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年级下册《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材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来认识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从而理解"傅科摆"何以证明地球在自转。教材中建议:用铁架台(或自制木架)做支架,挂上一个摆。将铁架台和摆一起放到一个圆底盘上。先让摆前后来回摆动起来,再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圆底盘。对于学生操作有一定难度,实验还有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2.
众所诸知,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转动,因此地球并不是一个严格遵守牛顿第二定律的惯性系,而是一个非惯性系统。所以我们可以不观察天体的运动便能在实验室里通过做力学实验来发现地球的自转现象,并计算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ω。傅科于1851年在巴黎做了这一著名的实验,实验装置实际上与实验室里常用单摆相似,只是为了让摆能较长时间地摆动,他把摆长做成67米,在摆线下端系上28千  相似文献   

3.
傅科摆的原理是:依靠单摆反复摆动把地球自转效应积累起来,通过摆平面的偏转显示地球自转。平常的单摆摆动时间短实现不了真正的积累。FC—2型傅科摆利用摆丝在摆动过程中与卡龙环的断续接触给电磁系统一接通信号,以补充摆的能量,实现长时间工作。 摆平面偏转角速度ω=ω_0sinφ ω_0:地球自转角速度 ω_0=7.29×10~(-5)rad/s φ:傅科摆所在地的地理纬度  相似文献   

4.
由系统无序能与有序能守恒理论出发,可得:太阳系绕银河系银心运动过程中,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半径、公转速度、自转的角速度大小是变化的。太阳系由远银点到近银点,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半径逐渐增大;同时行星公转速度、自转角速度也逐渐减小。太阳系由近银点到远银点,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半径逐渐减小;同时行星公转速度、自转角速度也逐渐增大。地球的冰河期,是太阳系由远银点到近银点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半径逐渐增大接受太阳能量逐渐减小造成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一年)、自转一周(一天)的时间是变化的;太阳系由远银点到近银点,地球一年、一天的时间逐渐变长;太阳系由近银点到远银点,地球一年、一天的时间逐渐变短。  相似文献   

5.
多功能地球仪是将地球仪分成南、北半球仪,南半球仪赤道平面设有颜色用于形象地表示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采用半轴传动;赤道平面上交叉分布着五个半圆表示经线面;经线面之间,垂直于地心设有三块锐角球面板表示纬线面;在地球仪外部装备有湛蓝色的夜半球仪;在夜半球仪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出晨线、昏线、子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度量仪(午线),形成一个主要用于地理教学的多功能地球仪,可以直观地观察和观测地球内部构造、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大尺度的三维地球动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整个球体或部分球壳生成计算网格,而且网格单元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尤为重要。计算网格既满足地球物理分析的需要,又要避免内部网格过小的浪费。本文提出了一种地球结构化网格的生成和加密划分方案,可以对整个球体形成较为均匀的网格,并对近地表的区域能够完成网格加密以达到地球物理分析的需要。生成的网格在简单的试算中得到了优异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地球不是一个严格的惯性参照系,由于地球的自转,以它为参照系的物体将受到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当物体运动时,一般还将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因此将影响其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8.
公历1月1日,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元旦节。你可知道,世界上最先和最后进入1995年的是哪两个国家。由于各地的经度位置不同,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各地出现黎明、白昼、黄昏、黑夜的时刻也不相同,并且周而复始地出现。那么新年的第一天从哪里开始呢?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将经度180度的子午线作为日期变更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地球上每一个新的一天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并且向西环球旅行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地球自转及太阳、月球的引力对物体重力的影响 .物体的重力主要由地球的引力所致 ,其他因素对重力的影响非常小 ,一般不易被察觉 ,当地球、月球、太阳处在一条直线上时 ,物体的重力变化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昼夜更替是地球相对于太阳运动的结果。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主要是自转运动),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渐次推进,日期也就随之更替。在同一瞬间,地球各地的日期、时刻不同。为了协调世界各地的时间,避免日期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地球表面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并规定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称为日界线.然而,地表是个连续的球面,仅经度180°日界线是不能将地球分成两个日期区域的,还必然存在着另一条“日期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1.
潮汐(tide)是指一个天体受到其他天体的引力或引潮力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波动、涨落现象。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且不停地进行自转。因此,一个天体总是受到其他天体的引潮力作用,也就是说潮汐是宇宙间天体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星球,由固、气、波三态物质组成,在日、月等天体的引潮力作用下,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都存在潮汐现象。作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研究地球潮汐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建立良好的人地关系以及对潮汐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特点和用途 (1)特点 通过本教具的演示,可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地球的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并能实时模拟太阳照射地球的情况,从中测量到各种有关数据。把抽象的天文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趣。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脚背内侧踢弧线球的力学特点、技术原理和在实践中的运用等情况的初步探讨,进一步加深对脚背内侧踢弧线球的认识和理解,为改进教学和提高脚背内侧踢弧线球技术水平是有益的。脚背内侧踢弧线球的力学分析: 1、球体旋转的产生 1)如图1(a)所示,当运动员踢球时,作用力F通过球心,球体不发生旋转并沿直线方向(作用力方向即法线方向)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确定"水星进动"和地球"岁差"实际值解释了天体运行的涡旋引力场强是由物质原子结构中的电子与核子绕质心的旋转以及核子自转产生。从太阳及太阳系行星的自转以及行星系统绕日公转皆为逆时针方向推测,太阳系微观物质的电子和核子的绕质心旋转,以及核子自旋的这种非平衡性综合效应应是逆时针方向的。并推断天体涡旋引力场的形成,太阳系运行的蝶形结构,涡旋星系及其成因,应蕴藏于物质原子及核子的微观旋转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5.
透明天球仪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型地理教学仪器,在设计上有许多方面不同于过去那种以纸质为制造材料的天球仪,现将仪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作一介绍。一、仪器结构仪器主要分两部分,包括一个球体(表示天球)和一个座架(主要表示地平圈和子午圈)。天球的中心有一个小球(表示地球),天球球心和地球球心重合。天球表面是一幅简明全天星图。垂直圈表示当地的子午圈,子午圈分内子午圈和外子午圈,内子午圈属赤道坐标系,外子午圈属地平坐标系见图1。二、基本原理(一)有关术语1.天球以观测者所在的地球为中心,假想的巨大天空球壳。由于人眼的生理功能,眼…  相似文献   

16.
火星探秘     
海南 《阅读》2024,(Z6):10-11
<正>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之一,这位“好邻居”有一个其他星球都没有的特质——最像地球。火星的自转速度几乎与地球相同,自转轴的倾斜角度与地球也相近,所以,火星也像地球一样拥有春夏秋冬,也有明显的热带和南北温带、寒带的分布。火星的地表覆盖着赤铁矿,呈橘红色或火红色,远远望去,就如同一颗正在熊熊燃烧的火球,所以,人们用“火”来为其命名。望远镜中看起来明亮、呈橘黄色的区域是“大陆”,那里到处是黄色、红色的沙丘和怪石。  相似文献   

17.
地球既有自转又有公转,所以是非惯性参照系。在非惯性参照系中,物体运动时,将受到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因此,影响其力学状态。集中讨论了科里奥利力的概念、力学分析以及对人体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软式排球是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其球体柔软、重量轻等特点,深受学生及健身者的喜爱,值得在社会大力提倡。通过探讨该项目的技术特点、作用、教学方法,为其推广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球引力演示仪 《地球引力》一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引力难以直接感知,看不见、摸不着,是比较难上的逻辑推理课。“地球引力演示仪”不仅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地球引力和引力的方向,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一、结构简图 见图1。 二、制作材料与制作方法 1.外壳 取一只塑料玩具球或一只废皮球,将其用刀剖成两半,再在它的上下两  相似文献   

20.
1851年,法国人傅科(J·L·Fouc-ault) 爬上了一座修道院的屋顶,安装了一个摆绳长67米,摆锤(铁制)重28公斤的单摆.当时,傅科用这个硕大的装置直观地显示了地球的自转.后来,人们就管这种摆叫做傅科摆(Foucault Pendulum).一百多年来,傅科摆成了普及天文知识、验证力学原理的一种有用装置.为了普及天文知识,许多国家的天文馆里安装了博科摆.甚至,联合国总部的门也安装了博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