性,采用神经网络控制算法进行系统稳定性控制,得到高速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的GSM-R信号多径结构谐波平衡方程,设计神经网络谐波平衡滤波器结构,实现对GSM-R干扰信号的优化分离。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能效实现对高速移动通信中的GSM-R干扰信号分离,输出信噪比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大幅降低了高速移动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改善通信质量和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最佳方法(即切比雪夫逼近法)在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中解决了应用窗口方法和频率抽样法不能精确地确定滤波器通带和阻带边缘频率以及波纹的问题。该方法所产生的近似误差要比其它方法要小;本文以一带通数字滤波器为例来进行MATLAB仿真,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设计的滤波器能准确地确定其边缘频率和波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铁路调度信号的自动控制和通信系统设计,实现对列车运行系统通信性能的改善。传统的铁路调度信号通信控制方法采用单频包络瞬时值统计的通信信号最佳冲击脉冲响应匹配方法进行通信控制算法设计,当列车运行区间为随机分布式,通信性能不好。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反馈匹配滤波的铁路调度信号通信控制算法。进行铁路调度通信信号和铁路无线通信信道模型构建,信号分离的同时采用线性反馈匹配滤波技术实现支路信号同相相加,设计线性反馈滤波器,进行通信干扰抑制,实现基于线性反馈匹配滤波的铁路调度信号通信控制算法改进。研究表明,该算法能克服常规控制模型在铁路机车到达阶段不具有鲁棒性的弱点,非稳定阶段前比传统方法更平滑,在铁路调度信号通信中,具有较小的误码率,展示了较好的通信性能和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8.
在对机载前视风切变雷达地杂波特性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均方误差(LMS)的自适应杂波抑制滤波器,介绍了这种自适应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具体应用于机载前视风切变雷达地杂波抑制当中,最后利用NASA Langley研究中心提供的机载风切变雷达回波仿真数据,给出计算机滤波结果。理论分析和滤波结果均表明这种基于LMS的自适应杂波抑制滤波器在信杂比为-25dB的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地杂波抑制能力,这种滤波器结构简单,便于工程实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技术和信息已经越来越多的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深远的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光通信技术这一点来说,人们不仅仅是希望它作用于长距离通信应用,而希望它延伸至中、短距离的通信以及互连领域。基于此,光通信中的集成光电子器件也就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如何降低其成本并提高其工作效率也成为了我们研究的重心,基于此本文将对与其关系甚密的硅基微纳光波导集成型滤波器和光电探测器做一个系统的概述。  相似文献   

20.
单音干扰是WiMAX通信系统中的一种常见干扰,在基带处理前引入单音干扰算法能有效抑制单音干扰,提高系统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otch滤波器的抑制固定单音干扰算法及其FPGA逻辑实现方法。文中首先阐述了设计思想,然后讨论Notch滤波器原理及设计方法,最后给出该算法在FPGA中的实现及滤波效果评估。评估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有效抑制WiMAX通信系统的单音干扰而且易于FPGA逻辑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